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水冶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3]

水冶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3]

传早年不同姓氏的人家迁此定居。以栅栏为墙,称栅子,后演变为寨子。
据《相台志》载,此村唐代以前出了3个”内充侍卫,外从作战“的郎将,后以官名作为村名故名“朗将隅”。元朝《韩魏王新庙碑阴》载有将村。明《续彰德府志》载有蒋村。后蒋村东边独立出一个村为东蒋村,故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将原蒋村改称西蒋村。
清乾隆年间《安阳县志》载有东蒋村。因迁来之民在蒋村东侧定居建村故以方位命名东蒋村至今。
由贾家庄、索家庄、朱家庄、官司四个自然村合并成立一个行政村,故名四合村民委员会。
早年王姓在此定居成立村庄,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王家村。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王家庄。1958年下灰泉村并入(1956年安阳县地图)此村,仍称王家庄。
村东有白衣奶奶庙,早年村民在此拜神求药,据传药到病除,相当灵验,遂改村名为灵药,至今。《唐刘君墓志铭》载有零乐,北宋《相台志》载有零岳。康熙三十一年《重修关圣贤行宫碑》称此村为灵药。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灵叶。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露药。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载有灵药。
早年村北有泉喷涌,水呈灰色(传说是煤窑里喷的水)故名灰泉,后改称辉泉。北宋《相台志》载有灰泉。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上灰泉,后西岭村并入,仍称上灰泉。民国《续安阳县志》改称灰泉。1958年改名辉泉。
传明朝某“赵王”的娘娘葬于此地,何姓人家在此守墓,繁衍成村,故名。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东何家坟,1958年改称何坟。
明代赵惠王死后葬于村北,人们为了纪念赵惠王,看守保护坟墓,在此定居逐渐繁衍形成村落,故名小坟。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惠王坟,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改名为“小坟”。
相此村早年石姓居多,故称石村。石村有二,此村居东,故名。又,村西有一石桥,桥西为西石村,桥东为东石村。北宋《相台志》载有石村。康熙年、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均为石村。民国《续安阳县志》改为东石村。
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载李家庄。据一百多年前,李姓先祖从东石村迁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李家庄,沿用至今。
传此村早年石姓居多,故称石村。石村有二,此村居西,故名。又,村西有一石桥,桥西为西石村,桥东为东石村。北宋《相台志》载有石村。康熙年、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均为石村。民国《续安阳县志》改为西石村。
村东有一水泉,过去常年流水,水源充裕,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水淤(淤,似为白字,应为裕)。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水浴。
传早年此村北沟常年有水,为防止水大淹没庄稼,修了一道大堰,故起村名为大堰。又,相传早年冯姓人家在一块较大的堰地上定居建村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大元。民国《续安阳县志》改为大堰,沿用至今。
传早年此村四周柿树成林,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市元,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柿园。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