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39]

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39]

  双河村  双河村位于海青镇驻地以北4.2公里处,村域东西0.52公里,南北0.63公里,耕地1265亩。据传,明末李中从附近后河村迁此立村,因村后有大小两个土墩,故名双墩。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根据村前、村东两条河更名双河。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双墩。该村现有197户,634人,除李姓外,尚有王姓、徐姓、邵姓、万姓、周姓、马姓、沈姓等少数居民。双河村历史上以农为主,解放后农业生产逐年……[详细]
  瓦屋大庄村 瓦屋大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公里处,是宝山镇七个大村之一。村域东西长1.5公里,南北1.4公里,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00.9亩,荒山荒沟450亩。瓦屋大庄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南距胶南市21公里,北距胶州市38公里,东离黄岛25公里,只有一条公路——黄大路从村后经过,现在挣拓宽为一级公路。据传,永乐年间,一许姓人家迁此立村,因此处瓦砾较多,故起名瓦屋庄,1983年被胶南……[详细]
  金槽沟村 金槽沟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8.2公里处,西福山西侧。村前属丘陵地带,村后属洼地,有居民156户,538口人。耕地面积1380亩,荒山400亩,以农为主,属胶南市的水库移民村。据传,清初徐达从黄山经济区徐村迁此立村,因地处山沟,且沟如槽,有沙金,故名金槽沟。据民国《增修胶志·疆域》,自清道光至民国时一直称金槽沟。该村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等;青莱高速公路自村前120米处经过,距青莱高速赵家庄……[详细]
  李家沟村 李家沟村位于镇驻地西南2.5千米处,是宝山镇、铁山镇、六汪镇交界处,号称宝山南大门,地处丘陵。总耕地1845亩。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从云南迁至高密“老墓前”,后又迁此立村。因地处山沟,取名李家沟。该村共有220户,687口人,以李姓为主,另外还有柴、刘、周、马、杨、朱、芦姓等少数居民。李家沟村历来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林果业近500亩,林业面……[详细]
  大陡崖村 大陡崖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6公里处,在风河东侧,地势平坦。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大陡崖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村东为柏油公路,南距胶南20千米,20分钟可达胶南市区;北接黄大公路,到黄岛、青岛非常便利。据传,明朝永乐年间,李姓从云南迁至高密,其后人李殿表又迁此立村,因此地有陡崖,故名陡崖。清初,又分出一个陡崖,此村较大,称之为大陡崖。大……[详细]
  东宅科村 东宅科村位于风河的上游。全村现有住户130户,人口420人,全村耕地面积720亩,其中山林100亩,果园20亩,小型水库两座。据传,明初任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因建宅于坎坷不平处,故名宅科。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名东宅科。改革开放以来,东宅科村村民经济收入已达到平均每人4000元,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详细]
  王家小庄村 王家小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处。村域东西0.2公里,南北0.12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920亩,其中成材林400亩。水库和桥梁有12座。地处丘陵。据传,明初王氏祖先王顺修从云南迁至今胶南市黄山镇西草村,后有后代王动、王勉兄弟俩人来此择地而居,后又有苏姓、腾姓、林姓来此,因姓王的子孙繁衍居多,取名王家河子。公元1090年,因村小户少改为王家小庄。现在王家小庄村有居民256户、人口……[详细]
  大窝洛村 大窝洛村共有270户,831口人,耕地面积1600多亩。地处丘陵地带,山清水秀,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地瓜等;生产的水果有:苹果、桃、梨、西瓜等。该村不仅仅限于农业种植,第二第三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该村大力招商引资,到2005年已引进企业六家。据传,明永乐年间张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因坐落低洼处,取名张家窝洛,清初,因比邻村王家窝洛大,改称大窝洛。……[详细]
  胡家村 胡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北2千米处,地处丘陵。现有居民171户,人口570人,耕地面积1396亩,荒山120亩,水库两座,库存5000立方,人均纯收入3400元。据传,清初胡姓从今诸城市大高瞳迁此立村,取名胡家。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道光年间称胡家庄,宣统时称胡家小庄,民国时称胡小庄,现称胡家村。胡家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建国以来,农业生产逐年发展,并相继兴办了林果业、副业、养殖业等……[详细]
  罗戈庄村 罗戈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6公里处,风河东侧,是宝山镇通往胶南市的必经之路,也是宝山镇的南大门,距胶南市城西工业园1.7公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村域东西长1.6公里,南北长1.7公里,面积2.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400亩,果园800亩,是宝山镇的水果之乡。据传,明初罗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取名罗家村,后延续为罗哥庄,解放时称罗戈庄。罗戈庄村现有256户,840口人……[详细]
  河西屯村 河西屯村位于藏南镇驻地西北4.5公里,横河上游西岸,地处丘陵,有居民60户, 184人,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0亩。河西屯村地理位置优越,北和西面与藏马山连接,南2公里是陡崖子水库,出村路与204国道相连接,交通十分方便。据传,明朝中期,贾、迟两姓从外地迁来,因在横河西岸开店,故取名横河店。到清朝初期,因村庄小,改称小河西。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名为河西屯。全村除冯姓居……[详细]
  胡家庄村 胡家庄村位于镇驻地北2公里处,陡崖子水库北岸,现有耕地394亩,有果园30亩。胡家庄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市级公路穿越村中,距204国道3公里。两委办公室 据传,明中期胡姓从诸城县高疃迁此立村,取名胡家庄。现有居民86户,人口337人。村内有赵姓、臧姓、王姓、丁姓、尹姓、张姓等村民。村内现有一棵列入青岛市重点保护的皂角树。胡家庄历史上以农业为主,生活方式原始,发展缓慢。自1949……[详细]
  丁家松园村 丁家松园村位于藏南镇政府驻地西北5.5公里,村域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55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0亩。丁家松园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距204国道5.5公里,距同三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据《丁氏家乘》记载:明弘治年间丁氏第四十支丁琪后人由丁家大村(今大村镇大村)迁此立村。明万历年间,丁家有位进士将村北松林圈作陵园,名丁家松园,遂以之名村。清初简称松园。1……[详细]
  臧家村 臧家村位于镇驻地西北5公里处,陡崖子水库以北,藏马山以南,村域东西1公里,南北0.6公里,面积0.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75亩。臧家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据传,明洪武年间臧姓由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取名臧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为重名,更名臧家村。现在臧家村有201户,704人。除了臧姓居民外,尚有王姓、丁姓、逄姓、侯姓居民。臧家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旧社会因为生产工具落后,居民生……[详细]
  王家官庄村 王家官庄村位于藏南镇政府驻地西北3.5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村北靠藏马山,南临胶南中二型水库—陡崖子水库,距2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出口仅有6公里,环镇公路从村中穿过。该村现有耕地880亩,有山场1000多亩。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氏兄弟七人从江苏海州三槐堂迁居日照七老岭,当年1人又迁居王家沟再迁至附近西陡崖,明洪五年(1372年)其子王宏起迁此立村……[详细]
  于家官庄村 于家官庄村位于藏南镇驻地西北8公里处,村域东西2.8公里,南北2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100亩,苹果园200亩,茶园500亩,其它杂果300亩,山场林地2700亩,土地资源丰富。于家官庄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与高顶山、藏马山相接壤,南距2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的出口处分别是3.5公里和4公里,西与大村镇相邻,村东是“村村通”环乡公路。据传,明万历年间,于氏……[详细]
  大马家疃村 大马家疃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7公里处,村域东西1.3公里,南北1.3公里,面积1.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路边绿化林带80亩,果园40亩,环村速生杨林带60亩。大马家疃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与环镇公路芙蓉路相连,东与204国道接壤。据传,明初马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取名马家疃,永乐年间因附近立一小马家疃村,该村乃改称大马家疃,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大马家……[详细]
  七亩地村 七亩地村位于藏南镇驻地东南4公里处,村域东西长160米,南北长200米,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耕地面积438亩。该村西面是后沟水库,向北3公里是204国道。据传,明初徐、陈、丁等姓从江苏海洲迁此立村,因此处地处零散,最大一块约七亩,故取村名“七亩地”。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称七亩地。七亩地村历史上以农为主。解放后,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体村民不断努力,农业生产逐年发展,粮食产量不……[详细]
  马栏村 马栏村位于镇驻地东3.6公里处,村域东西1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80亩,果园70亩。马栏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较为便利,北距204国道1.5公里,西南是泊里镇,南面是风景优美的琅琊台。 据传,清初张姓从今泊里镇崖家疃子迁此立村,因守卫海防的马兵常在此圈栏牧马,故名马栏。清道光版《诸城县续志·疆域》就称之为马栏。现马栏村有126户,人口480人,除张姓居民外,……[详细]
  孙家屯村 孙家屯村位于镇驻地西南1.5公里处,全村共有土地345亩,经济林200亩,荒河荒滩100亩,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十分方便,靠近204国道。该村拥有总库容1025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一座。 孙家屯水库 据传,清康熙年间孙世龙、孙世虎二兄弟由附近唐家庄两河庙(庙已毁)迁此立村,因耕种屯地,故名孙家屯。现有居民190户,540口人,以丁姓居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多数人改变……[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