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夏亭镇 | 隶属:西华县 |
行政代码:411622106 | 代码前6位:4116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2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春秋时期,此地为陈国司马夏御叔封邑,因其妻夏姬与陈灵公有染,为躲避陈灵公,其子夏徵舒便为母先后在城东、城西修亭居住。周定王姬瑜八年(前599),夏徵舒一怒射杀陈灵公,自立为陈侯。因两亭隔城相对,所修建凉亭被后人称作东夏亭、西夏亭,故名。
基本介绍:
东夏亭镇位于西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9公里,东与淮阳县搭界,南接清河驿乡,北依西华营镇,西邻田口乡,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36104口人,耕地面积51920亩。
东夏亭镇是西华县东部古老集市。民国时期为第二区所,东夏镇公所驻地。1947年解放,1948年5月设东夏亭县,1949年3月撤销。1956年改为中心乡,1958年成立东夏亭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东夏亭区,1965年复称东夏亭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东夏亭乡,1987年撤乡建镇。
东夏亭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有东西黄水沟,东临新运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棉花
历史沿革:
1948年为东夏亭区。
1951年改为西华县第七区。
1956年称东夏亭中心乡。
1958年设立东夏亭公社。
1961年改为东夏亭区。
1965年复称东夏亭公社。
1984年改为东夏亭乡。
1987年撤乡建镇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庄地处东夏亭北边的街两侧,故名北街。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北街大队,属东夏亭公社。1984年为北街村民委员会,属东夏亭乡。1987年…[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75年,因乡建种子站,一部分村民迁至此地,因位于东夏亭东边的街上,故名东街。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东街大队,属东夏亭公社。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道光年间,因黄河水泛滥成灾,一展氏家族从西夏亭南的展庄迁此定居,因其房屋建在东夏亭的南边一条大街处,发展成村,故名南街。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道光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展姓和肖姓两户人家到此定居,因其房屋建在东夏亭西边的一条大街处,故名西街。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西街大队,属…[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王家兄弟四人,开荒种地,繁衍成村。因他们村后还有一个王庄,故名前王。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前王大队,属东夏亭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马庄。南宋高宗二年(1128),岳飞率兵打仗经过此地,在马庄安营扎寨,并在此地凿一眼水井,井水清澈见底,为岳飞的饮马井。后人为纪念岳飞便改马庄为岳…[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淮阳袁楼附近的洪庄移来洪姓29人在此定居,发展成村,故名洪庄。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洪庄大队,属东夏亭公社。1984年为洪庄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名高武营,因高、李两姓皆有习武卫家的习惯而得名。清中期,高姓发展迅速,大多谦逊和善,能与他姓和谐相处,故他们去掉了高武营的“武”字,改称高营,故…[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嘉靖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张氏一族人在此定居,盖有楼房,因位于东夏亭镇西部,故名西张楼。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西张楼大队,属东夏亭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小赵庄。1921年,村民为了防盗防匪修建了寨墙,按照地理位置,改名为东赵寨。2016年更名为赵寨。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东赵寨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道光年间,从陈州东南约60公里处的水寨(今属项城市)迁来袁姓一族人在此定居,门前写有“袁氏新家”字样,故始称袁新家。后本村有个做学问的人,觉得此名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建村,村西有一条河,在村庄前转过一个弯,由此得村名河湾。后河床被冲平,仍沿用原村名,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河湾大队,属东夏亭公…[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族袁姓人家在此定居,发展较快,因比邻近的袁庄规模大一些,故称大袁。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大袁大队,属东夏亭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个名叫王普化的人,到此定居,开荒种地,发展成村,取村名为王普化。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王普化大队,属东夏亭…[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从山西洪洞迁来陈姓一族在此定居,按大移民时村户编制,取名陈营。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陈营大队,属东夏亭公社。1984年为陈营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韩门。明末,村民曹贡生在村东头修堂楼一座,庄名由韩门改为曹阁。明崇祯十七年(1644),曹贡生的后人对曹阁进行了整修,并在堂屋的正中间摆放着曹贡生…[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刘氏一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开荒种菜,开设杂货铺,杂货铺招牌上写有“菜园刘记”。后逐渐发展为村落,得名菜园刘,简称菜刘。2016年更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清初,杨姓在此居住,家族中人接连考中3名贡生,建有楼房数座,名望颇大。又因位于东夏亭镇东部,故名东杨楼。2016年更名为杨楼。1949年属西华县七…[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户姓戴的移民,建村时,只有一条一眼可以看到头的南北胡同,得名戴胡同。后来戴姓人绝后,又迁来李姓和孙姓两姓人家,村名因谐音演变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位会看牛痘病的张先生,对村民帮助很多,为了表示对他的感激,取村名为看痘张,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看痘…[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春秋战国时期,此处是辛集姜桥姜氏的外庄地,约有850亩,东西两头盖有四间草楼,北头有个大寺院,寺院前的土岗上有四个大墓,故取名墓岗寺。后因“墓”字不雅…[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山西迁来一族人在此定居,发展成村,因村西河岸有一个渡口,有卫姓村民在此摆渡,故名卫埠口。1949年属西华县七区。1958年为卫埠口大队,属东夏…[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元年(1736),从安徽亳州东二里半处的关帝庙村迁来杨氏家族数十人,到此开荒种地种药,为当地群众诊治疾病。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当地群众帮他们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