十亩地村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潮海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215002999。[详细] |
北关村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潮海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215002999。[详细] |
宅子头村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潮海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215002999。[详细] |
新建村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潮海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215002999。[详细] |
拖车夼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鞠氏由浙江平阳迁来即墨。出城拖车东行,因车轴损坏,勉强所止此处立村。因拖车而来又地处山谷,故称拖车夼。 政区人口 位于街道驻地东南4公里。东与鳌山镇相接,西与下开村相邻,北与南泊村相连,南与石源村相壤。2005年,有居民448户,人口1460人。所辖面积370公顷。 经济状况 招商引资和开拓第二、三产业是该村经济发展的重点。1981年实行土地联产承……[详细] |
石源村村庄由来在大留村东南4.3公里,墨水河东。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王姓自河南彰德府移居即墨移风店,历五世又迁于石源。于、张等姓相继迁来。石源系由“寺院”演变而来,因其地原有一庙宇而得名。按:明清石源社属仁化乡。石源村之建立当远在明前。“石源”当系指此村之地貌特征,东靠山多石,西临河系平原。近年此村西大汶口文化遗存的发现,证实此村是本县最早形成的聚落之一。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565亩。……[详细] |
大留村 村庄由来 明朝初年,周氏先人安住由河南迁居此地。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9年),中山王徐达之子魏国公徐辉祖奉命建鳌山卫,因周安住与其父友好,遂便道访周,并赠与田地数顷。因周氏内外亲戚先后来此居住,故称留村。“留”字当有纪念徐在此地淹留的含义。又据传明永乐扫北时,此村独得保留,故名留村,与史实不符。小留村形成后,改称大留村。大留村村委 政区人口 位于即墨市东部的龙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蓝鳌……[详细] |
官庄村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芦姓自云南迁来此地立村,因地处淮涉河东岸,称东溽。后刘姓兄弟三人由云南黄岗岭五沙街大槐树底下迁居此地。之后王、江、许等姓先后迁入。至清时,此村一芦姓任道台后,改称官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村中刘姓户数居多,遂更名为刘家官庄。政区人口 距街道驻地南1公里。村西距青烟一级路2公里,龙山路纵横村中。2005年,全村有居民612户,人口1970人。所辖面积164公顷。经济状……[详细] |
前南庄村村庄由来在三里庄西偏北1.5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胡家村胡姓一支迁至此地立村,因位于故里之南,故称南庄。后南庄形成,改称前南庄。《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00亩。2006年,全村共有242户,总人口为6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43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9吨,经济总收入为392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950元。……[详细] |
后南庄村村庄由来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阎姓从云南迁来在南庄北0.3公里处立村,称后南庄。《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66亩。2006年,全村共有69户,总人口为23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83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8吨,经济总收入为513万元,人均纯收入为4950元。……[详细] |
烟台前村村庄由来在三里庄西2公里处。1959年兴建石棚水库时,张家土桥头、秦家土桥头各有部分迁此地建立新村,因在烟台岭之前,故称烟台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5亩。2006年,全村共有48户,总人口为137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9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3吨,经济总收入为95万元,人均纯收入为4570元。……[详细] |
东叫儿埠村村庄由来在三里庄东南2.5公里处,系训虎山东一丘埠,即“童恢训虎”故事中,失子老妪悲怆呼喊之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解姓迁至叫儿埠前立村,即名村为叫儿埠。为区别于西叫儿埠而随之改称东叫儿埠。《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10亩。2006年,全村共有450户,总人口为1355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845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0吨,经济……[详细] |
西叫村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999999。[详细] |
塔元头村村庄由来在大同街东南2公里,墨水河南岸。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江姓、朱姓迁此地立村,因西临塔院寺,故称塔院头,后演变为塔元头。塔院寺,今圮,曾以其巨型石雕卧佛著称。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45亩。2006年,全村共有360户,总人口为119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62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36吨,经济总收入为17079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788元。……[详细] |
院上村村庄由来在姜家白庙东南3.8公里处,据《刘氏族谱》载:刘氏“始祖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由云南乌沙卫迁至墨邑松院,睹山明水秀,景物一新,前屏崂峰,左临海滨,右处沃壤,大慰生平。乃置田产,创家业,即名松院。”后演变为院上。《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439亩。2006年,全村共有267户,总人口为795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616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详细] |
青岗岭村村庄由来在姜家白庙南偏西4公里处。清嘉庆时(1796~1820),院上刘姓一支迁此地立村。因地处松柏成林、长年青翠的青冈岭上,因以为村名。《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34亩。2006年,全村共有104户,总人口为28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197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9吨,经济总收入为344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714元。 ……[详细] |
新民村 村庄由来 1403—1424年(明永乐年间),黄姓从云南迁此立村,称黄哥庄村。后周、卢、唐三姓相继迁此居住。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建国后改为新民村。 政权人口 新民村在鳌山以南,距鳌山卫镇政府驻地3公里。该村坐落于鹤山脚下,东临黄海,南依崂山,已被国家列入AA级旅游风景区。村地靠滨海公路,交通发达。域内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建立的海产品育苗基地,天然的滨海公园,明代所建的古庙,……[详细] |
场元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北3.5公里,大任河北岸。明永乐时(1403~1424),于氏一支由北沟迁来此地立村,因村址在原场园地上,故称场园。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420亩。2006年,全村共有277户,总人口为867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639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29吨,经济总收入为578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768元。 ……[详细] |
垛石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西偏南3.5公里处。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孙姓由云南迁鳌山卫,其一支又迁来此地看山定居。因村西小山顶上岩石堆集成垛状,取村名为垛石。《即墨县乡土志》标作垛石子。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60亩。2006年,全村共有157户,总人口为496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36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50吨,经济总收入为45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110元。 ……[详细] |
红星村村庄由来在姜家白庙南偏西3.25公里处。清道光时(1821~1850),王氏由今崂山县登瀛村迁至此地立村。因地处狗石屋村东南方山谷中,名村为东南汪,演变为东南旺。1956年与太平冈、狗石屋等村共同成立红星高级生产合作社,此村为红星社所在,改村名为红星。此村西北方1.25公里处原有一个称为狗石屋的小村,系刘姓所建,因村旁有一块中空成室的巨石而得名。《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其历史当较东南汪久。……[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