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45]

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45]

  曲家屯村村庄由来在下普东西3.5公里处。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谢、温、毕、李、江等姓来此立村,取吉祥嘉言,定村名为兴隆疃。建国前,此村尚存有光绪初年为纪念庙宇落成而铸的大钟,钟上铸有兴隆疃字样。光绪末年,曲姓在此村占优势,改称曲家屯、《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220亩。2006年,全村共有128户,总人口为41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161人。经济发展2006……[详细]
  小范戈庄村村庄由来据传:明成化时(1465-1487),刘姓迁至范戈庄南1公里处立村,称小范戈庄。村周围有生物化石区。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300亩。2006年,全村共有130户,总人口为45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281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843吨,经济总收入为541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244元。……[详细]
  东马龙疃村村庄由来在移风店西南9公里,大沽河东岸。阴历一、六逢集。据传:唐朝初年,此地为驻军官兵遛马之处。至唐贞观时(公元627-649),张姓立村于此地,称马遛疃。至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称马龙疃。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今此村已按方位分为西马龙疃、东马龙疃。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520亩。2006年,全村共有288户,总人口为89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645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详细]
  中间埠村村庄由来明天启年间梁姓由云南迁来建村,因座落青中埠和桑家埠中间,故取名中间埠村。政区人口村庄座落居镇政府南1.5公里。总占地面积820亩。耕地面积690亩,村民130户,人口410人。经济状况村委发展的重点市招商引资和农业生产。全村有绣花妇女36人,鞋帮加工户25户。建筑施工队一共30人,建冬暖式蔬菜大棚10个。优势产业正大养殖场1处。位于村南的“陈仙姑”双塔式山东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是远近……[详细]
  后古城村村庄由来位于镇驻地南0.5公里处,郭城路两侧。古城系春秋时棠邑古址,迄今尚有古城遗址。同治《即墨县志古迹》称其“基址房阔,不减壮武,非古之王侯国即通都大邑无疑也”。据传西汉时曾有一附马居此,称为仪滨城或附马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5年间),胡姓来此安家,称古城村。明洪武时(1368-1398),李姓迁来。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今此村按方位分为前古城、后古城。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详细]
  女儿村村庄由来该村在移风店西南10.5公里,大沽河和流浩河汇流处的北岸,地势低洼,古来多水灾。据传:唐朝时(公元618—907年)有一-来到此村,见到男子们都去河上防汛,村中只有妇孺。此-便称此村为女儿村,一直沿用至今。明永乐时(1403--1424),李姓迁来居住。此村原属平度,解放后,划归即墨。同治《即墨县志》在平度界内标有女儿村。政区人口现全村有李等姓氏,1293人,耕地1530亩,水沙资源……[详细]
  韩家庄村村庄由来在移风店西南7.9公里,大沽河东岸。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韩姓迁来此地立村,称韩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643亩。2006年,全村共有155户,总人口为58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81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73吨,经济总收入为873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650元。……[详细]
  洼里村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999999。[详细]
  孙家村村庄由来在移风店南4.5公里才。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黄姓来此地立村,称黄家庄。明万历时(1573-1619),孙姓迁来此地,时黄姓已绝,改名孙家。清康熙时(1662-1722),李姓迁来。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000亩。2006年,全村共有314户,总人口为1088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722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589吨,经济……[详细]
  大欧戈庄村村庄由来宋朝年间,欧艳芳带人由云南迁往山东,在此定居建村取名大欧哥庄村,简称为大欧村。政区人口位于青沙公路东侧,四周环水驻地5公里,南与蓝村镇相接,全村总面积3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961亩,有居民466户,人口1475人。经济状况本村以历代租赁3艺为主,全村形成了制作鸟笼、绣花圈、凉衣架、皮鞋、刺绣、养殖等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共有个体私营企业共10余家,占居民户数的80%。全村每年……[详细]
  湍湾东街村政区人口 东街村委会是湍湾村的一个行政村,座落在湍湾村的东北角,西靠大街村委会,南靠石硼村,村东近靠太祉庄大路,总面积2700亩,其中耕地面积1709亩,有居民218户,人口590人。经济状况东街是一个农业为主的村,全村95%的农民以种植为经济主要收入。个体私营企业有两家刺绣加工厂。建有专业养鸡户小区四家,养殖专业户小区4家,养鸡为肉食鸡和蛋鸡两种,年养殖数量为2万只。养殖专业户年存栏头……[详细]
  湍湾大街村村庄由来建于唐代,候姓最早居此。明代史姓、巩姓及王姓相继迁来。此村西北、西南、东南三面突起,雨水逆流江入村中,向东拆此洼入小月河,流势湍急,故称湍湾。而居因材大管理方便,又分为湍湾西北、西南、石硼、大街、东街五个行政村。政区人口位于蓝烟铁路东面,西距七级镇政府驻地2.5公里,东距普东镇驻地6公里,南距龙马路1公里,此距青银高速公路0.5公里。耕地面积1624亩,村民206户,人口660人……[详细]
  高吉庄村村庄由来在太祉庄北偏东3.5公里才。据此村《高氏族谱》载:明永乐时(1403-1424),高姓从云南迁来此地立村,故称高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1980年地名普查,更名为高吉庄。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263亩。2006年,全村共有285户,总人口为834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834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290吨,经济总收入为1142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103元……[详细]
  后吕戈庄村村庄由来明永乐时(1403-1424年间)吕姓来此立村,称吕哥庄,以后前吕戈庄形成后,该为后吕戈庄,宣德时(1426-1435年)隋姓迁来。政区人口村庄位于七级镇西北部3公里处,靠流浩河南岸,北临流浩河,西邻移康公路,全村总面积1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有村民320户,人口1038人。经济状况全村经济发展主要以种植,养殖、维修、加工、运输等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有渔具厂一处,……[详细]
  张李庄村村庄由来张李庄村在洪武年间由任、孙二姓迁入立村。村名孙家埠,在清初因七级之南,由于村庄小,后又称为小庄村,属胶州管辖,1949年归即墨县管辖。1982年改村名为张李庄村。政区人口村庄位于镇驻地之南1公里,有三条主要交通干线,可见交通方便,经济繁荣。村庄总面积1900亩,其中耕地面积1580亩,总户数276户,人口810人。经济状况村庄地下资源丰富,盛产火城岩石、青石头,可用建筑。家庭手工业……[详细]
  吴家屯村村庄由来位于镇政府东南6公里处,东邻北辛庄,西邻黑家屯,南邻坊庄,北邻刘家庄镇尖庄。阴历五、十逢集。据《即墨县地名志》记载:清乾隆时(1736-1795),吴姓来此立村,因此地原系军队屯垦地区,取村名为吴家屯。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1943年冬,著名的吴家伏击战,在此地发生。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2050亩。2006年,全村共有206户,总人口为58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420人。主要……[详细]
  南辛庄村村庄由来南辛庄在北辛庄南0.6公里处,南邻道头村,西邻太刘路,东邻兰烟铁路。据《即墨县地名志》记载:明永乐时(1403-1424)辛姓所建,当时只称辛庄。至永乐末年,辛姓又在村南0.6公里处建村,称南辛庄,辛庄随之改称北辛庄。今此村均无辛姓。同治《即墨县志》标有辛庄。《即墨县乡土志》标有南辛庄。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640亩。2006年,全村共有170户,总人口为569人,其中劳动力人数……[详细]
  西尖庄村村庄由来明永乐五年(1407),霍、孟二姓由云南迁来,在尖庄屯西0.5公里处屯种,称西尖庄屯,演变为西尖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尖庄。政区人口在刘家庄西南2公里处。有居民141户,人口408人。耕地面积1456亩。经济状况经济以农为主,兼有养殖业及林果业。经济总收入373万元,人均纯收入5049元。……[详细]
  东尖庄村村庄由来明初,大嵩卫袁姓军官在此设屯开荒,以供军需。因东西各有一个尖顶山峰,称尖庄屯。西尖庄屯形成后,改称东尖庄屯,演变为东尖庄。政区人口在刘家庄西南1.5公里处。有居民316户,人口940人。耕地面积3072亩。经济状况经济以农为主,兼有养殖业及林果业。经济总收入702万元,人均纯收入5017元。……[详细]
  东桥戈庄村 村庄由来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候姓从河南,吕姓、王姓、萧姓从云南,相继迁来此地。因村中沟上有桥一座,成桥哥庄,演变为乔哥庄。后发展为两村,分别称东桥戈庄、西桥戈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乔哥庄。政区人口东乔戈庄在刘家庄东偏北2公里,五沽河南岸。有居民312户,人口1038人。耕地面积2509亩。经济状况经济以农为主,兼有养殖业及林业。经济总收入779万元,人均纯收入5041元。……[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