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高要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高要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咸丰五年(1855年),始建村落,属高要县第一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分属南岸乡、杨梅乡、十八坊乡,同年10月,杨梅归三堡乡村,十八坊归莲坊乡,南岸归古端乡。1953年,南岸乡划归二区。1958年10月,设立南岸大队,属新桥公社。1959年,设立水上公社。1982年,设南岸镇。1986年1月8日,定为高要县新县城。1988年6月,县政府驻地由肇庆市城中路107号迁至南岸镇。2003年4月,撤销马安镇,与南岸镇合并。2004年3月,南岸镇改南岸街道。[详细]
明代,河台镇境域属永寿乡。清代末期,属高要县第二区漾源都。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一区大迳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称西康乡。1953年3月,分设河台等8个小乡。1957年3月,缩减为河台、罗建、罗西3个乡。1958年3月,合并为河台乡,同年10月河台、中源、水南3个大乡合并为乐城公社。1959年7月,析出河台公社。1983年1月,河台公社改区。1987年1月,河台区改河台镇。[详细]
清代末期,乐城镇境域属漾源都。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一区大迳乡。1953年,设中源乡、端源乡等。1957年,合并为中源乡。1958年10月,与河台、水南合并为乐城公社。1959年7月,分设乐城公社。1983年,乐城公社改区。1986年,乐城区改乐城镇。[详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水南镇境域属一区大迳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设平南乡。1950年,建立水南乡人民政府。1958年10月,与中源、河台联合成立乐城公社。1959年7月,析置水南公社。1983年1月,公社改区。1986年,水南区改水南镇。[详细]
清代末,属头班二区,称禄步都。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为一区禄步乡、禄步镇。1953年,设二区禄步镇及北根等9个乡。1955年9月,二区改称禄步区。1957年,禄步区设5个乡和禄步镇。1958年10月,成立禄步公社。1959年7月,分拆为禄步、白洞2个公社。1963年9月,合并。1983年,公社改区。1986年,禄步区改禄步镇。[详细]
清代末,原小湘镇范围属头班一区,分大湘都、小湘都;笋围都则属头班二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均属第一区。1953年,小湘属三区,笋围属二区。1958年4月,湘洞乡改为高要县小湘乡。1958年10月,小湘乡与大湾乡合并成立为东风公社。1959年7月,析置小湘公社。1975年8月,从禄步公社析置笋围公社。1983年,公社改称区。1987年1月,小湘区改称小湘镇,笋围区改为笋围乡。1988年5月,笋围乡改镇。2004年3月,笋围镇并入小湘镇。[详细]
明代,为高要县冠盖乡大湾都。清代末,为二班第三区大湾都。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设一区四乡;同年10月,与保平乡合为大湾乡。1953年,小湘镇与端州区黄岗、睦岗合并为高要县第三区(驻大湾)。1955年9月,第三区改为窦头区。1957年,并为大湾乡。1958年10月,成立东风公社。1959年7月,析置大湾公社。1983年,改称窦头区。1986年,改为大湾镇。[详细]
明代,新桥镇境域属迁修乡新江都、银江都、金山都。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四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属二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改为银江乡、三民乡。1953年,属四,分金山等7个乡。1958年3月,合并为新桥乡,同年10月,成立新桥公社。1959年,分拆为新桥等4个公社。1966年11月,原属新桥公社的马安等3个大队划归马安煤矿区管理。1975年,新江二大队归马安煤矿区管理。1982年,析南岸3乡归南岸镇。1983年3月,新桥改为区建制。1987年1月,新桥区改新桥镇。[详细]
明代,白诸镇境域属高要县云盖乡白诸都。清代末,为二班四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分属二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合并成三堡乡和广华乡。1953年,分属四区9乡。1958年10月,成立新桥公社。1960年底,析置白诸公社,不久又并入新桥公社。1961年9月12日,再次分立白诸公社。1983年7月,改称白诸区。1987年1月,白诸区改白诸镇。[详细]
明代,属迁修乡莲塘都、温贯都等地。清代末,属新江片莲塘都。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分属二区3个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莲塘、十八坊合并为莲坊乡。南十、八乡并入江南乡,西平、西安并入西南乡。1953年,属第五区。1957年,合并属莲塘区。1958年10月,联合成立新桥公社。1959年7月,成立莲塘公社。1983年初,撤公社改区。1986年底,撤区建莲塘镇。[详细]
明代,活道镇境域属景顺乡横江都。清代末,属四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属二区横江5个乡。1953年,拆分6个乡,属五区。1957年,属莲塘区。1958年3月,合并为活道乡。1959年7月,成立活道公社。1983年1月,撤公社改区。1987年1月,活道区改活道镇。[详细]
明代,蛟塘镇境域属清泰乡禄栏都。清末,属五区宋隆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西安、南约合并为西南乡,回龙二乡与回龙一乡合并为回龙乡。1953年,属六区,分9个乡。1957年,合并为回龙区。1958年10月,归并白土公社管辖。1959年7月,分立蛟塘公社。1960年2月,并入回龙公社。1976年10月,再划分出蛟塘公社。1983年,改称为蛟塘区。1986年,蛟塘区改蛟塘镇。[详细]
民国期间,由原来的高要五区回龙堡改为第三区回龙乡。解放后,划为高要六区,设八个乡。1960年,与蛟塘合并称回龙公社。1976年,回龙社分设回龙公社和蛟塘公社。1983年,区乡改革,称回龙区公所。1986年,撤区公所设镇,称回龙镇。[详细]
明代,白土镇境域属迁修乡白土都。清末,属五区宋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分属三区白土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分属白土镇和安联等4个乡。1953年,属以白土圩为驻地的第七区。1958年10月,联合成立金龙公社。1959年,析置白土公社。1983年,撤公社改区。1986年,白土区改白土镇。[详细]
明代末期,金渡镇境域分属五区宋隆安怀堡、金渡堡等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分属三区。1953年,分属七区8乡。1957年,属白土区。1958年3月,设金渡乡;同年10月,并入金龙公社。1959年5月,析出渡公社。1983年,改称金渡区。1986年,金渡区改金渡镇。[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