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楚雄州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楚雄州各县市区情况介绍

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面积4482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40.53万,汉族为主,有彝、回等少数民族。元设威楚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楚雄县。隶楚雄府,1914年裁府为县,1983年设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产品有稻、小麦、油菜籽、烟草、薯类、核桃、蚕茧等,富森林资源,并产茯苓等药材。有煤矿。工业有化肥、农药、农机、水泥等。楚雄所产茶花为名种。名胜古迹有龙川公园、峨碌公园、灵秀湖、-明公德运碑摩崖等。
禄丰市地处滇中腹地,由原禄丰、罗次、广通、盐兴4县于上世纪50年代合并而成,是久负盛名的“恐龙之乡、化石之仓、工业重镇、昆明郊区”。全县国土面积3536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镇、3个乡、29个社区居委会、136个村委会、2099个(不含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回、傈僳等25个民族,2018年末总人口43.23万人。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历史文化悠久、基础设施健全,有着较好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交通区位】禄丰市既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重要板块,也是昆明通往滇西方向的必经之地。云南经济大动脉——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禄丰境内广通火车站是连接滇西8地州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安楚高速和昆楚大高速复线横贯,武易高速、楚广高速和即将启动的安楚高速长田至昆楚大高速公路复线禄丰“高接高”联接线纵穿,320国道、安武线、禄武线等公路主干道与县乡路网紧密相连,境内交通路网纵横交错。

【自然资源】禄丰坐落于金沙江、元江两水系上游分水岭地段,全县有2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25个,坝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境内可供利用的低丘缓坡面积达2.2万公顷;有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42座、小(二)型水库194座,蓄水总库容2.5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70%;有盐、煤、石英沙等29种矿产资源,各类矿床(点)184个,盐、褐煤、铁矿、芒硝、石膏储量均分别超过两亿吨;全县生态屏障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4.75%,五台山、雕翎山、樟木箐自然保护区峰峦叠翠,景色怡人。

【历史文化】禄丰县历史悠久,自汉代起有建制记载,于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设县,是云南省最早设县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由原禄丰、罗次、广通、盐兴4县合并而成。境内历史民族文化资源众多,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30多处,最原始、最古老、最系统、最完整的高峰彝族火把节传统祭祀活动是“最正宗的彝族火把节”,活态的“彝族十三月历法”、古老的“彝族迁徙舞”、传统的“彝族火草织布与彝族刺绣服饰”等文化遗产至今不断传承和发扬。尤其是禄丰彝族舞龙与龙舞,承载着“恐龙文化”“禄丰腊玛古猿文化”“彝族文化”等厚重的“一彝三古”文化底韵,整合“世界恐龙之乡”文化内涵;另有王锡衮、张经辰、张冲、朱培德等历史名人轶事广为传诵,锣鼓经、大刀舞、三跺脚等绚丽多姿的民族优秀文化源远流长,恐龙文化节、彝族情人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展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是楚雄州乃至云南省“古”“彝”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

【产业基础】始建于“三县”时期的国营企业和开发较早的一平浪盐、煤两矿,使禄丰逐步成为云南省名副其实的盐煤产地和楚雄州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十三五”以来,禄丰县立足县情实际推动石化、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旅游文化五大重点产业蓬勃发展,全县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类型,县域经济正朝着一产巩固提高、二产做强做大、三产放开做活、旅游龙头凸显的目标迈进。2018年,5六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增长23.1%,重点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禄丰先后被列为云南省47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重点建设的30个工业园区、10个特色文化产业试点县之一,禄丰工业园区于2017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8年3月21日,云南隆基光伏小镇建设指挥部在禄丰县挂牌成立,云南隆基光伏小镇项目正式启动建设。2018年末,楚雄隆基一期10GW单晶硅片生产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全年生产单晶硅片9.1亿片,实现产值27.76亿元。

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9亿元、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49亿元、增长25%,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6.05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5亿元、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31.27亿美元、增长284.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648元和12023元,分别增长8%和9.2%。

政区位置 双柏县位于东经101°03′—102°02′,北纬24°13′—24°55′之间,地处滇中腹地,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系分水岭南侧。东南与玉溪地区的易门、峨山、新平县毗邻,西与思茅地区的景东、镇源县接壤,北与本州的楚雄市、禄丰县相连,距州府楚雄58公里,距省会昆明210公里。

历史沿革

政区沿革 双柏县建于西汉,属益州郡,辖今易门、双柏二县及新平县的西北地区。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属建宁。晋属宁州。唐初属昆州。宋大理时隶属威楚府。明、清代名南安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州为县,因与福建南安县重名,易名摩刍县。1929年正式恢复汉时双柏县名。

行政区划

政区划分 现辖4镇5乡,8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政区人口面积 到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15525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9%,居住着汉、彝、回、苗、哈尼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2%。现有国土面积4045平方公里。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81750亩。

自然资源

政区自然特征 县境内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75公里,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920.1毫米,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相对湿度7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政区资源特点 农副土特产丰富,主要有酱油、茶叶、核桃、金雀花、红宝石榴、黑木耳、香菌、畜禽等。森林资源、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供开发利用。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6.345万千瓦,境内可开发建设水电站41座,总装机容量可达30万千瓦,目前建成4座,总装机容量为5.22万千瓦,占全县可开发量的17.6%。森林覆盖率达84%,实现连续18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始于明洪武年间的妥甸酱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葡萄泉”牌妥甸酱油曾连续三次获部优产品称号。白竹山优质云雾茶获云南省第二届、第三届“云茶杯”名优茶鉴评“云南名茶”称号,云南省农业厅认证并核发了“云南无公害农副产品证书”。获得国家专利和药品批文的“复方蜂毒擦剂”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痛风、乳痈具有特殊疗效,有效率达98%。

社会事业 现拥有图书馆、民族艺术团等文化机构。乡镇均开通了闭路电视。有县级电视台一座,县级广播电台一座。有1个文学协会,创办期刊杂志《哀牢山文艺》。有1个艺术团体,彝族虎文化名扬省内外,曾先后到日本、法国演出。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4所,在校学生21897人,小学入学率达99.8%,初中毛入学率达99%,2004年高考录取201人,录取率达38.2%。民族传统体育博大精深,“打陀螺”项目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民运会冠军。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104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2人。城镇化水平达17.8%。

交通通讯 境内交通方便,东通昆明,北连楚雄,南达滇南各地,320国道贯穿全县,县城妥甸至省城昆明210公里,至州府楚雄58公里。全县9个乡镇已全部开通无线通讯。

人文自然景观 县境内山清水秀,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南安省级公园、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白竹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独秀,素有“东方情人节”和“高山情场”美誉的鄂嘉“七月十五街”商贾云集,人气旺盛,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经济发展

2004年经济发展状况 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389万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743万元,增长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635万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11万元,增长14%。完成财政收入3501万元,增长5.5%,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64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858万元,增长1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313万元,比年初增长16.5%,各项贷款余额32668万元,比年初增长6.8%,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7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1元。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7项,协议总投资33931万元,到位资金28161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5577万元,增长9%。粮食总产量达5843万公斤,增长2.6%。烤烟生产0完成450万公斤指令性计划,均价达12.3元,收购总金额达6242.9万元,实现农特税及附加1376万元。畜牧业实现产值16771万元,增长3.4%,占农业总产值的36.8%。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788万元,增长2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17万元,增长11.8%。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0237万元,增长17.1%,上缴税金787.8万元,增长41.2%。实现工业总产值20635万元,增长13.2%,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671万元,增长2%。

民俗服饰

1、彝族(阿车或纳苏)服饰:阿车妇女头缠粉红色包巾,对襟衣服,右边系布纽,外套一件黑色右边布纽的对襟领褂,领褂外再配上用银链做挂绳的绣花围腰,下身为黑色镶边裤子。男子包头为黑色或白色,上身为纽扣对襟服和领褂,袖口、领口、裤口均有装饰,下身裤子宽大稍短。

2、彝族(车苏)服饰:妇女头上包巾为黑布做成,状如菱角,上身对襟布纽黑衣料,目前块短,只到腰间,后块则长达臀部。裤子为黑布料做的镶边裤。男子服装与阿车相近,只是每人均用黑布料做领褂。他们的服饰与舞蹈有关,车苏人喜欢跳葫芦笙,舞蹈动作多为弓腰,前倾踢踏,故衣服前块短而后襟长。

3、哈尼族服饰:清末以来,男子冠缎帽、毡帽,上着无领对襟衣,下穿宽裆长裤,外套麻(草)布领褂。妇女着面襟衣,穿长裤,胸佩围腰,戴耳环、手镯,用黑布包头,少者喜单色,中老年妇女双色。

除此之外还有彝族(罗武、罗罗)等服饰。彝族服饰大多以民间传统手工制作而成,用料多为当地特产的麻、火草等,较有特色的是罗武支系和阿车支系妇女的葫芦帽(又称鸡冠帽),包头、筒帽、对襟镶花衣、围腰、镶边裤、火草包、火草领褂等,其图案采用挑花、撒花、镶花裹边等刺绣手法,图案内容除花鸟鱼虫外,还含有祭祀、火、虎等图腾的文化内容。

饮食文化

1、新街鸡:原料为本地土鸡、香疙瘩、草果、香油等。将鸡煮熟加佐料炒熟或鸡肉爆炒后焖熟加佐料。特点:酥香脆嫩。

2、缸生:原料为猪肚杂、草果、辣椒等佐料均匀搅拌,腌制半年后温火炖食。特点:油而不腻。

3、肝生:原料为杀猪时的新鲜猪肝割细,配以生姜、辣椒、醋等佐料生食。特点:鲜嫩甘甜。

4、麻栗树腌肉:原料为猪里脊肉、炒米粉、花椒、辣椒等,放在缸内腌制半年后生食。特点:酸香可口,鲊肉味浓厚,别有风味。

5、大庄腌谷花鱼:原料为稻田谷花鱼去肚杂,加花椒、辣椒、食盐腌一至二天,出缸晾干后再放入腌菜罐(反扑)腌一年。特点:鱼味鲜香,色香味俱佳。

6、石烹羊肉:原料为羊肉切片加花椒草果。烹制方法:用木炭火将麻布石头烧红后再放上羊肉烤熟。特点:鲜嫩可口、无腥味。新厂火腿、甜菜、大苦菜、刺老包、金雀花等地方特色饮食和特色蔬菜。 

牟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跨北纬25°09'~25°40',东经101°19'~101°51'。县境南北最大纵距57.6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3.6千米。境内最低海拔1140米,最高海拔2897米,县城所在地共和镇平均海拔1758米;全县总面积1464平方千米。县城距州府楚雄市鹿城通车公路里程56千米,离省会昆明市通车公路里程221千米。

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

牟定县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共和镇,邮编:675500。代码:532323。区号:0878。拼音:Moudingxian

历史沿革

牟定县汉属益州郡,蜀汉时为蜀地建宁郡。晋属宁州,东晋时爨氏大族所据。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西濮州南宁都督府,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属髦州,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又属傍州,唐南诏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以后,属弄栋节度所辖。宋称牟州,属威楚府,宋大理国高升泰时称黄蓬箐。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立牟州千户,黄蓬箐百户(原新甸乡、江坡乡),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更名定远州,属威楚路,不久,即降州为定远县,并将定远州所领南宁(现江坡镇所辖)并归定远县。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定远御守千户所,属楚雄卫;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复设定远县,属楚雄府。清仍设定远县,属楚雄府。民国三年(1914年)取古地名“牟州”“定远”首字,更名为“牟定县”,属楚雄府。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牟定县,属楚雄专区。1958年10月15日至1959年11月4日并入楚雄县,为牟定区。1959年11月5日复设牟定县至今,属楚雄彝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牟定县辖4个镇、3个乡:共和镇、新桥镇、江坡镇、凤屯镇、蟠猫乡、戌街乡、安乐乡。

2000年,牟定县辖2个镇、8个乡:共和镇、新桥镇、军屯乡、蟠猫乡、戌街乡、安乐乡、江坡乡、新甸乡、青龙乡、凤屯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9532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共和镇18472新桥镇29067军屯乡24933蟠猫乡11763戌街乡16473安乐乡23487江坡乡11390新甸乡28568青龙乡22709凤屯乡8460。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牟定县撤销青龙乡,将原青龙乡所辖的周山、牟尼、龙池、庆丰、共丰5个村委会划归共和镇管辖,将原青龙乡所辖的田丰、龙丰、牌坊、河节冲4个村委会划归凤屯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凤屯乡改设为凤屯镇,镇政府驻地搬迁至原凤屯乡飒马场;撤销新甸乡,将原新甸乡所辖的新甸、华星、散花、际盛4个村委会划归共和镇管辖,将原新甸乡的米村、普村、福龙、民乐、丰乐、高平6个村委会划归江坡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江坡乡改设为江坡镇,镇政府驻原江坡乡政府驻地;撤销军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共和镇,共和镇管辖原共和镇、军屯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青龙乡的周山、牟尼、龙池、庆丰、共丰5个村委会以及原新甸乡的新甸、华星、散花、际盛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地不变。

自然资源

牟定县处于云南山字型构造的西翼弧和脊柱之间,位于滇中红土高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山高坡缓,高原面貌保持较完整;东北谷深坡陡,地表破碎,群山连绵,山脉延缓处呈一小平坝。境内褶皱宽缓,断层不发育,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县内河流少,较大河流均沿县境边界环流,故县境呈周矮中凸状。境内多山,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1%。地层分布主要是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3种类型。

县境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全年雨量偏少,常多干旱。由于海拔自东南、东北向西逐渐升高,平均气温则逐渐下降,自然降水量却依次递增,具有一定的"立体气候"特点。全县80%的地区海拔高度均在1600~1900米之间,因而较热或较冷的地区仍属少数。灾害性天气常见有干旱、霜冻、育秧期倒春寒,影响水稻成熟的8月低温。年平均气温17.1℃;降雨量880.1毫米;多年平均日照为2117.9小时。

矿产资源

牟定县境内已发现矿产4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171种矿产的23.4%,占云南省已发现142种矿产的28.1%。已探明矿产所处地点和储备量的有:金、银、铂钯、铜、铁、钛、钒、铌、铅、镍、硅石、钾长石、蛇纹石、蛭石、方解石、花岗岩、石墨、石膏、兰石棉、稀土、高岭土、煤炭等20余种,其中掌握基本资料的有稀土矿、铂钯矿、高岭土矿、硅矿4种。旅游资源有省A级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名胜区化佛山,另有牟定文庙、县城南郊南腰山上雄伟的南山寺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动物资源有绿孔雀、锦鸡、滇叶猴、穿山甲、鹿射、松鹰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资源;牟定县特产主要有"牟定油腐乳"、铜炊具、化佛茶、力石高梁酒、"鹊泉牌"喜鹊窝系列白酒,近年多产的"牟定乳猪"等,牟定县已成为楚雄州名腐乳、名茶、名酒、名乳猪之乡。

南华县总面积2343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龙川镇,邮编:675200。代码:532324。区号:0878。拼音:Nanhuaxian。

行政区划

南华县辖6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龙川镇、沙桥镇、五街镇、红士坡镇、马街镇、兔街镇、雨露白族乡、一街乡、罗武庄乡、五顶山乡。

历史沿革

2000年,南华县辖2个镇、10个乡:龙川镇、沙桥镇、天申堂乡、徐营乡、雨露白族乡、五街乡、一街乡、罗武庄乡、红土坡乡、五顶山乡、马街乡、兔街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2797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龙川镇58791沙桥镇22922徐营乡20442雨露乡13704天申堂乡9604五街乡16742一街乡18958罗武庄乡11828红士坡乡13153五顶山乡10158马街乡17860兔街乡13808。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南华县撤销徐营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川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天申堂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沙桥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南华,古称镇南,乃“滇中之一重镇也”。地处云南省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周边与思茅、楚雄、大理三地州和景东、牟定、弥渡、祥云、姚安、楚雄六县市接壤。东距云南省省会昆明197公里、州府楚雄37公里,西距历史文化名城大理175公里,北距四川省攀枝花市225公里。国道320线(滇缅公路)、省道217线(南华至攀枝花市)、楚大高速公路(楚雄至大理)、广大铁路(广通至大理)经过县城和两镇一乡,是川、黔、滇通往滇西、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咽喉要塞,史誉为“九府通衢”,如今,便利的交通使“九府通衢”更加名副其实。

南华县总面积234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30个村委员会,总人口226270余人,其中彝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38.12%。

自然资源

南华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内陆县,境内地形复杂,高山、河谷地带和冷凉、温凉、温暖、燥热气候皆有,农、林、牧、副、渔各业齐全,粮、烟、豆、茶、果、药等种植业兼有,是典型的农业县。盛产水稻、包谷、小麦、蚕豆、烟叶和名贵中药材,是地道的“云烟之乡”和国家农业部优质大白芸豆生产基地县。核桃果大皮薄,“银毫”绿茶色正味佳,俏销省内外。年产松茸、牛肝菌等野生食用菌450吨,县城已成为省内最大的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之一。

南华属高原地区,光照充足、阳光辐射强,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170.5万亩,木材蓄积量达626.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2.3%(1993年资源年清数),树种以云南松和栎类为主,是南华一大尚未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南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或基本探明的有煤、铁、砷、铜、铅、锌、金、银、石灰石、石棉、汉白玉等20种。省内优质无烟煤基地“一街煤矿”储量达400多万吨;雨露砷矿床,品位高,储量达66.5万吨;石灰石、石膏的储量分别为8.8亿吨和1.45亿吨。

旅游资源

南华旅游资源丰富。大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浩潮如海,蓖齿苏铁、银杏、木莲花、舟柄茶、药用厚朴、云南山茶广为分布;还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猴、绿孔雀、小熊猫、红白鹇等,是考察动植物资源的好地方。哀牢山间溶洞群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尚待开发;每年白露节前后,候鸟迁徙,与大中山比邻的打雀山,白鸟朝凤,景象壮观;距县城15公里的岔河彝族聚居区,环境幽美,民风古朴,房屋建筑、民族服饰独具特色,几年间,日本、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游客学者慕名前往光观考察。

南华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这里有包括“响水河龙潭”“乾隆封山碑”,“和尚群塔”红花双蕊百年山茶等景点在内的兴隆坝观光胜地。毛板桥风景区集湖光、山色、古寺、食宿于一体,鹦鹉山公园成荫,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南华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县12个乡镇122个村(办)通公路,通车里程达2259.17公里;开通8902门程控电话,5219户无线自动寻呼,2212户移动电话;6座3.5千伏变电站和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分布全县,电力供应充足,已实现村村社社通电。城区自来水供应能力达4000立方米,日处理净水可达5000吨;40米新大街一期工程已竣工,龙泉路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其他社会公共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南华县十分重视对外开放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落后、保守思想的束缚,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责任制,打开山门,笑迎八方宾客。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积极为投资者创造一个稳定、宽松的环境。优越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和优良的投资环境,为全县进一步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莫定了基础,全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景象。

南华咪依噜风情谷

“咪依噜风情谷”隶属于南华县龙川镇岔河村委会,全长6.5公里,涉及马鞍山、新房子、三家、大岔河、小岔河、新村6个村民小组,位于县城北部,地处南华与姚安、牟定三县交界处,南(华)永(仁)二级公路两侧,起点马鞍山村距南华县城13公里,终点新村白土坡离姚安县城24公里并与姚安县太平乡接壤,西北与牟定县凤屯乡毗邻,离省城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工业城市攀枝花市均只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它是一个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彝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保持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岔河村委会是楚雄州政府指定的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民族风情参观考察点。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先后到这里进行过采访、旅游、参观、考察,电影《通天长老》、《大峡谷》,电视《新娘出嫁》、《火的民族》要到这里拍摄片断,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彩云之南》摄制组曾在岔河村进行过彝族农耕稻作文化卫星现场直播。

2006年,南华县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指示精神,根据岔河彝村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自然生态环境好、民族风情浓郁、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较高的实际,提出“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把岔河一线建设成为民族风情浓郁、彝族文化荟萃、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较强产业支撑的融生态游、乡村游、民族刺绣购物为一体的咪依噜风景区”,并列入今年县新农村示范带重点建设。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采取“政府补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投一点、部门整合一点“的投入方式,实行示范带每村由“一名县处级领导挂点联系,一个责任部门驻点,一个部门负责人负责,一套工作班子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至今已完成了“咪依噜风情谷”各村的民居改造与美化、村庄道路硬化、畜厩搬迁和改造、产业发展规划、农民素质培训等工作,新建和完善了部分公益设施,林产业发展、养殖业培植、民族刺绣、手工业提升等正在同步进行,下一步还将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有关设施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

“咪依噜风情谷”因南永公路穿谷而过,交通便利,而且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可以和楚雄的彝人古镇、大姚石羊古镇、永仁方山、攀枝花市旅游线路连为一体。“咪依噜风情谷”以农民“离土不离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模式和发展“原生不原始”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和游客前来考察和观光旅游。除本县各乡镇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外,省州有关部门及部分县市的有关领导也先后到这里指导、参观、考察,同时还接待了部分来自香港、深圳及美国、英国、法国的国内外游客。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及《云南日报》、《楚雄日报》、楚雄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先后作了宣传报道。

“咪依噜风情谷”以“进入‘咪依噜’,相聚姑娘房,体验彝家情”的发展理念,让到这里的客人既可尝到彝家饲养的纯正绿色无污染的黑山羊、乌骨鸡、土鸡蛋、新鲜山猪肉和当地林中采摘的野生菌及多种地道的山茅野菜美味,畅饮纯粮酿造的彝家小锅酒,体验彝族姑娘房的浪漫情趣,欣赏斑斓灿烂的彝族刺绣,融入热情奔放的民族歌舞,还可以参与爬青山、穿莽林、找菌子、采野花,摘林果等娱乐活动,体验山里人古朴典雅、豁达闲适、宽容平和、热情快乐的“世外桃源”生活,让人感受舒心和愉悦。

“咪依噜”风情谷彝族青年男女“订婚”习俗

南华县龙川镇岔河村委会(咪依噜风情谷),是彝族人民聚居区。居住在这里的彝族青年男女经恋爱确立关系后,在正式结婚前,要举行一个“订婚”仪式,告知亲朋好友及邻里乡亲,她(他)们已订下终生大事。

在“订婚”仪式上,男方要给女方的“内亲”(爷爷、奶奶、父母、舅舅、舅妈等)一人买一套衣服,拿上一个猪腿子(腊火腿),拿上20公斤白酒和一些瓜子、糖果、烟茶(在“订婚”仪式上供来客食用),再准备两瓶白酒,在瓶脖子上拴上红线,放在家堂上。然后在家里准备“订婚”宴席(一般是晚饭。当然,第二天早上还要继续招待亲朋好友)。等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到齐后,就开始喝“口酒”。“订婚”的男女青年共同打开酒瓶盖,一瓶是“订婚”的男女及女方自己家人喝,一人一口,但要首先端给父母喝;另一瓶是端给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喝,顺序都是从长辈到晚辈。喝完“口酒”后,即开始摆“订婚”宴席,席间,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相互敬酒、“劝饭”,热热闹闹,其乐融融,说些祝福的话。“订婚”仪式完毕后,即表明这对青年男女已订下了终生大事,之后,其他青年男子也不再向已经“订婚”的女子求婚。这对青年男女也就向往着将来正式结婚办理结婚仪式,开始新的生活了。

南华抒怀

晓镜

中国佛教有“三华”之说,谓之“华严|”“法华”“南华”其中南华又有慈悲法莲之说。相传释迦牟尼于南海大传慈悲之法。南华寺往往又总是善男信女最爱抒情的地方。兮洒洒而大慈悲,南华独秀佛中至尊。

南华,听来便有种文儒的秀气、南竹一枝叩南海,华光迢迢尊如来。很早就听说云南楚雄州有个叫南华县的地方,镇哀牢,接大理,仰彝州,俯夷方。曾试想这里一定是山清水秀,人杰处无不仙风道骨,地灵时宛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及至到了南华,方知错了。想彩云之南七洲十地,何处不神奇,何地不神秘?西有大理,南有哀牢,东有建阳,怎抵得一个南华?九州通衢,雄镇南洲。山不在乎其高有灵则奇,水不在乎其多,有溪则鸣,放眼云南之东,看滚滚金沙滔滔北去,携彝岭之南,古道逶迤西去。故垒西边,这道风景,唯美莫过于斯!

环城一遭,坎径幽幽,庭院深深,篝火彝歌不绝于耳。斯文之风,街巷有闻。晚霞初上,小城悠然唱起一首深沉清纯的歌,于徐徐微风之中,偶偶絮絮,飞扬在昔日的茶马古道上,便会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慨。这份自豪在今天又化作无穷的力量,召唤数十万彝家儿女,用火之魂燃起不屈不挠的南华精神,接力人杰地灵的昨天,腾飞兴旺发达的今天,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走进彝州,奔放的豪情总会让人陶醉,热情的民族,总会给你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而走进南华,你会看到春风化雨尽舜尧的时代,九州通衢,于古朴中于春风里,乘着开明盛世的好年华,在再树南华辉煌的大旗下,日新月异!

(注:云南南华县位于滇北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南,是中国西南唯一一个明代科举制学府。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自古就有滇北重镇人文圣地之称。是中国野生菌王国。相传大航海家郑和曾经在南华避难。是云南境内文风披靡,民风淳朴,而且还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重要风景地之一。)

费玉玺

姚安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和牟定、南华、大姚相邻,与大理州祥云县隔江相望,昆楚大复线建成后,距昆明185公里,距楚雄73公里。国土面积1803平方公里,总人口20.9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等23个民族。全县设6镇3乡、77个村(居)委会、1205个村民小组。

姚安历史绵长悠久。公元前109年设置弄栋县,唐设姚州都督府及南中统部节制57个郡县,南诏时置弄栋节度,宋大理段氏改统矢府;元置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有感于“姚人安则滇政府无西顾之忧”而更名姚安,相沿至今。有“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之称。姚安为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史称“六诏之中分,三川之门户,南中之锁钥”。

姚安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遗产丰富,彝族梅葛、姚安花灯、姚安坝子腔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梅葛故地,花灯之乡,文献名邦”的美誉。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华寺、德丰寺,馆藏文物数量居云南省第三位。

姚安旅游资源独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光禄古镇及高氏府衙历经宋、元、明、清,有“四朝古衙”之称,创造了“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一门出五举,三步两道台”的政治文明传奇。核心景区包括千年古刹龙华寺、回型古街、元代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和高雪君祠等。姚安拥有洁净的天空,是全国天象观测的最佳地区之一,紫金山天文台观测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光学观测站落户姚安。光禄古镇是全省60个重点特色旅游小镇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通过持续开发建设,观光休闲度假朝圣的复合型旅游小镇建设已初具雏形。2017年,光禄古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被省列为创建全省一流特色小镇。

姚安自然生态良好。119平方公里的姚安坝子,是全省50个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之一,有“群山环抱蛉河水,盆地碧绿万顷田”的田园美景,被誉为“滇中粮仓,鱼米之乡”。境内日照充足,四季温和,太阳能是云南省12个最佳开发县之一。

2017年,姚安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1亿元,增长11.5%;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8亿元,增长9.9%;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5.7亿元,增长29.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22.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亿元,增长12.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247元和9927元,分别增长8.8%和9.9%,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2018年,姚安县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又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围绕县委确定的“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发展思路和“三步走”战略目标,努力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稳步迈进,倍加弘扬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倍加珍惜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倍加激发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大姚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地处东经100度53分—101度42分,北纬25度33分—26度24分。东邻永仁、元谋县,南同姚安、牟定县毗邻,西和大理州的祥云、宾川县接壤,北濒金沙江,约62公里江岸,与丽江地区的永胜、华坪县隔江相望。

县城金碧镇居县境南部,东南坝子,西北倚山,城随地势起伏,状似荷叶。古有“荷叶城”之称。南距省城昆明市270多公里,离楚雄州府100公里,距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市178公里,省道南永线贯穿境内。

总面积4146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金碧镇,邮编:675400。代码:532326。区号:0878。

历史沿革

2000年,大姚县辖3个镇、11个乡:金碧镇、石羊镇、六苴镇、湾碧傣族傈僳族乡、铁锁乡、桂花乡、三台乡、昙华乡、三岔河乡、新街乡、赵家店乡、七街乡、仓街乡、龙街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983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金碧镇56863石羊镇28261六苴镇17431七街乡14145仓街乡23128龙街乡24927赵家店乡16100新街乡26788昙华乡7409桂花乡11721湾碧乡17557铁锁乡10312三台乡11853三岔河乡13343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2005]91号)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大姚县撤销仓街镇和七街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金碧镇,金碧镇政府驻地不变;将六苴镇海古簸村委会划归昙华乡管辖。

行政区划

大姚县辖3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金碧镇、石羊镇、六苴镇、龙街乡、赵家店乡、新街乡、昙华乡、桂花乡、湾碧傣族傈僳族乡、铁锁乡、三台乡、三岔河乡。

自然资源

神奇而富饶的大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有铜、银、铅、铁、金、煤、盐、石棉、石膏、水晶石、高岭土等;铜矿分布较广,矿点48个,金属铜储量75.5万吨,伴生银667.5吨。境内16条河流总流量4.7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量9.9万千瓦;已建成小水电站28座,总发电量近70000千瓦。境内活立木总蓄积量约7000万立方米,已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

经济林果主要有核桃、板栗、油桐和水果梨;稀有珍贵植物有红豆杉、秃杉、荷木;野生中草药材500多种,其中茯苓、黄连、黄芩、防风、苦良姜、珠子参、首乌等出产丰富;动物药材有麝香、碎蛇、穿山甲、龙衣、五灵脂、猴骨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华南虎、云豹、虹雉、红腹角雉、黑颈鹤、赤颈鹤、白鹤、蟒等。

经济发展情况

随着资源开发,大姚已形成了以林、畜、轻工、食品、矿业四大产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涌现出彩印厂、星盛饮品公司、金碧制药厂、机械配件厂、金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大姚食品工业公司、大姚旅游公司等48家现代企业和石羊盐厂,桂花铜选厂、六苴电解铜厂、六苴硫酸厂等一大批工矿企业。

同时,还通过制定有关土地使用,税收、工商管理、引进技术人才、资金等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创办了中港合资大金彩印有限公司;与广东乔士集团合资兴建桂花氧化亚铜厂;与福建合资开建铁锁铜选厂三家合资企业。

其中的云南大金彩印有限公司是原大姚县彩印厂与香港金冠实业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现代企业,始建于1992年,1994年正式投产,拥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六色、八色两条凹印生产线及其完善的配套辅助设施,可承印高、中、低不同档次商标和塑料包装制品,年生产能力80万色令。其技术优势、作业规程、厂房建筑设计均属当代滇西同行列一流水平。生产、生活区各在一处,仅产区占地13000平方米,四周青山环抱,除各类车间、办公大楼、仓库、工间休闲设施外,还有花圃、园林、鱼池布局,其环境美若琼阁仙山。

近期通过深化改革,又分别与昆明塑料彩印厂、迪庆州报社印刷厂联合创建了昆明紫荆包装彩印有限公司、迪庆香格里拉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经营势头良好。

1998年实现产值2855万元,销售收入3253万元,实现利税360万元。此外,公司还兴办了畜牧、林果农场、饲养山羊1000多只,培育经济林果500余亩,在县城中心部位开办了集宾馆、餐厅、各种娱乐为一体的紫荆综合服务大楼,以战略家的目光,面对21世纪的市场风云。

目前,云集大姚客商遍布全国三十个省市,金碧、石羊、六苴三镇房屋出租供不应求。全县企业资产超过4亿,工业基础名列彝州各市、县之首,不少产品相继步入国家名优行列,其中的金碧牌“小把粉丝”、白鹤牌“双珍酒”、滇星牌“蜂蜜核桃汁”、白草岭牌“野坝子蜂蜜”先后荣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城镇建设

岁月匆匆,昔日“山潼水涸,生齿日蔷”的大姚已成历史,4146平方公里大姚山河,经新中国50年修整培育,变得如诗如画,原不足3平方公里的县城规模,已发展到8.2平方公里。

全县三镇十一乡,都有小学、中学、医院、文化站、集贸市场、各类商店、餐厅、歌厅、舞厅,通了公路。金碧、龙街、仓街、七街、石羊、新街、三岔河、三台等乡镇,和不少村公所、办事处,每天都有定时班车往来,高压电网、程控电话、无线电传呼、800、900兆、国际网络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视,覆盖全县大小村落,家用电器和高档家具,服装也纷纷涌进农家门槛。

优美、舒适、亮丽的生产、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正激励着全县人民挺胸阔步,奔向小康,同样,也为县域丰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旅游景点

大姚县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出“攀登彝州高峰、体验彝族风情、品尝核桃美食、祭拜先圣孔子”四大旅游品牌,全力打造开发彝族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魅力渐显,大姚县的人文历史、彝族风情、自然风光倍受青睐。

大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秦汉时代就已开发,素有三乡露铜、五井喷盐、文化名邦之说,有着以石羊孔庙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唐代白塔、妙峰山德云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昙华地区为代表的彝族文化,昙华乡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近年来,大姚县通过举办民族传统节日、搭建外宣平台等形式,不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去年,大姚核桃种植面积达27万亩,产量4129吨,实现产值7639万元,核桃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依托丰富的核桃资源,2006年,大姚县举办了首届核桃美食大赛,提升了大姚核桃的知名度。

大姚石羊古镇

石羊镇位于大姚县城西北35公里。是云南省首批命名的三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香河水弯弯曲曲地穿过整个石羊古镇,横跨小河的一座座风雨桥,分别导入古老的曲巷深院。这里,白草岭下重叠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浓密山林,南北对峙的宝塔,整洁的街道,纯朴的民风,人和自然和谐浑为一体。古时的“七寺、八阁、九座庵”,展示着昔日的辉煌。市场繁荣“曲终人散”,已演变为今日“世外桃源”式的宁静。

石羊镇,古称“白盐井”。历史上因盐业而兴盛。早在西汉时期,石羊就开始制盐。明末清初,盐业达到最盛时期,石羊所产盐,供应附近二十多个县百万人口的食用。宋代,这里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商贾云集。

羊镇曾是盐丰县城所在地。1958年合并于大姚县。石羊镇历史悠久,唐初置泸南县,后更名为卤水县,属姚州。清康熙45年(公无1706年)改名为直隶提举司。1921年起称盐丰县,由于工商发展、市场繁荣,和大姚县、姚安县并称“三姚”。

百草岭风光

百草岭位于大姚县城西北部的三台乡,距县城70公里,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区内高山峡谷,古木巍巍,主峰百草岭海拔3657米,为楚雄州最高峰,多底河峡谷海拔1900米,峡谷两岸,山势险峻,莽莽原始森林间分布着古老而又富有生机的彝寨和千姿百态的石崖,如诗如画。

在百草岭山腰海拔2700-2800米之间,有着茂密的云南松和华山松,人行其间,松涛阵阵,野花清香,阵阵袭人,彝族人民从林间的水源处用竹片和木槽连成弯弯曲曲,绵绵延延,几百米的取水管道,哗哗的水声,让你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百草岭还有另外两个好去处,一处是海拔3000米以上,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地似在蓝天白云间,饱览无限风光,使人心胸豁然开朗,远看牛马成群,羊肥马壮,牧童放歌,好像到了塞外草原。另一处是在一座山峰上,满山遍野长满杜鹃,五光十色,争奇斗艳,漫步山间小径,人在花中行,画由景中生,让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石羊孔庙

石羊镇距大姚县城35公里,是云南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久负盛名的石羊孔庙雄居在美丽的象岭山脚下,它是文物古迹众多的滇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孔庙又称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建成,历经十二个朝代增建修复,逐得完善,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的建筑规模十分宏大,占地面积6584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8平方米。其建筑格局完全按中国古代宫殿式衙署规模布置,纵横对称排列,主体建筑布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置于两侧。整个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主体,两侧有东庑、西庑、乡贤祠、名宦祠,外侧有朱子阁、仓圣阁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匀称,宏伟端庄。

大成殿殿顶用黄、绿、蓝、三色琉璃瓦覆盖,门窗、木柱用朱漆彩画,整座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成殿的门上方挂着历代皇帝、名人题的“万世师表”、“与天地参”、“圣集大成”、“斯民在兹”等九块匾额,红底金字,光彩夺目。

在大成殿内正中的1.6米高台上供有铸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孔子全身铜像。铜像头戴冕冠,手捧朝笏,仪态威严,正额端坐。其高约2.3米,重约2500公斤,论其重、其大、其铸造工艺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均属无双尊者。

在东西两庑供有孔子七十二贤人塑像,七十二贤人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孔庙内还保存有一块著名的封世节井浮雕,浮雕由6块大理石直缝拼成,高2.2米,宽4.1米,画中有人物80多个,马28匹,刻绘于道光二十一年菊月(1842年9月)。其画面上部为石羊名赋,中部为石羊风光,下部为明末清初张虎带兵攻石羊的历史事件。

石羊的盐文化、儒教文化曾十分发达,如今的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孔庙正呈现着新景象。

昙华山风景区

大姚县昙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姚县境中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48.13公里,主峰海拔3117米,森林茂密,奇峰竞秀,巍峨雄伟,系百草岭群峰之一。山间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飞泉叠瀑,藏于深涧,奇花异卉遍布山岭中,名木古树零星分布。

阳春三月,漫山马樱花树点缀其间,火红一片,朵朵山茶,片片杜鹃配于其间,花潮似海,走在山间的林荫小道上,谛听林间小鸟欢歌,不时传来高亢的彝族小调掺合着牧童悠扬的短笛声,听着彝家情男情女的梅葛对唱,喝着清凉可口的山泉,让人留连忘返,冬春多雪,有北国风光的美景;夏秋多雨雾,云雾弥漫,缭绕山间,变化无常,幻若仙景,雨后初晴,彩虹飞架,景色绚丽,古人谓之“月华扬彩昙”。

昙华山风景名胜区是较为典型的彝族聚居区,民族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有独具特色的彝族民居--垛木房、闪片房、麻秸房,古老的生活习俗,精美的手工纺织,华丽的彝族服饰。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为了纪念献身除恶的彝家女孩咪依噜,民间都会来到昙花赶集的地方-,举行盛大的节日——插花节。

独具特色的烤酒,刺绣和传统节日--“插花节”,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开创了彝剧先河,传世珍迹,明末清初著名彝族文人高天映石刻、民族史诗《梅葛》、彝族十八月历及新时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桂花大河遗址。

大姚县昙华山风景名胜区于1993年被云南省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昙华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较多,有千柏林跳脚台、高天映石刻、滴水岩、蒸人甄子煮人锅、鬼门关、拉窄么瀑布群、猿人石和昙华夕照等自然景观,景区景观以雄、险、奇、秀的崇山峻岭和隘谷地貌为主,并伴有古树名花,飞泉奇石,叠水瀑布。

此外,彝族民族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昙华彝族十八月历的发现,打破了玛雅文化唯一的传说,且早于美洲墨西哥玛雅文化五千多年。昙华彝族的《梅葛》史诗是世界三大创世史诗之一,彝剧是优秀的彝族剧种。

大姚三潭瀑布

三潭瀑布位于大姚邑人所描述的赵家店乡境,距县城约30多公里。这一带属金沙江支流蜻蛉河谷地区。因地质运动,河谷形成断层,断面分成3个台阶。河水沿断面飞流而下,势若千钧,形成3个深潭,"三潭"由此而得名。蜻蛉河水平均年径流量为6.29亿立方米,水流常年不断,所以瀑布也就常年可见。

三潭瀑布总落差为220.28米,每当夏秋季节,雨水猛降,山洪暴发,洪水如蚊龙翻腾,汹涌直下,如巨雷轰鸣,令人惊心动魄。而在平时,没有洪水,清澈的河流在3个台面形成断裂,向"三潭"倾泻而去,如银练垂空的瀑布,飘洒而下,激起了无数如碧玉般的水珠,瀑底深潭的粼粼碧波,使清澈见底的深潭像宝镜一样倒映出两边的青山。

三潭瀑布为古代大姚八景之一。潭边的岩岸,古藤缠绕,百年老树傲然兀立,树根盘节蔓延。与古藤老树相应成趣的,是幽深的溶洞和钟乳石。在春、夏、秋三季,瀑布上空终日有数不清的雨燕盘旋缠绵,鸣声不绝于耳。

大姚白塔

大姚县城西面的文笔峰上,有一塔高耸,因塔身粉白,人们称它为白塔;又因形状酷似庙宇中常用的磬锤,故又称磬锤塔。

白塔高18米。为空心砖塔。分塔座及下、中、上三部分。八角形宽大的须弥座之上,玉柱挺立,渐上渐收,亦有八角;柱上为中段,砌成12层密檐,将承受面扩展开来;上段建圆锤形塔身,顶端浑圆。全塔其座宽阔,腰部秀丽,顶部雄浑。这种形状的高塔,在云南实属罕见。

据说,1975年修理白塔时,发现塔顶有一方洞,边长40厘米。这可能是原来安置塔刹的柱洞。又,原八角柱正四方辟有镂空的佛龛各一个,内供佛像,后因加固塔身而填塞。看来,这座磬锤塔古代是有刹顶,塔身有佛龛,通风较好;现存的塔身形状,与古代略有不同。

经有关人员考查,白塔属于藏工喇嘛塔,为密宗佛都流传滇西的遗物。修塔时,曾从塔顶部发现梵文、汉字印砖,其中汉文有:“大佛顶”、“光垢净光咒”、“十方诸佛灵塔咒”等字样,前人还发现“尉迟监造”的印字砖。道光《大姚县志》载,此塔关系较好的中唐时所造。

永仁县总面积2189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永定镇,邮编:651400。代码:532327。区号:0878。拼音:Yongrenxian。

行政区划

永仁县辖3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永定镇、宜就镇、中和镇、莲池乡、维的乡、猛虎乡、永兴傣族乡。

历史沿革

2000年,永仁县辖1个镇、7个乡:永定镇、永兴傣族乡、万马傣族乡、中和乡、维的乡、猛虎乡、莲池乡、宜就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36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永定镇28101莲池乡9861宜就乡16784猛虎乡9634中和乡9853万马乡7250永兴乡10336维的乡11787

永仁古称苴却,1924年设县,地处滇川要塞,自古就是滇中北进四川和中原地区的必经之地。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5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境内有汉、彝、傣、回、傈僳等19个民族,总人口10.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8%,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68%,民族风情浓郁。随着南永二级公路及永武、永攀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永仁到昆明或楚雄只需2个半小时,到攀枝花仅需半小时,区位优势日益显现。

全县境内光热、森林、矿产、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日照2836.4小时,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66.7%,活立木蓄积量870.9万立方米,有全省最大的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基地,有野生滇橄榄15万亩、经济林果17万亩、鲜食葡萄标准化示范种植园4500亩、桑园12174亩。现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镍、铂、钯、煤等20多种,其中铜、铂、钯储量较多。境内金沙江、万马河、江底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8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2.91万千瓦。永仁的县情特点可以概括为:出滇入川地、彩云阳光城、绿色生态县、民族风情园。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永仁县撤销万马傣族乡,将原万马傣族乡所辖的迤资、昔丙、拉姑、鱼鲊4个村委会划归永兴傣族乡管辖;将原万马傣族乡万马、进化2个村委会划归中和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中和乡改设为中和镇,镇政府驻原中和乡政府驻地。

永仁县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州彝族最多的山区县,地处滇中北部,滇川要

塞,跨东经101°14′——101°49′,北纬25°51′——26°30′之间。东临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县隔江相望,南同元谋县毗邻,西南和大姚县接壤,西北与丽江地区华坪县隔江相望,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县城永定镇居县境中部偏东,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南古夷道上。108国道和省道南(华)永(仁)二级公路在县城交汇,北距攀枝花市88公里,东距省城262公里,距成昆铁路黄瓜园站45公里,南距州府鹿城208公里。

全县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6%,坝区占4%。2003年末辖永定镇、宜就镇、莲池乡、猛虎乡、维的乡、中和乡、万马傣族乡、永兴傣族乡、6乡2镇,下设65个村(居)民委员会,68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03960人,少数民族人口56871人,非农业人口12903人,农业人口91057人。总耕地面积13.1万亩。根据地域,县的基本特点是:出滇入川地,彝州北大门。绿色经济县、彩云日光城。

永仁县属内陆高原区,位于滇中红色高原北缘,具有“V”字形和“山”形结构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地势开阔,平均海拔1530—1700米之间。县城永定镇海拔1536米,境内最高点为宜就镇大雪山主峰,海拔2884.6米,最低处是永定镇石坎子下的金沙江边,海拔925米。

自然资源

永仁资源丰富。境内热量充足,城区年平均气温17.8℃,≥10℃的多年平均气温为5934℃,日照平均2836.4小时,居全省第一,土地面积广阔,可开发利用土面积120余

万亩;境内年平均霜期93.6天,金沙江河谷全年无霜,作物可一年三熟,适宜发展香蕉、龙眼等热带作物;境内水资源丰富,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1座,小<二型>水库106件,小坝塘424个,总库容8018万立方米,年地表径流量达4.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5429立方米,高于全州、全国水平。主要河流有万马河、永定河、江底河、白马河、永兴河、羊蹄江6条,水能蕴含量为10.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84万千瓦,至今开发量仅达13.4%。

永仁有较多的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0万亩,有林面积10.8万公顷,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达81.9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850.2万立方米。白马河林场是全国最大的云南松母树林基地,广阔的山林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中草药552种,野生食用菌名目繁多,具有抗癌、强身治病的松茸,牛肝菌远销国内外。珍稀动物小熊猫、穿山甲、金钱豹等出没于山林之间;还有大量的野生油料作物,野生淀粉植物,野生纤维植物和大量的滇橄榄。100万亩的草山适宜于畜牧业的发展,早在1992年就被云南省列为商品牛羊基地县。境内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现探明的有金、

银、铜、铂、镍、石膏、花岗石等种类。还有以板栗、核桃、樱桃、石榴、葡萄等为主的18万余亩经济林果。主产烤烟、优质米、畜禽、蚕桑、核桃、樱桃、葡萄、草莓、菜种、中草药等。

省级风景名胜区——方山是滇川交界的旅游胜地,距县城16公里,山顶最高海拔2230米,山势雄伟峻秀,终年青山叠翠,松柏香气袭人,古树、珍木、奇花异草繁多,集古、奇、险、怪、绝、秀于一山。“诸葛营”旁怀古,“七星桥”畔探幽,“望江

岭”峰揽胜,“珍珠滴水岩”观瀑布等奇景无不令人神往。距县城8公里,位于永定河下游的龙虎峡瀑布跌岩,珠光虹影,怪石嵯峨,千姿百态,使您置身于鬼斧神工造就的大自然环境之中,此景正待开发利用。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旅游景点,落水洞、龙滩营、仙人洞等也尚待开发。可谓“桂林山水甲天下,永仁山川独自秀”。

全县大面积种植开发的优质板栗具有个头圆润、色泽鲜、口感甜、糯的特点,1995年被云南省确定为板栗基地县,其产品远销省内外及台湾市场,至今已形成8.04万亩规模;大面积高科技开发的5000亩连片葡萄示范区的鲜食葡萄、以及樱桃、草莓在攀枝花市、昆明有较好的市场;县内产的石榴果子硕大,色泽鲜艳远销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境内的黑山羊具有个头大、肥壮、肉质鲜嫩的特点,倍受广州、深圳、上海客商的青睐,年销10万只以上。

永仁县的县情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出滇入川地,彩云日光城,绿色经济县,民族风情园。

出滇入川地——永仁地处滇川要冲,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山水相连,自古为“滇蜀往来之大道”,108国道、成昆铁路贯穿两地。

彩云日光城——永仁县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达2824.4小时,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拉萨)、全省第一,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

绿色经济县——永仁县土壤、气候、光热资源等条件较好,森林覆盖率高,生物资源丰富,在种植经济林果、发展无公害蔬菜及蔬菜制繁种、绿色食品加工、发展中草药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目前,全县经济林果发展、无公害蔬菜及制繁种、绿色食品加工已初见成效,全县18余万亩的经济林果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蔬菜及制繁种发展已近1万亩,野生滇橄榄已被深圳客商开发利用。在不久的将来,林果业、绿色食品业、特色旅游业将成为我县继烤烟之后新的支柱产业。

民族风情园——彝族是境内少数民族的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有以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彝族“火把节”和正月十五的“赛装节”。每逢节日,各族群众不分男女老少,均换上绚丽独特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尽兴方休。此外,彝族还有敬老爱幼,热情待客的独特礼仪。境内有万马、永兴两个傣族乡,每年的阳春三月,傣族同胞都要举行盛大的“泼水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经济发展

2003年全县GDP实现4049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下同)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17897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10264万元,增长14.4%;第三,

产业12336万元,增长8.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10万元,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28万元,增长3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44.8万元,增长7.1%。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分别达到42968万元、23754万元,增长22.2%、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62元,增长5%。均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任务,实现了供给与需求、投资和消费同步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特色农业、订单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县大小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7.01万亩,粮经比例为71:2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加大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所有制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城乡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突出抓了县城及宜就集镇规划建设,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3年全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重点产业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狠抓烟草产业。二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三是培植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推进农业产业化。四是着力发展畜牧业。五是积极发展蚕桑产业。六是认真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七是抓旅游业的发展。

2003年全县企业改革取得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全县列入改制的32户企业,现已完成改制31户,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改

制任务。共分流、安置改制企业人员958人,筹集和争取到改制成本524万元,支出改制费用2292万元,保证了改制企业在职人员安置、退休人员医保及遗属补助等费用全额拨付,切实维护了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规划建设民营工业小区、制定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惠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1597.8万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产值20018.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11.9%。目前,民营工业小区已入驻企业6户;水泥厂改制后进行技改,形成年产6万吨的规模,现已恢复生产;拉丝制钉厂扩建后形成年产近万吨的规模,2003年生产0.4万吨,产值1000余万元。

200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按照“实施一批、上报一批、论证一批”的思路,狠抓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一是抓项目组织实施,拉动经济增长。“7.21”和“10.16”地震恢复建设、第三期易地扶贫搬迁、永兴至回头湾等弹石路、中小学排危、县疾控中心、县图书馆、县人才劳动力市场等项目已经开始实施,莲池土地开发基本完成,第一、二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投资5109.6万元、搬迁3381人,总投资1843万元的麻栗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县看守所和县法院搬迁建设、大井湾农贸市场改造、工贸市场和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大操场改造、他中公路改造、维的等3个乡(镇)政府办公楼、15个村委会程控电话、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增长。二是抓项目规划论证储备和上报工作。完成了红星、小平地等9件病险水库的安全鉴定和初步设计,其中有5件已上报省水利厅和国家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规划已上报省水利厅;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批项目已上报省和国家;开展了永定河城区段治理、撒家湾片区开发、万马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等项目的规划工作。三是抓项目争取落实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注重捕捉上级投资信息,优先安排项目前期经费,组织部门上报项目,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争取项目和资金。据统计,去年全县上报项目557项,落实资金11042万元,到位资金9437万元。四是扩大财政支出,加大基础投入。去年全县地方财政支出15706万元,在省州列报支出的专项资金4068万元,合计达19774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0.1%,其中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达11613万元。五是抓投融资体制改革,创造投资热点,吸引社会投资。通过大井湾农贸市场建设和经营权出让,政府用收取的资金建设市场,同时还吸引社会投资800多万元。

2003年全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取得新的进展。立足我县区位和光热、土地等资源优势,全方位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与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招商引资。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组建了县招商局,制定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划建设了民营工业小区,对投资商最大限度地“放、降、让”,切实转变作风,强化服务,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环境。通过分析,确定了绿色食品加工、万马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等6个重点招商项目,并进行包装设计,在互联网、昆交会上广泛宣传。广泛开展同省内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攀枝花、昆明及沿海地区客商的交流合作,积极与昆明、攀枝花客商洽谈,组团到深圳、海南招商,与深圳市生物谷公司签订了永仁绿色食品加工项目的协议,与滇能集团达成意向协议,引进了攀枝花等地客商收购水泥厂,在工业小区投资办厂。2003年,我县与县外客商签订招商引资协议项目41项、协议总投资4010万元,实际履约14项、到位投资2058万元,占州下达任务的137%,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直苴彝族赛装节

云南永仁县中和乡直苴地区彝族人民的赛装节,俗称“服装节”,源于一个美丽、神奇、诱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从月利巴拉来到直苴腹地泥泽薄打猎,发现这里山青、水秀、土肥。于是感慨地说:“要是在这里种上谷子,一定是连年大丰收,吃也吃不完。”当他们弯下腰来,想痛饮那清甜的泉水时,箭筒里滚出了三颗饱满的谷粒。兄弟俩顾不上喝水,赶忙捡起谷种撒到一个泥塘里,并祝愿说:“如果这里是乡亲们能够安居的地方,那么但愿三颗谷种能长成三大丛,穗头有马尾巴那样粗、那样长。”此后不久,兄弟俩又背上毡毯带上弓箭、锄镰返回泥泽薄,精心管理。果然,事随人愿,三颗谷种发成了三大丛,金黄的谷穗确有马尾巴那样粗长。兄弟俩背着丰收的粮食赶回家,消息传遍了各个村寨,许多乡亲都随朝里若兄弟迁到直苴,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了,田里栽上了秧,地里种上了荞、麦、豆、麻。到了金秋,彝家新寨家家户户喜开丰收镰。

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对开发直苴有功,老年人一心要给他们选择称心如意的对象,当老年人征求兄弟俩喜欢哪个姑娘的时候,朝里若说哪家的姑娘心灵手巧,就和哪家的姑娘做一家,朝拉若说他最爱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哪家的姑娘能把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绣在衣裳上,就娶哪家的姑娘做媳妇。老年人向全村宣布了朝里若、朝拉若的择妻条件,并规定全村姑娘于来年正月十五在村旁的山顶上、树林里、青棚下举行衣装比赛,让兄弟俩选择对象,于是,全村的姑娘在农闲时忙个不停:绩麻、纺线、染线、剪裁、缝衣、刺绣——正月十五终于盼来了。一大早,老年人穿上节日盛装,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和其他小伙子打扮得特别英俊,姑娘们穿上亲手刺绣的衣裳纷纷涌向赛装场,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走遍了整个赛装场,仔细看过了所有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装,各自选中了自己的意中人。

彝家人为了继承美丽、神奇、诱人的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要穿上亲手刺绣缝成的新衣到直苴聚集比赛、唱歌打跳,仿效她俩寻找意中人。这样,代代相传,形成了彝族传统的赛装节。1987年美国文教专家马克.本德尔千里迢迢赶赴直苴参加赛装节,回国后热情洋溢地写下了《猪射—带铜炮枪的虎人》,在海外介绍直苴赛装节的盛况。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永仁彝族赛装节知名度,每年举的行彝族赛装节活动,都有彝族服饰比赛、民族民间体育竞赛、火把狂欢夜、对山歌、彝族文化传承、毕摩表演、赶山街等项目。云南永仁县中和乡直苴地区彝族人民的赛装节,俗称“服装节”,源于一个美丽、神奇、诱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从月利巴拉来到直苴腹地泥泽薄打猎,发现这里山青、水秀、土肥。于是感慨地说:“要是在这里种上谷子,一定是连年大丰收,吃也吃不完。”当他们弯下腰来,想痛饮那清甜的泉水时,箭筒里滚出了三颗饱满的谷粒。兄弟俩顾不上喝水,赶忙捡起谷种撒到一个泥塘里,并祝愿说:“如果这里是乡亲们能够安居的地方,那么但愿三颗谷种能长成三大丛,穗头有马尾巴那样粗、那样长。”此后不久,兄弟俩又背上毡毯带上弓箭、锄镰返回泥泽薄,精心管理。果然,事随人愿,三颗谷种发成了三大丛,金黄的谷穗确有马尾巴那样粗长。兄弟俩背着丰收的粮食赶回家,消息传遍了各个村寨,许多乡亲都随朝里若兄弟迁到直苴,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了,田里栽上了秧,地里种上了荞、麦、豆、麻。到了金秋,彝家新寨家家户户喜开丰收镰。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对开发直苴有功,老年人一心要给他们选择称心如意的对象,当老年人征求兄弟俩喜欢哪个姑娘的时候,朝里若说哪家的姑娘心灵手巧,就和哪家的姑娘做一家,朝拉若说他最爱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哪家的姑娘能把直苴的山水林木花草绣在衣裳上,就娶哪家的姑娘做媳妇。老年人向全村宣布了朝里若、朝拉若的择妻条件,并规定全村姑娘于来年正月十五在村旁的山顶上、树林里、青棚下举行衣装比赛,让兄弟俩选择对象,于是,全村的姑娘在农闲时忙个不停:绩麻、纺线、染线、剪裁、缝衣、刺绣——正月十五终于盼来了。一大早,老年人穿上节日盛装,朝里若、朝拉若兄弟和其他小伙子打扮得特别英俊,姑娘们穿上亲手刺绣的衣裳纷纷涌向赛装场,朝里若、朝拉若兄弟俩走遍了整个赛装场,仔细看过了所有姑娘穿在身上的服装,各自选中了自己的意中人。

彝家人为了继承美丽、神奇、诱人的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要穿上亲手刺绣缝成的新衣到直苴聚集比赛、唱歌打跳,仿效她俩寻找意中人。这样,代代相传,形成了彝族传统的赛装节。1987年美国文教专家马克.本德尔千里迢迢赶赴直苴参加赛装节,回国后热情洋溢地写下了《猪射—带铜炮枪的虎人》,在海外介绍直苴赛装节的盛况。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永仁彝族赛装节知名度,每年举的行彝族赛装节活动,都有彝族服饰比赛、民族民间体育竞赛、火把狂欢夜、对山歌、彝族文化传承、毕摩表演、赶山街等项目。(永仁县旅游局)

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邻金沙江。属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18.8万。民族有汉、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汉称三绛县。东汉称三缝县。元称元谋县至今。处滇中高原北缘。

年均温21.9℃,年均降水量611.3毫米。植被近似热带稀树草原。农产有水稻、玉米、小麦、白薯、甘蔗、花生、西瓜、洋葱、番茄等。矿藏有铁、金、银、铜、碘、石英、石膏、石墨等。土特产有龙须草、攀枝花、酸角、泡果、烤小猪。成昆铁路贯穿,昆渡公路过境。人类发祥地之一。上那蚌村的元谋人遗址闻名世界。

元谋县位于云南北部。东倚武定,南接禄丰,西邻大姚,北接四川省会理县,西南与牟定接壤,西北与永仁毗连。总面积1803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元马镇马街,邮编:651300。代码:532328。区号:0878。拼音:Yuanmouxian。

行政区划

元谋县辖3个镇、7个乡:元马镇、黄瓜园镇、羊街镇、老城乡、物茂乡、江边乡、新华乡、平田乡、凉山乡、姜驿乡。

历史沿革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设元谋县,至公元1954年间,面积约960平方千米;1955年、1956年和1966年,分别从武定、大姚和永仁县划入以山区为主的毗邻地带,共1159.5平方千米。经土地详查,总面积为2021.46平方千米。

1990年,元谋县辖3个镇、10个乡:元马镇、黄瓜园镇、老城乡、羊街镇、凉山乡、新华乡、平田乡、苴林乡、物茂乡、江边乡、姜驿乡。

2000年,元谋县辖3个镇、1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277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元马镇23291能禹镇27703黄瓜园镇12714苴林乡24350老城乡30245物茂乡15922平田乡11173江边乡14802新华乡7616姜驿乡13865羊街乡10080花同乡7271凉山乡3747

2003年7月25日,云复政[2003]48号:调整元谋县元马镇、能禹镇、老城镇行政区划。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元谋县撤销花同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羊街乡,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羊街乡改设为羊街镇,镇政府驻原羊街乡政府驻地;撤销苴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黄瓜园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能禹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元马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地理位置

元谋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东经101°35′-102°06′、北纬25°23′-26°06′之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东倚武定,南接禄丰,西邻大姚,北接四川会理,西南与牟定接壤,西北与永仁毗连。县城距省会昆明189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43公里,距楚雄州府134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021.69平方公里,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由南向北倾斜的“筲箕凹”形。境内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5.9米,国土面积的40%处于海拔135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区。热区面积达797.07平方公里,分布在7乡3镇。热区内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仅为616毫米,年蒸发量高达3627毫米,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四季不分明,全年基本无霜,被誉为“天然温室”。

行政区划2004年,辖元马、能禹、黄瓜园3镇,花同、羊街、老城、平田、新华、凉山、苴林、物茂、江边、姜驿10乡,有79个村(居)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2004年全县总人口206528人,农业人口185884人,占90%,非农业人口20644人,占10%。外来人口12000人,有汉、彝、傈僳、苗、回、傣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6%。

 武定县总面积3322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狮山镇,邮编:651600。代码:532329。区号:0878。拼音:Wudingxian.

行政区划

全县辖11个乡(镇)、130个村委会(社区)、1569个村民(社区居民)小组、27.06万人。武定县辖3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狮山镇、高桥镇、猫街镇、插甸乡、田心乡、发窝乡、白路乡、万德乡、己衣乡、环州乡、东坡傣族乡。

交通运输

108国道横贯境内4个乡(镇),金沙江流经县境34公里、途经3个乡,公路网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便利。东距昆明市78公里,南距楚雄市160公里,北距四川攀枝花市240公里,永(仁)武(定)高速公路建成后,里程将大大缩短。

历史沿革

2000年,武定县辖3个镇、10个乡:近城镇、高桥镇、猫街镇、己衣乡、万德乡、东坡傣族乡、环州乡、发窝乡、田心乡、石腊它苗族乡、插甸乡、九厂乡、白路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6260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近城镇52344高桥镇24710猫街镇25371九厂乡22487插甸乡21977田心乡18110发窝乡14604白路乡14322石腊它苗族乡10320万德乡16816己衣乡15424环州乡11958东坡傣族乡14158。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武定县撤销九厂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近城镇,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近城镇更名为狮山镇,镇政府驻原近城镇政府驻地;撤销石腊它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高桥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面积442.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2万亩(水田10.6万亩,旱地16.6万亩);林用地261.9万亩(有林用地150.3万亩);森林覆盖率25.4%。全县土壤共分紫色土、红壤、黄棕壤、棕壤、水稻土、燥红土、石灰岩土和冲积土8个土类、14个亚类、26个土属、62个土种,其中,紫色土占土地面积的42.2%,红壤占20.5%,黄棕壤占19.6%,棕壤占6.8%,水稻土占3.4%,燥红土占0.6%,石灰岩土占0.4%,冲积土占0.3%。

【水能资源】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9.49万千瓦,可开发量4.45万千瓦,已开发1.39万千瓦。全县泉水量大于10kg/秒的“龙潭”有13处,5kg/秒的有56处,全年地下水产水量2.5亿产立方米。径流量面积大于40平方公里,长度10公里以上的河流22条,最大河流勐果河长79公里,径流面积1738平方公里,平均径流总量3.78亿立方米,属金沙江支流。

【矿产资源】矿产有钛、铜、铁、铝、锌、稀土、磷、石膏、石棉、大理石、木纹石等10多种矿体。其中,已初步探明铁矿储量2.46亿吨,钛矿1800万吨,铜矿6.7万吨,铅锌矿9.4万吨,芒硝矿5884万吨,木纹石34.8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有种子植物137科、538属、1157种。有乔木198种,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油杉等,珍贵树种有楸木、香樟、紫金杉、柏树等。菌类有松茸、牛干菌、干巴菌、鸡枞、木耳、香菌等。中药材有重楼、茯苓、黄芩、金银花、杜仲、半夏等700余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珍稀兽类有金猫、水獭、斑林狸、猕猴、穿山甲、林麝等,珍稀鸟类有鸬鹚、游隼、红隼、黑鸢、松雀鹰、白鸠等,珍稀两栖类有红螺疣等,爬行类有蟒等。

民族文化

武定县有16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民族风情浓郁,各民族均有自己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民族工艺品、文学、歌舞等艺术文化。民族文物有“十月太阳历法”、彝文典籍171部、土司墓、土司府、彝文碑130余块等。世界最古老的彝族十八月太阳历在境内发现。目前收集到民族器乐曲129首、民歌918首,《小雀调》等16首彝族民歌曾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民族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仅跌脚舞就有500多个套路。民族节日有彝族的“二月八”(龙抬头)、“三月十三”(马樱花)、“六月二十四”(火把节)、苗族的“花山节”,傣族的“泼水节”等等。

旅游资源

狮子山风景名胜区

狮子山风景名胜区由正续禅寺、牡丹园、林海、巉崖四景区组成,有景点73个。众多人文景观、自然风光让你美不胜收。

狮子山正续禅寺由蜀僧朝宗和尚始建于元朝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后古印度高僧迦叶百传弟子指空禅师在朝宗所建“净士庵”、“文殊阁”、“维摩阁”基础上延建,历时六年,使其金碧交映,丹绚青焕,耀人眼目,狮子山从此香火缭绕,游人不绝。为鼓励后人继承前人业绩,指空禅师将狮子山寺庙群命名为“正续禅寺”。由于后人特别是当代人不断进行修复,扩建,今日正续禅寺建筑群之规模及其建筑艺术之多姿多彩,已非朝宗始建、指空续建时所能与之相拟。

景区内云南松、华山松、柳杉、侧柏、刺柏、滇楸、白栎等189种乔木组成茫茫林海。林间草地上迎春、云南山茶、杜鹃花、滇杨梅、含笑等265种山花此谢彼开。夏秋时节,两纲6科29种食用菌点缀在树丛花草间。地下矿泉清澄甘冽,常年涌流。进入景区,空气清新、清香扑鼻、松针铺地,鸟语蝉鸣,是理想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胜地。

景区内原有建文帝手植牡丹花一株,迄今已发展为3个牡丹园,拥有各色牡丹百余种、四万余株。现已建成牡丹文化园、牡丹观赏园、牡丹山水园等三个牡丹园,面积100余亩。每年3—5月间,九-系之各种牡丹花、芍药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游人蜂至。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