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甘肃省 > 武威市 > 凉州区 > 武南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

地名:武南镇隶属凉州区
行政代码:620602101代码前6位:620602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3000
车牌代码:甘H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84.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万人
人口密度:约35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6个社区、1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武南镇因辖区内武威南火车站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武南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4年7月,武南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武南镇位于市区东南8公里,兰新、干武铁路交汇处。镇域面各84.5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207亩。辖1个街道办事处,16个村,即张林、百塔、上中畦、下中畦、鲁子沟、小东河、唐新庄、范家寨、花盛、青石、元湖、大河、马行河、宋府、西寨、武南村,下设1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0人,其中城镇人口20158人。镇政府驻武南村。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677万元,财政收入115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8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7元。镇区内交通便利,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武(威)黄(羊)公路横穿境内,武南一级公路连通市区和镇区。兰州铁路局武威铁路分局驻该镇,武威

+查看详细武南镇概况>>

凉州白塔寺

白塔寺,位于城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相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围环绕小塔99座,故名百塔寺。公元1247年,元太宗窝阔台之了、西凉王阔端与西藏地方宗教领袖萨班在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

历史沿革:

西汉至十六国五凉时期,武南镇境内属武威郡姑臧县和鸾鸟县。

北魏至隋初,属武威郡林中县。

唐宋年间,复归姑臧县。

元时,属永昌路西凉州。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境域分属武威县古城、大河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分属古城、大河区。

1952年7月,属第九区(古城)、第十区(大河)。

1956年1月,撤区并乡,为大河、中畦乡。

1958年10月,大河、中畦乡合并成立大河公社。

1

+查看详细武南镇历史沿革>>

雷台公园
阳光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97年12月以前阳光社区为农民耕地,隶属武南村片区。1997年12月以前阳光社区为农民耕地,隶属武南村片区。于1996年3月开始修建居民住宅小区,…[详细]

育才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2003年成立社区时,因辖区内有武南铁路党校、武南铁路中学,武南铁路子弟小学,故起名育才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曾属以七村居民为主的育才社区居委会和…[详细]

百花园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81年武南镇五村、六村居民楼建成后,楼院以北有一大型百货商场“百花村商场”。2003年5月,成立社区时,根据商场名称将此地命名为百花园社区居民委员…[详细]

迎宾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84年8月由公社改组为乡镇。同时兰州铁路分局编组武威南车站在此新建居民住宅小区,1990年由原打柴沟、河西堡铁路居民陆续搬迁至小区,于2003年3…[详细]

花明社区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武威铁路分局杨伯伦局长引用陆游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花明”二字为小区命名。由于花明村地势较低,在武南火车站脚下,1994年建成30多幢居民住宅楼,…[详细]

武南社区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武南小区地处武南镇武南村六组,是一座一居多村的社区,故称武南小区。武南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14年7月22日成立,属于武南镇。…[详细]

范家寨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驻地自然村“范家寨”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详细]

花盛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旧有的花亭园子和姓盛居民的庄子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详细]

青石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有一青石头滩而得名青石村。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元湖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处泉眼形成的湖滩,形状颇圆,故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详细]

马行河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朝年间(1668年—1683年)曾发洪水,将道路冲毁,有村民在抢救财物时说:“路不好走,这是马行的路”,故而得名马行河。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详细]

宋府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旧水系“宋府沟”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详细]

西寨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处于郑家寨子和西河大队相邻,故取名为西寨村。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详细]

武南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有武威南车站,故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详细]

大河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境内有明清时期的驿站“大河驿”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详细]

上中畦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中畦村,1958年将中畦村分设为上中畦大队和下中畦大队。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详细]

下中畦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中畦村,1958年将中畦村分设为上中畦大队和下中畦大队。…[详细]

鲁子沟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旧水系鲁子沟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详细]

小东河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旧水系分支“小东河”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张林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3年社改乡时,在张林大队的基础上设立。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详细]

百塔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西藏归属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遗址“百塔寺”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详细]

唐新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83年社改乡时,在阳畦大队的基础上设立阳畦村民委员会,属韩佐乡管辖,由武威县人民政府审批得名。2007年由韩佐乡划归武南镇管理,更名为唐新庄村民委…[详细]

柏树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1368-1644)某年间,在严家破庄修建“关帝庙”一处,庙前有三棵柏树,因而起名“柏树”庄。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详细]


以下地名与武南镇面积相当:
到武南镇必去著名景点

武南镇相关名人

武南镇特产与美食
武南镇民俗文化
凉州区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