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浮梁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浮梁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浮梁镇是唐元和十一年(816)至1916年的县治所在地。

清为县城东、南、西、北四隅和福西乡上义都,樵溪都等。

1911-1949年属浮梁县第二区新平乡、第四区三龙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三区新源乡,1952年分属旧城乡、查大乡;1956年为旧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次年易名为新平公社,1973年创办朝阳垦殖场,属景德镇市。

1982年分属市农工商公司,1983年划归昌江区,1984年改乡建制,旧城乡和朝阳垦殖场并存,政企分开。

1989年2月归属恢复县制的浮梁县,同年乡场合并建浮梁镇。

2002年1月新平撤乡并入浮梁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三区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浮梁县第二区。

1954年成立了18个初级社,1956年合并为5个高级社。

1958年将臧湾垦殖场的臧湾、马家、仓下村划入,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又将臧湾、马家、仓下村划出,改名为鹅湖人民公社。

1966年复改为红旗人民公社。

1968年将金竹山、天宝两社并入,复称鹅湖人民公社。

1975年又将金竹山、天宝两社划出,仍称鹅湖人民公社。

1980年属鹅湖区。

1984年更改为现名。

2002年,金竹山乡、天保乡并入鹅湖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第五区全民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区、乡建制未变。

1958年成立上游人民公社。

1960年改为全民公社。

1984年改为经公桥乡。

1988年县建制恢复,归县属,并撤乡置镇为经公桥镇。

2002年1月储田乡并入,至今用现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四区福西乡一保、八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乡建制未变,1952年分别成立琅溪、南溪、蛟潭、外蒋、庙前5个乡。

1954年先后组成12个初级社,1955年转为蛟潭、胡宅、梅源3个高级社。

1957年浮梁县在此组建万寿山农场,1958年改为万寿山综合垦殖场(驻地兴溪桥,1963年迁蛟潭),1966年改称工农兵垦殖场。

1968年撤场与福港(勤奋)公社合并称蛟潭公社。

1976年恢复万寿山垦殖场,属景西区。

1983年属蛟潭区。

1984年9月建立蛟潭乡。

1989年撤乡建镇,成立蛟潭镇。

2000年福港乡撤销并入。

辖地明、清为浮梁县寿安乡下义合、上长源、下长源、常尚、安田、南村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分属浮梁县第一区寿安乡、第二区南安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浮梁县第一区南安乡。

1958年成立跃进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南安人民公社。

1966年复称跃进人民公社。

1968年仍称南安人民公社。

1980年属鹅湖区。

1984年改立乡建制。

1989年浮梁县建制恢复,归县属。

1994年8月26日撤乡置镇称湘湖镇。

旧属浮梁县锦锈乡兴义都、新正都第二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三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二区瑶里、洞里、长岭、罗源、寺新等乡。

1958年改属鄣公山垦殖场,分绕南、长岭分场;1959年改为浮东垦殖场,分设寺前、长明、绕南、白石塔、梅岭分场。

1960年县市合并归景德镇市辖。

1962年成立瑶里公社,1966年改称赤卫公社,1968年复称瑶里公社。

1980年属鹅湖区,1984年改为瑶里乡,1994年撤乡建镇,改为瑶里镇。

辖地明清时为浮梁县寿安乡下义合、上长源、下长源、常尚、安田、长山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浮梁县第一区寿安乡、第八区寺前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浮梁县第一区寿安乡。

1956年为东明、仙槎、寿安、鸿兴、灵珠、月山六个高级社,1958年9月成立寿安人民公社,1966年改称东方红人民公社。

1968年9月又复称寿安人民公社,同年与南安公社合并,称南安公社。

1972年又从南安公社分出,复称寿安公社。

1980年属鹅湖区,1984年改称寿安乡,1989年属浮梁县,1997年撤乡建镇改称现名。

清代属浮梁县安西乡上卢田都、下卢田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浮梁县第四区三龙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乡建制未变,1952年分成三龙乡、杨家乡、卢田乡。

1954年组成7个初级社,1956年合并为卢田、杨家、三龙3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高峰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为三龙公社,1961年杨家大队划出成立盘溪大队,1966年易名为兴农公社,1968年复称三龙公社,1969年又并入杨家大队,1978年恢复盘溪大队,1984年改称今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峙滩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浮梁县第三区峙滩乡,1952年为第六区峙滩乡。

合作社时由峙滩、大屋、左源、杨村等初级社转峙滩高级社。

1958年属新平公社峙滩管理区。

1960年成立峙滩公社峙滩大队。

1966年为太阳升公社永红大队。

1969年恢复峙滩公社时,将侈溪大队并入。

1984年改乡建制,称峙滩乡。

201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浮梁县峙滩乡,设立峙滩镇。

辖区旧属浮梁县福东乡福义都、咙口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三区墩口乡、南安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浮梁县第三区墩口、龙源、坑口、王港乡。

1956年合并为坑口乡,同年成立港口王港金山3个高级社。

1958年成立丰收人民公社。

1963年并入庄湾垦殖场。

1964年分立坑口人民公社。

1968年并入庄湾人民公社,辖渭水、坑口、王港3个大队。

1972年仍分立渭水人民公社。

1980年属鹅湖区。

1984年改为“王港乡”,以所辖自然村命名。

1954年属浮梁县第二区洋港乡。

1956年又分为寿溪、建设、人民、裕民、马家、齐心、富裕、胜利8个高级社,1957年撤区并乡合为臧湾乡。

1958年公社化时属红旗人民公社,辖臧湾、马家两个管理区。

1959年红旗人民公社易名为鹅湖人民公社时,臧湾、马家从中划出,单独成立臧湾垦殖场,直属于景德镇市。

1963年坑口人民公社并入,仍称臧湾垦殖场。

1966年改名为胜利垦殖场,1968年更名为臧湾人民公社。

1972年将渭水、坑口、王港三个大队划出,仍称臧湾人民公社。

1976年复称臧湾垦殖场。

1980年属鹅湖区,1984年改名为臧湾乡。

辖区清代属浮粱县安西乡黄坛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四区南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乡仍沿旧制。

1952年属浮梁县第四区,分成南溪乡、东港乡、大洲乡、龙潭乡,并分别建立了互助组、初级社。

1956年组成东港、港口、龙潭、黄坛、南溪5个高级社。

1957年小乡并大乡,各乡并为南溪乡。

1958年高级社并入高峰人民公社。

1961年划出成立黄坛公社,1966年更名为曙光公社。

1969年并入三龙公社,1972年再度划出恢复黄坛公社。

1984年建立乡建制改为今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六区兴福乡第六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六区,分立兴福乡、城门乡、龙溪乡。

1952年浮梁县第八区设在兴田,辖地分成兴福乡、锦峰乡、龙溪乡、港西乡、锦里乡、城门乡和第三区韩源乡。

1953年撤销八区,仍隶属第六区。

1956年全乡的初级农业社转为程家山、光辉、潭城、潭口、夏田等高级社,1958年成立幸福人民公社。

1960年7月幸福公社与金竹山公社合并为国营金竹山垦殖场,1961年从金竹山垦殖场划出,成立兴福公社。

1963年改名兴田公社。

1984年改为乡建制,称现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五区新政乡、乐农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浮梁县第三区和第六区江村乡。

1952年浮梁县第六区政府设在此,辖江村、溠口、中洲、柏林、严台5个乡,后又并为江村乡并建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江村、溠口、中洲、诰峰、严台高级社。

1958年江村与勒功、流口合并成立曙光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勒功公社。

1961年江村分出成立江村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飞跃公社,1968年复称江村公社。

1984年改乡建制称现名。

辖地清朝时属浮梁县新定乡大惟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第五区全民乡和第六区新政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浮梁县第五区勒功乡。

1952年分为第五区查村乡和第六区石溪乡、勒功乡。

1956年勒功乡、查村乡、石溪乡合并为勒功乡,并建立国营浮梁县茶场。

1958年成立曙光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勒功公社。

1960年勒功公社和国营浮梁县茶场合并改为国营九龙山垦殖场。

1966年改为红峰垦殖场,1968年恢复原名,1971年4月集体所有制的石溪、勒功、查村大队划归红卫公社,同年下半年又归属九龙山垦殖场。

1984年九龙山垦殖场建乡更名为勒功乡。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