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戈庄村 崔戈庄村位于六汪镇政府驻地西1公里处,是六汪镇四个驻地村之一。该村东靠泰薛路,到胶南城区20分钟,到前湾港码头35分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有耕地面积2520亩,山林1600亩,成材林1200亩,荒山荒沟300亩。据《崔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崔守义、崔守仁、崔守为兄弟三人从云南迁来立村,取名崔家庄,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道光至民国时称崔家庄,198……[详细] |
墨得水二村 墨得水二村位于六汪镇政府驻地东北4.4公里处、高城岘西南麓,北与胶州里岔镇接壤,黄大路从村前通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域东西长2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地处丘陵,耕地面积1570亩,荒山荒沟面积528亩。该村村东1公里处的高城岘山风景秀丽,胶南市广播电视转播台坐落在山顶之上。 村庄一角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陈氏先祖兄弟三人由云南迀居至山东省胶州市西南乡定居(即今胶南市)……[详细] |
法家庄村法家庄村位于六汪镇政府驻地西5.4公里处,东接柏丰路,北靠泰薛路,正在硬化的崔西路(崔戈庄至西官庄环镇路)东西贯穿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该村地处丘陵,有耕地面积2840亩,山林1400亩,荒山荒沟500亩。 据传,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韩姓从山西太原迁来立村,取名韩庄。隆庆五年(1571年),张姓从今张家楼乡松山子迁来,后因地势不好,挪至河南立村,取名挪庄。清……[详细] |
野潴村野潴村位于六汪镇政府驻地南6公里处、铁橛山西侧,村北1公里是泰薛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丘陵,现有耕地面积1944亩,山林面积703亩,果园面积100亩,荒山荒沟800亩。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宋汝殿、宋汝通等兄弟四人从云南迁来立村,因村西有一土岭,远看似猪,村中有一南北沟,形似猪食槽,故名野猪,后雅化为野潴。据民国版《增修胶志·疆域》载,清道光至民国时称野猪庄。现野潴村有……[详细] |
常家庄村常家庄村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西南5.3公里,胶河支流西岸,地处丘陵。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1公里,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5亩。南与诸城市桃园镇接壤,西与诸城市林家村镇接壤,属三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并有丰富的矿石资源及荒山资源。据传,明末常姓从现在诸城市相州迁此立村,取名常家庄。常家庄现有居民134户,人口420人,除常姓外,尚有孙姓、张姓、赵姓、李姓等姓氏的居民。常家……[详细] |
柏乡一村 柏乡一村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村域东西3公里,南北0.7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650亩,桑园35亩,育林面积280亩。 据《胶州志》记载,此处有西汉祝兹国故城。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把该村更名为柏乡一村。该村现有居民240户,人口820人,有王姓、陈姓、单姓、刘姓及侯姓等居民。村西南500米处有古城邑遗址一处,1984年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该村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详细] |
柏乡二村柏乡二村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与柏一、柏三两村相依,因居中而得名柏二。村域东西3.1公里,南北0.5公里,面积1.5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190亩,往南3公里即为泰薛路,东连胶南,西接诸城,交通十分便利。据记载,柏乡原名北乡,为西汉祝兹城遗址,后演变为柏乡。建国后把柏乡划分为三个行政村,二村居中而得名柏乡二村。该村现有居民238户,人口740人,主要有王姓、李姓、赵姓、孙姓、贾姓,还有张姓、……[详细] |
孔家庄村孔家庄村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西南2.5公里处,西与诸城市接壤。村域东西3公里,南北1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1950亩,林地120亩。小清河绕村半周,村北为柏乡水库,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村前为泰薛公路,交通便利。据记载在金朝中期该村曾出过一名大将军孔辉,故该村取名孔家庄。孔家庄村现有居民343户,人口1021人,其中以王姓为主,占全村总人数的70%。除王姓外,该村尚有胡姓、宋姓、……[详细] |
后河东村 后河东村位于海青镇驻地以北7公里处,处于青岛绿洲精品茶园之中,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38亩,山场2000亩。村东500米为平(度)日(照)公路,村西为海青镇甜水河之源头,村北小黄山、大黄山连绵起伏,与诸城市桃林接壤。该村依山傍水,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俗有海北“小江南”之称。 风景秀丽的村后黄山 据《徐氏支谱》记载,明朝初期徐泰、李山表兄弟由山西洪桐县大槐树底迁此立村,因村落……[详细] |
后河西村 后河西村位于海青镇驻地以北7公里处,镇级柏油路穿街而行,北与诸城相邻,西与五莲接壤。北有翠龙山、即墨山、毛道山三山环抱,汇聚黄埠岭、大柴岭、小柴岭、石弯岭、番子岭五岭沃土,地势北高南低,避风向阳,岭地起伏较平缓。村域内建有青岛海青绿洲茶叶精品园,为胶南市茶叶状元村。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0亩,其中茶园面积932亩。具有可持续发展生态山体2000余亩,海拔在100—130……[详细] |
臧家庄村 臧家庄位于海青镇驻地西北5.5公里处。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2公里,耕地800亩。臧家庄北望诸城,西映五莲,省道平(度)日(照)路侧穿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据传,明初臧姓由河南省迁此立村,因在后河(村)前面,故名前河庄,清初改称臧家庄。臧家庄诸姓杂罗,主要姓氏有李、王、商、徐、中、张、杨、黄、陈、祝、解、柏等。全村共210户,700人。臧家庄历史上以农耕为主。随着社会的发……[详细] |
东蔡家村 东蔡家村处于海青镇西北6.5公里处,位于胶南市的最西端,村西北与五莲县潮河镇、叩官镇相邻,村域东西1.8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2亩。村北3公里处是大缀骨山,水源条件丰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据传,该村原是蔡姓祖先在此居住,后来蔡姓家族搬走,李姓九世祖从黄山前村迁此居住,而“东蔡家”村名沿用至今。全村现有170户,534人,大多数为李姓,另有周……[详细] |
大陈村 大陈村位于海青东南沿海,距镇驻地8公里,南临日照市两城镇王家滩,东临大场镇营南头村,距204国道1.5公里,海(青)大(石庙)路从村西通过,交通十分便利,是海青镇两个靠海村之一。村域东西2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6亩,沿海滩涂400多亩。据传,明洪武初年,陈氏由江苏海州荡芦村迁居至此,立大陈家村。现大陈家村有176户,570人,除陈姓居民外,还有杨姓、安、张、滕……[详细] |
宋家岭村 宋家岭村座落在海青镇驻地东南7公里处,204国道南侧。据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宋姓由江苏海州荡芦村迁至此地,因此处有岭,故名宋家岭。因此地靠海,经常停靠南方货运船只,又名宋口,后由于水土流失原来的宋口码头移至王家滩口。宋家岭村现有85户,320人。有耕地260亩,虾池320亩,淡水养殖水面50亩,海水育苗场1处。海水养殖盛产车虾、日本对虾;淡水养殖以养殖甲鱼为主,淡水鱼为副,年毛收入150……[详细] |
海青村海青村是海青镇政府驻地,平(度)日(照)路、郝(疃)李(家坡)路纵横穿越该村。村南4公里就是“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向南7公里与海滨城市日照接壤,向北6公里与诸城地界相连,向西6公里与五莲搭界。村域东西4公里,南北2公里,耕地2200亩。村东西各有一条甜水河,淡水资源丰富。 街道一角 据《徐氏支谱》记载,明朝中期徐氏十四世徐亮、十五世徐芝桂由今大场镇凤墩村迁此,取名徐家村。明末因比邻村……[详细] |
徐家尧村徐家尧村位于海青镇驻地西北5公里处。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2公里,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00亩。徐家尧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与本镇狄家河村接壤,南1.5公里为郝(疃)李(家坡)路,西与五莲县潮河镇前仲金村相邻,东3公里处是平(度)日(照)路,地处五莲与胶南两地交界。据传,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徐氏祖先徐义龙、徐仁龙、徐礼龙、徐信龙、徐纪龙、徐慧龙兄弟六人由江苏海州戴……[详细] |
前显沟村前显沟村位于海青镇驻地以南6.3公里处,与日照市相邻,村西紧靠平日公路,村后200米是“同(江)三(亚)”高速公路,村南与204国道相接,交通十分便利。村域东西1.6公里,南北0.6公里,耕地面积1500亩。据传,清初安姓从日照安家村迁此立村,因地处甜水河南岸半坡上,为当时五莲至日照王家滩的驮盐必经之路,路临险峻陡崖,人称险沟。该村坐落沟南,故名前险沟。后“险”演变为“显”。1973年村庄……[详细] |
徐家洼村 徐家洼村位于海青镇驻地以南3公里处,南与日照相壤。村域东西1.4公里,南北1.7公里,面积2.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40亩。该村东靠平(度)日(照)公路,南接204国道、“同(江)三(亚)”高速公路。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氏由东潮河迁此立村,因此地低洼,故名徐家洼。该村现有248户, 875人,除徐姓居民外,尚有陈姓、于姓、苗姓、陆姓等少数居民。徐家洼村历史上以农为主。近几……[详细] |
大芦疃村 大芦疃村位于海青镇驻地西南4公里处,村域东西1.5公里,南北2.0公里,有耕地2140亩,河滩600余亩。源于五莲山脉的潮河斜穿该村域。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姓兄弟从江苏迁此立村,因此地河边盛产芦苇,故名芦疃,后兄弟分居,该村为老大所居,故名大芦疃。该村现有村民397户,1330人。该村历史上以农为主,产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花生等作物,上世纪80年代对沿河两岸进行了全……[详细] |
麻沟河村 麻沟河村位于海青镇驻地以北4公里处,平(度)日(照)路西侧,总面积1160亩,居民860人,主要有祝、刘、李、宋、高、林等姓。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祝、刘等姓从江苏迁此立村,因沟、河遍生野麻,故名麻沟河。麻沟河村历史上以农为主。1949年解放后,该村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并相继兴办工副业,特别是木器加工远近闻名。改革开放以来,该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茶叶100多亩,并建设了两个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