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竹林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竹林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相汉代王莽追杀刘秀,巨无霸是王莽下面的主将。后来刘秀得帝,巨无霸满门抄斩。巨无霸早有准备,派差臣把自己的宝剑和一封密信送回家中,告知家里的亲人都要更换姓名,不然有死无生,家里亲人只得改换舅舅家姓。因舅家姓苏,是老河口竹林桥北苏家营人,姓巨的统统改为姓苏的了。后来巨家为了纪念此事,不忘祖先的业绩,就在村东头小河中兴建一座桥留个名气。可是在建桥时,总是河起洪水,冲走桥基石,后来用巨无霸的宝剑支柱石块,桥才顺利建成。人们知道是姓巨的建的,所以把此桥叫做“巨成桥”。宋仁宗宝元年(1038年-1040年),一谢姓舍人(官职)为桥题名“巨兴桥”。1949年,定名竹林桥。
相汉代王莽追杀刘秀时,巨无霸是王莽下面的主将。后来刘秀称帝,巨无霸满门抄斩。巨无霸早有准备,派差臣把自己的宝剑和一封密信送回家中,告知家里的亲人都要更换姓名,不然有死无生,家里亲人只得改换舅舅家姓。因舅家姓苏,是老河口竹林桥北苏家营人,姓巨的统统改为姓苏的了。后来巨家为了纪念此事,不忘祖先的业绩,就在村东头小河中兴建一座桥留个名气。可是在建桥时,总是河起洪水,冲走桥基石,后来用巨无霸的宝剑支柱石块,桥才顺利建成。人们知道是姓巨的建的,所以把此桥叫做“巨成桥”。宋仁宗宝元年,一谢姓舍人(官职)为桥题名“巨兴桥”。清《光化县志》载:“巨欣桥,县治东三十里,跨蒿堰河上,河南新野通衢。相传以汉人巨无霸得名,又曰巨成桥,讹为竹林桥。”1949年正式命名为竹林桥。
早年苏姓人家在临光化至河南新野县的官道旁开设店铺,得名苏家店。
明初,朝廷迁山东五户(邓营、汤营、杨湾、梁庄、谢营)八军在此设襄阳卫上赵所军屯,谢姓属“五户八军”之一,沿蒿堰河两岸驻扎,南岸高岗设有营盘驻军,北岸设有老营,居住点有“东营”、“西庄”,老营驻将官和老人,因西排子河扩建,1964至1970上述居民整体搬迁到现住地(老北岗),以最先搬迁的谢营人命名。得名谢营。
明朝,朝廷迁山东五户八军在此设襄阳卫上赵所军屯,邓姓属“五户八军”之一,为军家建制,后形成村落得名邓家营。
据明朝时期本地陈姓大户的一支后裔自北乡陈家楼迁居于此,后形成村落,得名陈家营。
明朝时期陈姓大族一支后裔自北区南迁至此,后发展成两个村落,一个名为陈家营,一个因村民户数小于南面的陈家营,得名小陈营。
明朝年间,河南遭灾,一张姓人家自许昌逃难至此,临近河流,便定居在一低洼地域定下来,形成村落,得名大张洼。
明初范氏四兄弟从山西移民到薛集范家(现薛集镇政府西部),后来四兄弟分家,兄长到此地建家立业,因此处为两边高中间低的冲形地域,得名范冲。
明初贺姓从山西移民来到此地繁衍生息,形成村落。后兄、弟分居。长子居住处称老贺营,次子居住处称小贺营。
明朝时期,此地刘姓已成为名门望族,清乾隆53年(1788)刘姓大任考取武举人,嘉庆12年(1807)其弟刘大信考取武举人,道光8年(1828)其子刘协和考取武举人,人称刘氏一门仨举人,得名举人刘岗,简称刘岗。
明朝时马姓两兄弟为避战乱自河南南阳迁居于此,在一河湾处择地而居,后家族人口增多,又在河对面另立一村落居河东称东马湾,河西称西马湾。合称马湾。
“王湾村”指后王湾、中王湾、老王湾三个自然村的统称,即王湾村。
相传明朝时有梁姓、曹姓两户人家相继在位于水草茂盛的河边洼地居住,后形成村落,以各自姓氏和所处地形为村名。
明朝年间一王姓人家自河南新野逃荒至此,便搭棚定居,垦荒种植,后与当地一李姓人家结为亲戚,李姓人家亦搬来同居一地,形成村落,因处于平岗,得名王李岗。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