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44]

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44]

  金家旺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西南5.5公里处。明永乐时(1403~1424),周姓从云南迁来鹤山之北立村,故名鹤阴庄。又因地处山谷中,以吉祥嘉言加地形特征,名村为金家汪,后演变为金家旺。同治《即墨县志》标作金家汪。《即墨县乡土志》标作鹤阴庄。此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副班长周丙昌烈士的故里。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47亩。2006年,全村共有179户,总人口为59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88人。经济发展20……[详细]
  廉家庄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南偏东3公里处。明洪武时(1368~1398),鳌山卫指挥佥事廉高在此地建立庄园,称廉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20亩。2006年,全村共有153户,总人口为519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71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37吨,经济总收入为279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980元。 ……[详细]
  前马连沟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东南4.5公里,鳌山湾西岸。明洪武时(1368~1398),苗姓由云南迁来。此地有一条两岸马蔺(亦称马莲)丛生的山沟,称马蔺沟,因以为村名。或云此沟原有鳌山卫朱指挥的马栏,故名,后演变为马莲沟。后发展为两村,分别加方位称前马莲沟、后马莲沟。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48亩。2006年,全村共有92户,总人口为26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15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详细]
  后马连沟村村庄由来在鳌山卫东南4.5公里,鳌山湾西岸。明洪武时(1368~1398),苗姓由云南迁来。此地有一条两岸马蔺(亦称马莲)丛生的山沟,称马蔺沟,因以为村名。或云此沟原有鳌山卫朱指挥的马栏,故名,后演变为马莲沟。后发展为两村,分别加方位称前马莲沟、后马莲沟。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17亩。2006年,全村共有150户,总人口为45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0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详细]
  岚前岭村村庄由来在乔家屯西南4公里,烟青公路西侧。明天顺时(1457~1464),马姓来此立村,因地势较高又在天宫院之南,故称为院前岭,后演变为岚前岭。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732亩。2006年,全村共有160户,总人口为57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84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809吨,经济总收入为745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963元。……[详细]
  西姜戈庄位于灵山镇北部、204国道东侧,村庄交通便利景色优美。该村在环境整治活动时全村齐动,硬化路面、河塘清淤,并栽种2000余棵玫瑰。村庄的生活环境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质的改变。今年,西姜戈庄村的健身广场、幸福家园都顺利完工,村民自此有了休闲娱乐去处。同时,送戏下乡、歌舞表演等活动的举办也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国家3A景区玫瑰小镇风景区就坐落于西姜戈庄村,2000多亩的玫瑰花海成了……[详细]
  河南二村村庄由来灵山在县城北16.5公里,灵山西北麓。是灵山镇驻地。阴历二、七逢集,是县内八大集市之一。烟青公路横贯村中,有班车通即墨、青岛、烟台等地。据明万历《莱州府志》载:灵山乡是即墨七乡之一。灵山乡下并有令闪社。灵山集是即墨县十三乡集之一,足证此村历史之悠久。但据各家族普记载,杨氏系明前自林哥庄迁来。王氏系系于明永乐时(1403—1424)迁来。张氏系明永乐后,自东庄迁来。吴氏系明成化二年(……[详细]
  西黄家庄村 村庄由来在灵山(村)西偏南5.5公里处。据传:明成化时(1465-1487),黄姓从鳌山卫迁来此地立村,称黄家庄。1973年段村公社黄家庄划归灵山公社,此村因位于西边,改称西黄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黄家庄。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664亩。2006年,全村共有62户,总人口为22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745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78吨,经济总收入为268万元,……[详细]
  后山后村村庄由来后山后在灵山(村)东1.5公里处。据《牛氏族谱》载,明末,牛氏迁来此村。当时赵氏、柳氏已定居于此。因地处灵山北麓,故称山后村。后为与前山后区别,改称后山后。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090亩。2006年,全村共有238户,总人口为77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08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805吨,经济总收入为565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125元。 ……[详细]
  西山坡村村庄由来西山坡在灵山(村)南4公里处。据纪氏墓碑铭载:明崇祯七年(1634),纪姓来此立村。因地处灵山南麓称山坡村,东山坡形成,改称西山坡,今杨姓户口最多。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534亩。2006年,全村共有85户,总人口为25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16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40吨,经济总收入为298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850元。……[详细]
  任家屯村村庄由来在下普东东侧南3.4公里处。南部原为任家屯,北部原为堠南屯,都是明初浮山所所设的军屯。任家屯因军户多任姓得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任家屯和堠南屯并入即墨县福海乡清泉社。此后两屯毗连为一,堠南屯之名逐渐不用。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500亩。2006年,全村共有432户,总人口为1488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98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详细]
  赵家疃村村庄由来在大信村东北4公里,洪江河东岸,即城至七级的公路南侧。明永乐时(1403~1424),赵姓来此立村,称赵家疃。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605亩。2006年,全村共有219户,总人口为776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4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31吨,经济总收入为542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734元。 ……[详细]
  袁家屯村村庄由来在下普东北2.6公里处。明永乐时(1403-1424),袁金、袁银兄弟率军驻此地,设屯垦荒,以供均需,此屯垦区称鹚老鸟屯。鹚老又名秃鹰。此屯西南有一水泊,其中有鹚老栖息,屯名因此而得,清雍正十二年(1734),撤大嵩卫,此屯划归即墨县福海乡葛埠社。时袁氏已成为此村大族,改称袁家屯。《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此村是抗日战争期间即墨县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的诞生地,又是建国后第一任即墨县县……[详细]
  南王家庄村村庄由来在大信村东偏北2.8公里,金家水库东岸。明永乐二年(1404),王姓来此定居,称王家庄。1958年因与同公社北王家庄区别,改称南王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作王家庄。政区人口该村位于即墨市城区西9公里处,东邻郭城路,西与青岛泰林马山生态园毗邻,南靠鳌蓝路,北与司家疃村隔小范家水库相望,现隶属即墨市大信镇。该村辖区总面积1132亩,其中农业用地560亩,工业等用地420亩,村民住房用……[详细]
  小丁家村村庄由来据传,明永乐时,有丁姓来此定居建村,因村落较小,称小丁家村。大约在1644至1700年之间,有赵姓自山东省青州迁来该村落户,后又有石姓、宋姓相继定居于此。该村现有赵、石、宋、王、徐、于等姓氏,以赵、石、宋三姓为多,均为汉族。政区人口该村位于即墨市西南部,距即墨市人民政府15公里。东与通济街道办事处相连,南与陈家村毗邻,西临洪江河,对岸是小金家村,北与大金家村接让,现隶属于大信镇。该……[详细]
  姜家村村庄由来在长直东北1.5公里处。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姜姓来此地立村,称姜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675亩。2006年,全村共有212户,总人口为68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8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958吨,经济总收入为996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030元。……[详细]
  碾子头村村庄由来在大信村东南1公里,洪江河西岸。据《孙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孙姓由云南迁居此地。因村西有旧碾一盘,名村为碾子头。《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477亩。2006年,全村共有220户,总人口为77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85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76吨,经济总收入为602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782元。 ……[详细]
  新胜庄村村庄由来在大信村南偏东4.3公里,青沙公路南侧。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辛姓来此立村,称辛庄。今无辛姓,宋姓、孙姓最多。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新胜。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01亩。2006年,全村共有189户,总人口为86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19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79吨,经济总收入为645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110元。 ……[详细]
  陈家村村庄由来在大信村南3.5公里,洪江河东岸。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陈氏兄弟三人由云南迁来此地立村,因人少村小,名村为小陈家。近年陈家。《即墨县乡土志》及1969年出版的《即墨县地图》均表做小陈家。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18亩。2006年,全村共有108户,总人口为358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249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57吨,经济总收入为670万元,人均纯……[详细]
  小范家村村庄由来明嘉靖末年,范氏一支又自范家向东南迁至洪江河西岸定居,相距曰0.75公里,称小范家。《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24亩。2006年,全村共有209户,总人口为69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81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52吨,经济总收入为412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765元。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