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武定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武定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为近城境,武定直隶期治此。

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建近城乡,属第1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建近城镇,属第1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为县辖镇。

1950年7月,属近城区。

1951年7月,改称近城乡,属第1区。

1953年8月,改建近城镇,县辖。

1954年5月,降近城镇为第1区辖。

1958年10月,改建近城大队,属近城公社。

1984年5月,改建近城镇。

1987年12月,近城区与近城镇合并,新建近城镇。

2006年2月18日,九厂乡与近城镇合并,改建狮山镇。

清代时期,为高桥境。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建高桥镇。

1950年7月,改建区(县第三区)。

1958年3月,改建高桥乡;同年10月,改建高桥公社。

1984年5月,改建高桥区。

1988年4月,改建高桥镇。

2006年2月17日,石腊它苗族乡与高桥镇合并,新建高桥镇。

清代时期,为汤郎境。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建汤郎镇。

1950年7月,改建汤郎区(县第四区)。

1951年,改建猫街区。

1958年3月,改建猫街中心乡;同年10月,改建猫街公社。

1984年5月,改建猫街区。

1988年4月,改建猫街镇。

清代时期,为插甸境。

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建插甸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建插甸镇。

1950年7月,改建插甸区。

1958年10月,改建插甸公社。

1984年5月,改建插甸区。

1988年4月,改建插甸乡。

2014年,插甸乡撤乡建镇。

元、明、清,在此设驿站。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枳旧镇。

1950年2月,划归县第三区辖。

1961年6月,改建白路公社,属高桥区。

1962年,改建白路区。

1971年4月,改建白路公社。

1984年5月,改建白路区。

1988年4月,改建白路乡。

2014年,白路乡撤乡建镇。

清代时期,设茂连乡,由土司管辖。

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建茂连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建茂连乡。

1950年2月,属县第二区。

1952年11月,改建万德区。

1956年1月,改建万德乡。

1958年10月,改建万德公社。

1984年5月,改建万德区。

1988年4月,改建万德乡。

2014年,万德乡撤乡设镇。

己衣镇境域原为那氏土司辖地。

清代时期,属茂连乡。

1952年11月,属万德区。

1958年10月,属万德公社。

1971年6月,分建己衣公社。

1984年5月,改建己衣区。

1988年4月,改建己衣乡。

2014年,己衣乡撤乡建镇。

清代时期,属茂连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建莲溪乡,属第五区。

1950年2月,改建莲溪乡,属第二区。

1962年2月,改建田心区。

1969年2月,改建田心公社。

1984年5月,改建田心区。

1988年4月,改建田心乡。

清代时期,属茂连乡,是万德那氏土司的辖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建永兴乡。

1949年12月,建发窝夕解放委员会。

1950年2月,划归县第二区辖;同年7月,改建地名区,属插甸区。

1961年6月,划归田心区。

1973年3月,建发窝公社。

1984年5月,改建发窝区。

1988年4月,改建发窝乡。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为李氏土司辖地。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为华竹都司甸。

清咸丰年间(1831年—1861年),设环州乡。

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建环州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建环江镇。

1950年1月,属第五区;同年7月,改建环江区。

1952年11月,改称环州区。

1958年10月,改建环州公社。

1984年5月,改建环州区。

1988年4月,改建环州乡。

东坡傣族乡原为李氏土司辖地。

1950年7月,属环江区。

1953年11月,属环州区。

1972年2月,建平地公社。

1982年,改建东坡公社。

1984年5月,改建东坡区。

1988年4月,改建东坡傣族乡。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