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贺氏祖先,一父两子到此地拓荒居住,两子成家后,兄居岗,弟住湾,隔溪相望,后形成村落,得名贺湾。 |
明朝年间左氏家族兄弟二人分居,老大迁居原住地东北面一处岗地,老二随父母居原住地,因原住地村人多又有父母在称大左岗,老大所居地为小左岗。 |
据宋代一丁姓霸王在此建楼房,得名丁楼。 |
明《光化县志》载:“莲花堰县东二十里”;清《光化县志》载:“莲花堰距城十五里,堰小如井,本无莲,地方有瑞征,花或预见,一瓣、二三瓣。每浚井。恒得莲子,大于常莲数倍左右,亦多巨族。”村边有一堰,堰的中间有一口水井。据传曾从井里长出手掌似的两片荷叶,各有一条线绳粗的根,开的花为红色,长的藕脆甜。当地居民曾作为宝物送交官府。从此该井叫作莲花井,此堰叫作莲花堰。村以堰得名。 |
明朝时期温姓已成为当地一名门旺族,选取县内一平岗制高点为居住地,得名温岗。清同治年间,为防止匪患,沿村周围修一土寨,寨内长、宽各约500米,东西各有拱形寨门。寨墙上约有300多个寨垛子,备13门重土炮,每门重175千克,18门小土炮,每门重50千克,寨墙外挖有寨河,宽约13米,深约10米,寨门上建有小楼,每座可睡十多人,寨内有3个土冢堆,其中一个大的建有6间瓦房的庙,两个小土冢上各有小庙,现均不存,清末民初为当地村民免遭兵匪袭扰提供了保护。 |
相传早年一孟姓人家自河南邓州到老河口做生意,因经营不善,生意倒闭,无奈只好返乡,行至半路想起当年壮志,觉无脸见父老乡亲,遂在此择一河湾处定居,以耕种为生,后形成村落,得名孟湾。 |
以所在前周岗、中周岗、后周岗三个自然村的统称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综合命名。明初周氏三兄弟随父母到此地,居于一平岗地域,后两兄长外迁,三子和父母仍住此地,并以老宅为中心向南北发展,形成村落,南边称前周岗,北边称后周岗,中间称中周岗,合称周岗。 |
清《光化县志》载:“朱家岗,县东北二十里,二劈山西支土岗也,南为大堰山。”大堰村因位于大堰山得名。 |
明朝时,朱姓在这一地区已形成一个大族,一支朱姓后裔分居后迁移此地,此地处一平岗,土地平坦,后形成村落,得名朱家岗,简称朱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