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甘肃省 > 武威市 > 凉州区 > 五和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五和镇

地名:五和镇隶属凉州区
行政代码:620602125代码前6位:620602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3000
车牌代码:甘H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4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25万人
人口密度:26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五和镇因境内有五个浇水口子,常因浇水闹纠纷而不和,后为和睦用水而取名五和。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五和镇为2023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五和乡位于凉州区西北部,乡域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758亩。辖沙金、五和、五爱、下寨、侯吉、胜利、支寨、新沟8个村,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467人。乡政府驻侯吉村。五和地处西营河下游,有五个浇水口子,在旧社会常因浇水闹纠纷而不和,解放后为了团结协调用水而取乡名“五和”。2001年,完成农业总值产2076万元,财政收入7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9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有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2728人;有卫生院2处。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层次、特色化、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推广应用,农作物品种不

+查看详细五和镇概况>>

历史沿革:

西汉至三国魏朝时期,五和镇境域属武威郡姑臧县。

西晋至十六国“五凉”时期,分属武兴郡晏然县和武兴县。

北魏至隋初,分属武威郡林中县和襄城县。

唐宋年间,分属神鸟县和嘉麟县。

元时,属永昌路西凉州。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分属武威县永昌、丰乐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属永昌、丰乐区。

1952年7月,属第十七区(怀安)。

1956年1月,为五和乡。

1958年10月,

+查看详细五和镇历史沿革>>

雷台公园
五和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境内有五个浇灌庄稼取水的渠口,常因浇水闹纠纷而不和,后为和睦用水而取名五和。…[详细]

沙金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多沙滩,又与金沙乡接壤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详细]

五和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五和地处西营河下游,有五个浇水口子,在旧社会常因为浇水闹纠纷而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了团结协调用水而取名为“五和”。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详细]

五爱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旧水系“五个口子”和反映当地群众用水和睦、团结、友爱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详细]

下寨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西营河下游,因此地有古“回鸿门寨子”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详细]

候吉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时,本地有一城堡,曰侯吉寨城,城中有外庙、内庙,城墙宽2丈。在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运动中,城中庙堂,学堂等俱损毁殆尽,再后来城墙坍塌,但一直用…[详细]

胜利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3年社改乡时,在支寨大队的基础上设立支寨村民委员会,由武威县人民政府审批得名。1991年支寨村民委员会更名为胜利村民委员会以境内自然村“胜利沟”…[详细]

支寨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年间,有支姓家族修建支家寨子庙,因此得名支家寨子。1949年至1951年为丰乐区怀安乡支家寨子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五和乡新沟村。1958年人民…[详细]

新沟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原四坝河旁,为了农业灌溉新开了一条水渠,故名。1949年至1951年为丰乐区新沟村,1952年至1954年为五和乡新沟村。1…[详细]


还有1个地名与五和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五和镇面积相当:
到五和镇必去著名景点

五和镇相关名人

五和镇特产与美食
五和镇民俗文化
凉州区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