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历山后村 | 隶属:汶源街道 |
行政代码:370117003215 | 代码前6位:370117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2019年12月,下历山后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下历山后村位于黄庄镇政府东北3公里处。东临汶河、韩莱路,草仙路呈人字形跨村两边,交通便利。属于山区,耕地面积718亩,有244户,607口人。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年间郑姓从山西迁居此处建村。因址在历山之阴,为区别上历山后,取名下历山后。
下历山后村,隶属黄庄区历山乡。建国前,乡政府所在地就在该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隶属黄庄人民公社;1985年属沂源县黄庄镇;1991年划归莱芜市;1993年属钢城区黄庄镇。
该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该村有许多村民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刘照义、刘相秋、刘兆贞,在1938年、1939年先后加入了党组织,并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支援革命斗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刘相科参加革命后任八路军某连的连长。刘兆义任黄庄武装部文书,南下以后,先后任区委书记,浙江省天台县-长、县长等职务。还有许多村民在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中抬担架支援前线。刘相韩牺牲在南麻战役,为取得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
下历山后村,一条东西小河穿村而过,人们分别在小河南北居住。小河边成了人们歇凉的场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由于土地面积广,土壤肥沃,适宜小麦、高粱、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人们勤劳耕作,农作物年年丰收。村庄房前房后的树木枝叶繁茂,其中香椿芽是该村的一大特产,它以特殊的香味闻名方圆几十里。农家院内栽有杏、梅、梨等,在过去的年代里是一大经济收入。村里还有木工组、铁匠炉、粉坊等副业。村民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
1953年成立了以刘相义、刘相俊为首的黄庄第一个互助组。1953年进入了初极社。因村庄有一条东西小河,以河为界,把村分为河北、河南,初级社时河北是前进社,河南是胜利社,郑贞远、刘相义分别任社长。1956年二社合一,郑贞远任社长。该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高,主要因为在村支书郑连远带领下,于村南建一水库,先后打大口井3眼,使一部分土地成为两季田。
1977年莱钢二铁厂选准了这块宝地,在村北建起了二铁农场。厂领导、村支部双方协定,村北的土地全部割给农场,厂里负责架设管道800余米,买电机两台,使下河井的水抽到了历山脚根,另一眼机井的水抽到了村北农场所在地至高点,解决了田地灌溉和农场生活用水,从此由机灌溉发展为电灌溉,使农作物丰收更加有了保障。同时村里又买上了24马力和12马力拖拉机,3台脱粒机,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使农业初步实现了现代化。
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村民们开始还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一些农作物。后来栽上了桃树、杏树、苹果树,发展起了果园。还有一些村民除种好责任田外,赶起了四集卖针织品、铝锅等,成了买卖人。他们已由原来的骑自行车经商换成了三轮车。现在村里有拖拉机、三轮车20多部,大货车两部,还有客运车、出租车等。韩莱路、草仙路交叉口西,有加油站、批发部、炒鸡店、电气焊、铝合金、维修部等。村西头有砖厂,还有外出开车的,干建筑、搞装饰的等。村民们依靠党的政策,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各显神通,搞活了经济。
自产业结构调整以来,草仙路两边的地开始种蒜、种姜。2001年村两委又规划为养蚕基地,承包人现已尝到了甜头。2000年镇政府对棋山流域进行开发治理,统一栽植桃树,划片承包管理,现已初步收效。现在新一届党支部把村南村北的两个电灌站进行维修,换上了电机,延长了灌溉,准备把韩莱路以南和村北的土地划片承包,发展为水果基地。下历山村正通过多种经营,提高村民生活。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下历山后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