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高要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高要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明洪武元年(1368年),始筑堤御洪,因在西江之南,称南岸围,南岸因此得名。 [详细]
  相传300多年前,当地人在距圩镇现址500米处的河逢洞搭草棚经商。民国四年(1915年)一场山洪将草棚冲到今河台圩的地方,人们又在此地建铺开业,形成集市,遂称此地为“河抬”圩。因“抬”与“台”同音,变成“河台”。 [详细]
  乐城镇因古为乐城县地而得名。 [详细]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水南圩所在地位于大迳河、清湾河和社坑河汇合处,故称河口圩。后为了与三水县河口区别,改名水南圩,取大迳河水自此由北向南流之意。 [详细]
  禄步镇原名“六步”,意为离原县城肇庆镇仅六甫路(即30千米),取其谐音,故名禄步。 [详细]
  因当地有“小湘坑”而得名。 [详细]
  大湾镇因地势低洼,一面是水,三面环山,中间是个开阔低洼地,西江在此形成一个“大弯形”而得名。 [详细]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在圩市溪流上搭起一座木桥,方便行人,万历年间(1573~1620年),改建为石板桥,此后人们逐渐向新桥附近摆摊,遂改圩名为新桥。 [详细]
  白诸镇圩镇附近有一座61米的山岗,山上有形状如猪的大石,古时乡民求雨时以白泥涂在此石上,故称山岗为白猪岗,后将猪改为诸,称白诸。 [详细]
  莲塘镇村庄地形似莲藕生长于池塘之中,因此得名。 [详细]
  活道镇镇人民政府驻地古称沙尾店,处于高要至高明、三埠的要道,贸易货物靠步行肩挑,不少人在此劳累致死,又名饿殍店。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活道圩。 [详细]
  蛟塘镇因蛟溪横贯境内,村落周围鱼塘环绕,寓意“藏蛟龙之地”,故名蛟塘。 [详细]
  传说附近有朝龙庙,宋隆水流经庙前,为不让“龙”逸去,后建金星社坛,象征将“龙”截回来,回龙因此得名。 [详细]
  因白土镇蕴藏大量白色铝矾土而得名。 [详细]
  金渡镇镇北面的沙头是摆渡横过西江前往肇庆的重要通道,好比黄金渡口,故称金渡。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