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水冶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水冶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位于水冶老城北门外,故名。古已有之,沿用至今。
依所在水冶老城方位而得名,古已有之,沿用至今。
因位于水冶老城内,故名。
因居委会位于东北街而得名。水冶建镇已有之,沿用至今。
小东关包括小东关街、粉浆街、粉浆胡同、待全街、老君庙街、碑楼街、东上字街、西上字街等。因其位于东北街小东门以东,故名。古已有之,沿用至今。
因位于水冶老城南门外,故名。此名古已有之。
传早年井姓人家来此定居,遂以姓氏为村名。
民国《续安阳县志卷十三·古迹志》:“水冶西北二里许,铁佛寺村,即古韩家庄,为韩魏公故里。”(韩魏公,即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封魏国公)。后因村北土岸坍塌,露出一尊铁佛,村民就在此成立庙宇,遂将村名改为“铁佛寺”。后有改村名为向阳。
金末为辅岩县城。是时,太行山东侧诸州府多被蒙古族(元)攻破。金朝为提高战斗力,将“旧林虑镇,贞祐三年(1215)十月升为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1219)升为镇,以安阳县水冶村为辅岩县隶焉”(见《金史·地理志》)。《续史方舆纪要》载“节县辅岩城”曰:“在县东60里,本安阳县水冶村,金兴定三年置为县,属林州,元废”北宋,有水冶镇,而没有今阜城村。所以《金史》有“水冶村为辅岩县”句。元初废辅岩县名,原县城改名为辅岩镇。元至元六年(1269年),“查人渶《知畏斋文稿》中有“安阳辅岩县镇西珍珠泉....望东崖及水冶北街”语。并辅岩入安阳”(见《元史·地理志》)。废辅岩县后,其县城所在地称为辅岩镇。元代许有壬《至正集》中《李街墓碑》:“附安阳辅岩镇西城原先茔”。由此知元代辅岩镇就是故辅岩县城,东城即今阜城村东半部分,西城就是今阜城村西半部分,水冶村就是水冶镇。明代辅岩镇西城村名消失,却出现一个“府城村”。此村名似取“辅岩”的首个字和“西城”的末字合为“辅城”,后演变为“府城”。清乾隆年《安阳县志》有府城村,民国《续安阳县志》改称“阜城”,沿用至今。
金末为辅岩县城。是时,太行山东侧诸州府多被蒙古族(元)攻破。金朝为提高战斗力,将“旧林虑镇,贞祐三年(1215)十月升为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1219)升为镇,以安阳县水冶村为辅岩县隶焉”(见《金史·地理志》)。《续史方舆纪要》载“节县辅岩城”曰:“在县东60里,本安阳县水冶村,金兴定三年置为县,属林州,元废”北宋,有水冶镇,而没有今阜城村。所以《金史》有“水冶村为辅岩县”句。元初废辅岩县名,原县城改名为辅岩镇。元至元六年(1269),“查人渶《知畏斋文稿》中有“安阳辅岩县镇西珍珠泉....望东崖及水冶北街”语。并辅岩入安阳”(见《元史·地理志》)。废辅岩县后,其县城所在地称为辅岩镇。元代许有壬《至正集》中《李街墓碑》:“附安阳辅岩镇西城原先茔”。由此知元代辅岩镇就是故辅岩县城,东城即今阜城村东半部分,西城就是今阜城村西半部分,水冶村就是水冶镇。明代辅岩镇西城村名消失,却出现一个“府城村”。此村名似取“辅岩”的首个字和“西城”的末字合为“辅城”,后演变为“府城”。清乾隆年《安阳县志》有府城村,民国《续安阳县志》改称“阜城”,沿用至今。
金末为辅岩县城。是时,太行山东侧诸州府多被蒙古族(元)攻破。金朝为提高战斗力,将“旧林虑镇,贞祐三年(1215)十月升为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1219)升为镇,以安阳县水冶村为辅岩县隶焉”(见《金史·地理志》)。《续史方舆纪要》载“节县辅岩城”曰:“在县东60里,本安阳县水冶村,金兴定三年置为县,属林州,元废”北宋,有水冶镇,而没有今阜城村。所以《金史》有“水冶村为辅岩县”句。元初废辅岩县名,原县城改名为辅岩镇。元至元六年(1269年),“查人渶《知畏斋文稿》中有“安阳辅岩县镇西珍珠泉....望东崖及水冶北街”语。并辅岩入安阳”(见《元史·地理志》)。废辅岩县后,其县城所在地称为辅岩镇。元代许有壬《至正集》中《李街墓碑》:“附安阳辅岩镇西城原先茔”。由此知元代辅岩镇就是故辅岩县城,东城即今阜城村东半部分,西城就是今阜城村西半部分,水冶村就是水冶镇。明代辅岩镇西城村名消失,却出现一个“府城村”。此村名似取“辅岩”的首个字和“西城”的末字合为“辅城”,后演变为“府城”。清乾隆年《安阳县志》有府城村,民国《续安阳县志》改称“阜城”,沿用至今。
金末为辅岩县城。是时,太行山东侧诸州府多被蒙古族(元)攻破。金朝为提高战斗力,将“旧林虑镇,贞祐三年(1215)十月升为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1219)升为镇,以安阳县水冶村为辅岩县隶焉”(见《金史·地理志》)。《续史方舆纪要》载“节县辅岩城”曰:“在县东60里,本安阳县水冶村,金兴定三年置为县,属林州,元废”北宋,有水冶镇,而没有今阜城村。所以《金史》有“水冶村为辅岩县”句。元初废辅岩县名,原县城改名为辅岩镇。元至元六年(1269年),“查人渶《知畏斋文稿》中有“安阳辅岩县镇西珍珠泉....望东崖及水冶北街”语。并辅岩入安阳”(见《元史·地理志》)。废辅岩县后,其县城所在地称为辅岩镇。元代许有壬《至正集》中《李街墓碑》:“附安阳辅岩镇西城原先茔”。由此知元代辅岩镇就是故辅岩县城,东城即今阜城村东半部分,西城就是今阜城村西半部分,水冶村就是水冶镇。明代辅岩镇西城村名消失,却出现一个“府城村”。此村名似取“辅岩”的首个字和“西城”的末字合为“辅城”,后演变为“府城”。清乾隆年《安阳县志》有府城村,民国《续安阳县志》改称“阜城”。
传此村原名王家庄(也说三家店)。明成化七年(1471),周公68世孙姬增携妻带子,从山西迁此屯田,改称姬家屯。
赵匡胤早年北上邺城投靠后周枢密使郭威,路过此地,在一水池中洗澡,后做了皇帝,人们便把水池旁的村庄命名为天池。北宋《相台志》记录安阳县村名有天池。又,清嘉庆二十四年《安阳县志卷十四·古迹志》:徐宪撰《天池记》说,安阳西四十五里,有池曰天池,见池后石佛座上刻“天池村”三字。
传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几户人家,依山傍水而居,以种植瓜果而闻名。村名原为果树园,后改称果园。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果园村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