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富阳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富阳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宋代为新登乡与七贤乡一部,新登乡旧名新城乡,五代梁初避朱温父朱诚讳改新登。

明、清直至1922年不变。

1942年前后,为崤山乡与塔山乡一部,1949年,为石羊乡与崤忠乡各一部。

1950年,为金河、新崤、高坪三乡;同年10月,金河、新崤、湘主三乡合并为三合乡。

1956年7月,湘主析出。

1958年10月,为新登公社三合耕作区、高坪耕作区。

1959年4月改耕作区为生产大队。

1961年7月,三合、高坪大队并建胥口公社。

1981年11月,又析分为胥口公社、高坪公社。

1984年3月,为胥口乡、高坪乡。

1992年5月,撤二乡并建为胥口镇。

2007年6月,七板桥村从新登镇划入(浙政函〔2007〕74号)。

大源为千年古地名,早在宋代地图中就有大源村标载。

宋为长寿乡大元里、望仙里、江阴里各一部分。

明改长寿乡为长春乡,辖地不变。

清康熙十二年(1673),为江南长春乡大源里。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正南区大源五庄、大源六庄、大源七庄全,大源八庄怕行岭以北部分、能仁四庄震龙庙南部分,东南区宜昌七庄全部。

清宣统二年(1910),为阳平乡,包括望仙三庄二个村。

民国初承袭清制。

1935年,分设大源镇、五和乡、大七乡、显隆乡。

1940年,大七乡、显隆乡合并为大隆乡。

1942年后,又拆分为二乡。

1946年10月4日,五和乡并入大源镇,大七乡与显隆乡重又合并改称大同乡。

1950年,境内分设为大源区大源乡、民乐乡、新关乡,窈口区大同乡、青山乡、虹赤乡,及下列太平区三乡各一部分:新桥乡、灵桥乡、民主乡。

1956年3月,虹赤、青山、大同三乡合并为新建乡;新关、民乐、大源三乡合并为大源乡。

9月,新关乡从大源乡析出,大同乡从新建乡析出。

10月,新关、大同两乡合并为大同乡,归属窈口区。

1958年10月,大同乡与新建乡合建大同公社,大源乡建大源公社,亭山与五一两大队从春江公社划入大源公社。

1960年1月,大源公社改为太平大公社大源管理区,大同公社改为上官大公社大同管理区。

1961年7月,撤大公社恢复大源公社与大同公社;同年10月,下郎、塔堰从大源畜牧场划入大源公社。

1962年12月,原新建乡从大同公社析出成立新建公社。

1966年,望仙大队从大源畜牧场划入大源公社。

1981年5月,大同公社更名为新关公社。

1984年3月,各公社复称大源乡、新关乡、新建乡。

1985年10月,大源乡撤乡建镇。

1992年5月,新建乡、新关乡并入大源镇。

2008年5月,杨元坎村从灵桥镇划入(浙政函〔2008〕56号)。

宋代为长寿乡望仙里、江阴里,咏歌乡灵峰里、丽景里。

元明改里为图、村。

至清康熙十年(1671),归辖东南区,含宜昌六庄、罗山八庄、瑞禾十二庄。

以下望仙五个庄江南部分:望仙二庄、江阴四庄、江阴五庄、丽景九庄、砥柱十一庄。

清宣统二年(1910),为长春乡、礼泉乡、惠政乡原望仙二庄部分。

民国初承沿清制。

1935年,为长春乡乡名不变、礼泉乡改名醴泉乡,惠政乡划出太平乡改称利济乡。

1946年10月,长春乡与利济乡大部合并为滨江乡,醴泉乡照旧。

1950年,境内设灵桥乡、新桥乡、礼泉乡、小源乡。

1956年3月,灵桥乡与新桥乡合并为灵桥乡。

同年8月,礼泉乡与小源乡合并为礼源乡。

1958年10月,灵桥、礼源二乡合并建灵桥人民公社,八一村划入春江公社。

1960年1月,为太平人民公社灵桥管理区,望仙大队划归大源农牧场。

1961年7月,撤太平人民公社,复析建灵桥人民公社。

1962年12月,析建礼源人民公社,原礼泉乡所属外汪村仍属灵桥人民公社建置。

1984年4月,两公社复名灵桥乡、礼源乡。

1987年12月,灵桥乡改设灵桥镇。

1992年5月,礼源乡并入灵桥镇。

2008年5月,杨元坎村划入大源镇。

宋代为临江乡看潮里,元、明沿袭,里为图、村。

至清康熙十二年(1671),江北的临江乡划入江南六乡。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西北区看潮十二庄、看潮十三庄。

清宣统二年(1910),为同乐乡西南境。

民国初沿清制。

1935年后,为春渚乡。

1950年,设新浦、桐洲二乡。

1956年3月,新浦、桐洲二乡合并,取二乡首字为新桐乡。

1956年5月,孙家从桐庐横山乡正式划入。

1958年10月,成立新桐公社。

1960年1月,建场口大公社,为新桐管理区。

1961年7月,撤场口大公社,复建新桐公社。

1984年3月,撤公社建置恢复新桐乡。

1992年5月,并入三山镇,为新桐办事处。

2001年8月,析出复建新桐乡。

宋至明为惠政乡庆善里,清康熙十二年(1673)为江南惠政乡庆善里。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正南区庆善十三庄。

宣统二年(1910)至民国初,为剡源乡庆善十三庄。

1935年改称上官乡。

1947年10月,为与庆护乡、龙门乡合为剡源乡。

1950年,在本境设剡溪乡、上官乡。

1956年3月,二乡合并为上官乡。

1958年10月,为上官公社。

1960年1月,与常绿公社、大同公社合并为上官大公社。

1961年7月,常绿公社、大同公社析出复上官公社。

1984年3月,改称上官乡。

1992年,扩镇并乡(浙民基字〔1992〕417号),上官乡辖9个村。

宋至明,为惠政乡庆护里,双林、陆墓则属仪凤里。

至清康熙十二年(1673),本境为江南惠政乡庆护里。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正南区庆善十庄、庆善十一庄,双林、陆墓则属西南区仪凤一庄。

清宣统二年(1910),为剡源乡北部,双林、陆墓属景山乡。

民国初承沿清制。

1935年,设庆护乡,双林、陆墓从场口乡划入。

1946年10月4日,与龙门、上官复并为剡源乡。

1950年6月,建环山乡。

1956年3月,与龙门镇合并为友谊乡。

1958年10月,建友谊公社。

1960年1月,并入场口大公社,为友谊管理区。

1961年7月,撤场口大公社复建友谊公社。

1962年6月,友谊公社一分二,建环山公社。

1984年3月,撤公社复置环山乡。

1992,根据浙民基字〔1992〕417号扩镇并乡,环山乡辖19个村。

宋代为永丰乡栖鹤里,元、明照旧。

至清康熙十二年(1673),为江南永丰乡栖鹤里。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西南区栖鹤十三庄(小臧村以北)、栖鹤十四庄(珠坑口以南)。

清宣统二年(1910),为景山乡南境,民国初承沿清制。

1935年,以横槎至上、下南坞为栖鹤一乡、山毛坞口东则为亲贤第一乡。

1944年,亲贤第一乡改名新化乡。

1946年10月4日,栖鹤一乡、栖鹤二乡、新化乡合并为栖鹤乡。

1950年,设下干乡(下干以西)、新华乡(小臧村以东)、栖鹤乡(梅洲以北)、石马乡(路西以南)。

1956年3月,栖鹤、下干、新华、石马四乡合并为湖源乡。

1958年10月,成立湖源公社。

1981年11月,湖源公社一分为三:析建湖源、窈口、栖鹤三公社,原栖鹤片之中溪、下溪、梅洲、寺口划入湖源公社。

1984年3月,撤社复称湖源乡、窈口乡,栖鹤乡。

2001年8月,窈口乡并入湖源乡。

宋代为慈孝乡灵泉里西部,元、明照旧。

至清康熙十二年(1673),为江北慈孝乡灵泉里。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西北区灵源十庄(今北部)、灵峰十四庄大部(今南部)。

清宣统二年(1910),为青云乡北境,民国初承沿清制。

1935年,为大康乡。

1946年10月4日,上、下唐划入青云乡,其余大部与灵湖乡合并为灵川乡。

1950年5月,大墓庙以北设咸康乡。

1950年6月,上、下唐与上、下高则为大青乡建置。

1951年12月,大青乡上、下唐与上、下高析出及原大云乡大墓庙、吴家滩组建大云乡。

1956年3月,康咸、大云二乡合并为春建乡。

1958年10月,成立春建公社。

1960年1月,并入青云大公社,为春建管理区。

1961年7月,撤青云大公社,恢复春建公社。

1984年3月,撤公社恢复春建乡。

晋至宋称渔浦,宋至明为咏歌乡灵峰里(图、村)。

清康熙十二年(1673),为江南咏歌乡灵峰里。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东南区,狐岭北墅溪区域为八角十四庄,渔溪区域为八角十三庄。

宣统二年(1910)后,与里山区域合并为渔鲤乡。

民国初承沿清制。

1935年后,与里山析分,取原渔溪、墅溪之首字,为大源区渔墅乡。

1950年,以狐岭下为界,北部沿江区域设渔溪乡,南部设五岭乡。

1950年6月23日,杭县东清乡小沙村划入渔溪乡。

1956年,二乡合并为渔山乡。

1958年10月1日,与里山合并建东风人民公社。

1960年1月,并入太平大公社,为里山管理区。

1961年7月,撤太平大公社,析建里山人民公社。

1962年6月,又从里山公社析出建渔山公社。

1984年3月,改公社为乡。

2007年12月,五丰村划出归入东洲街道。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