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县以下行都图制。建德县共划为21个都,此地为第三都,后便习称为三都。 |
据《建德县志》载:宋朝时,户部侍郎马大同住此,故名马宅。村以驻地得名。 |
以村民散居于濒兰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汇合口的东岸而得名。 |
此地曾有一片松树林,清同治初年,更多人来此聚居,正式称名松口。 |
三都古称翁村衔,清代改乡村建置为都图,翁村衔为第三都,故翁村衔沿习称三都。 |
因下钱、下二都、宋村山、塘下山地处富春江畔,四村合并,取富春江源头之意,故名春江源。 |
以原卸比山村圣殿后自然村及江台村的第一个字组成,故名圣江。 |
和村原名何村,因何姓聚居而得名。后何姓绝嗣,各姓迁入,改名和村,取和睦相处之义。村以驻地得名。 |
行政村规模调整时,新和、明山两村合并,择名新和村。新和村原属和村的一个自然村,1956年分出,取新的和村之意,故称新和村。村以驻地得名。 |
据《刘氏宗谱》载“郡治(今梅城)之东,有以梓名其里者,刘氏世家于斯。”因此地原有很多梓树,因名其里,故曰梓里。村以驻地得名。 |
村后一山,名叫镇峰,形势险要,如同镇守在这里的一块盘石,故名“镇头”。村以驻地得名。 |
古称樟树下。旧时,此地有多株大樟树,村前为大片田畈,故名樟村畈。村以驻地得名。 |
位于前源溪中段,原前源乡政府所在地,故名。 |
地处山区,青山绿,水源长,风景秀美,故名。 |
村处境内有寿峰山旁,村以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