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青海省 > 海东市 > 化隆回族自治县 > 扎巴镇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

地名:扎巴镇隶属化隆回族自治县
行政代码:632127104代码前6位:632127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72 邮政编码:810000
车牌代码:青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27.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1万人
人口密度:8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3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扎巴”,系藏语,藏语读音“扎什哇”,意为草湾,又一说“山根坳”;原汉译为“扎什巴”,现演变为扎巴。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扎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扎巴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32千米。人口1.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8%。面积127.6平方千米。辖扎巴一、扎巴二、扎巴三、扎巴四、扎拉毛、结拉、本康沟、全藏、西滩、南滩、双格达、关沙、下扎巴、阳坡、阴坡、浪隆、冷扎、知海买、黄麻、下鲁乎藏、滩滩、科台、东拉卡、上脑、阿代、曲先昂2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扎巴乡,1958年改为扎巴公社,1984年复设扎巴乡。

历史沿革:

1950年,沿旧制设扎巴乡。

1958年,改为扎巴公社。

1984年,复设扎巴乡。

2001年3月19日,撤销扎巴、黑城2乡,其中将黑城乡的12个村和扎巴乡合并设立扎巴镇。

洪水泉清真寺
扎巴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扎巴”,系藏语音译,原为藏族放牧地,由此得名。…[详细]

阿代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朝后期建村,阿岱藏族从初麻阿岱迁居,仍用原址名。…[详细]

下扎巴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扎巴系藏语译音:意为山根坳。后冠以“下”字,以示区分,故名。…[详细]

窑洞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初期,从甘肃临夏(河州)几户回族讨荒定居,起初挖窑洞居住,由此得名窑洞。…[详细]

拉让滩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藏语译音:意为缓坡滩,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政社分社时改称为拉让滩村民委员会。…[详细]

拉一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公元1580年建村,曾有一座佛教寺院。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系藏语译音:意为佛经,故名。…[详细]

拉二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公元1580年建村,曾有一座佛教寺院。后冠以一、二以示区分。系藏语译音:意为佛经,故名。…[详细]

扎巴一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朝中期属藏族放牧的草山。清朝同治年间,回族起义抗清,从陕西随军来此定居。“扎巴”正音为“扎什哇”,意为山根坳,故名。…[详细]

扎二村

扎二村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西北部,北与扎一村接壤,西邻本镇扎拉毛村,东接本镇关沙村,平均海拔2750米,属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4℃,年均降…[详细]

扎巴三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扎巴”正音为“扎什哇”:藏语意为山根坳,故名。…[详细]

扎巴四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扎巴”正音为“扎什哇”:藏语意为山根坳,故名。…[详细]

科台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从黑城迁来定居,因村庄建在崖边,故名。…[详细]

阴坡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从黑城迁居,因村庄建在阴山坡,故名。…[详细]

阳坡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坐落在阳山坡,故得名。解放初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体改时改称为扎巴镇阳坡村民委员会。…[详细]

琅隆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系藏语译音:意为黄牛沟,故名。解放初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称浪隆村,1984年体改时改称为浪隆村民委员会。…[详细]

曲先昂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期从结拉、冷扎两村迁居,村口有一眼泉水,下游形成一潭涝池,称曲先昂。系藏语,意思为阳山水池,故名。…[详细]

结拉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属黄麻村的牧圈,用牛粪垒圈,称结拉,故名。…[详细]

冷扎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冷扎指寺院的遗址,冷是寺院,故名。解放初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体改时改称为冷扎村民委员会。…[详细]

智亥买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智亥买村是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黄么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开垦种地,本村有几位威望较高的头面人物,藏语称“黄果”,本村下庄叫麻什尕村,后两庄简称黄麻,故名。…[详细]

黄麻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开垦种地,本村有几位威望较高的头面人物,藏语称“黄果”,本村下庄叫麻什尕村,后两庄简称黄麻,故名。…[详细]

下洛乎藏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年代建村,居住着藏族牧民,属多巴家族管辖。后从甘肃临夏、民和米拉等地迁入回族聚居。后冠以下字,冠以区分。当地居民定居后称下洛乎藏村,故名。…[详细]

滩滩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属藏族放牧点,因地势较为平坦称“滩滩”,故名。…[详细]

上脑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70年从垮什吉村迁居,因村庄建在垮什吉沟上游,则取名为上脑。居民定居后称上脑村。…[详细]

吉康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吉康”系汉语,意为吉祥如意,幸福安康,象征在党的惠民政策下,群众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故名。…[详细]

香乙么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乾隆19年建村,原称香乙麻,系藏语,意为小块农田,故名。…[详细]

洛福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洛福”系汉语,“洛”取“洛乎藏”的了“洛”,纪念之意,其次“洛”取“落”同音,“落福”之意,意在党的政策下“福”气降“落”之意,象征搬迁后的群众福气…[详细]

挖龙沟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有挖隆沟而命得名。解放初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挖隆沟生产大队。1984年整改时改称为挖隆沟村民委员会。…[详细]

扎让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一片草山,周围人取名“扎让”。1958年人民公社化成立扎让村生产大队,1984年整改时改称为扎让村民委员会。…[详细]

大拉曲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乾隆年间建村,从现今的拉曲一,二村迁居,仍用拉曲,后冠以“大”字,以示区分。居民定居后称大拉曲村,故名。…[详细]

关沙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原有一座寺院,后被毁,藏语称“关才尔”,故名。…[详细]

四哈宁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19年从拉曲滩村分迁,因坐落在阳面白土山根,故名四哈宁。…[详细]

乙沙尔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乙沙尔村是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阿卡拉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公元1780年建村,曾一僧人为寺院放牧,围圈,则名阿卡拉。后居民定居后称阿卡拉村。…[详细]

西滩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17年(1928)从昂思多乡迁居。位于扎(巴)千(户)公路西侧,故名。…[详细]

双格达村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27年建村,村庄背后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小山丘,当地方言称双格达,故名。…[详细]

南滩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三年建村,原属全藏村的草山,建村后取名为南滩,位于扎(巴)千(户)公路南侧。…[详细]

全藏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一高僧从祁连至此,宣讲藏传佛教教义,深受钦佩,则取名为高僧名“全扎”。后演变为全藏。…[详细]

本康沟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从扎巴城迁居。此地原有一间“本康”,则取名本康沟。…[详细]

扎拉毛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末期从黑城拉让滩迁居,当地村名定居后称扎拉毛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扎巴镇面积相当:
到扎巴镇必去著名景点

扎巴镇相关名人

扎巴镇特产与美食
扎巴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化隆回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