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韩佐镇 | 隶属:凉州区 |
行政代码:620602129 | 代码前6位:6206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5 | 邮政编码:733000 |
车牌代码:甘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1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韩佐镇以境内明代建筑韩佐寨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韩佐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韩佐镇为2021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韩佐镇位于凉州区东南部,312国道线与韩古公路贯穿全境。乡域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000多亩。辖禅术、二畦、红花、韩佐、头畦、高坝、阳畦7个村,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因乡内曾有韩佐寨而得名。乡政府驻韩佐村。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694万元,财政收入6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44元。有中小学8处,在校学生2001人;有卫生院1处。
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特”的思路,乡上积极建设优质小麦、加工型玉米、优质大白葱、大白 菜、商品畜禽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大白葱生产在全乡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年产大白葱2.5万吨,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规模
历史沿革:
西汉至十六国“五凉”时期,韩佐镇境域分属武威郡鸾鸟县和姑臧县。
北魏至隋初,属武威郡林中县。
唐宋年间,复归姑臧县。
元时,属永昌路西凉州。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分属武威县古城、大河乡。
1949年9月后,属古城、大河区。
1952年7月,属第九区(古城)、第十区(大河)。
1956年1月,为古城乡。
1958年10月,成立古城公社。
1962年,成立韩佐纭�1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旧水系杂渠五坝河的高坝沟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旧水系杂渠五坝河的阳畦坝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古建筑“宏化寺”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以明代“韩佐寨”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处旧水系杂渠三坝头畦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二畦村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有寺院以及僧人种的树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