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属巨鹿郡。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建清渊县,属魏郡。 西晋属阳平郡。 北齐改清渊县为清泉县,仍属阳平郡。 后赵建平元年(330),改清泉县为临清县,驻今临西镇仓上村东的“卧牛坑”。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迁治于今临西镇仓上村东的“南北月洼”,史称“水西临清”。 因水患和大运河东移等原因,至金天会五年(1127),县治所东移40里至今临清市南之旧县。 元属濮州。 明升为临清州,属东昌府。 清为山东省隶州。 1913年,降州为临清县。 1928年,直属山东省。 1939年初,中国共产党在卫运河西五个区成立“中共临西工作委员会”;卫运河东成立临、馆、堂工委,后建卫东县。 1939年冬,建临清县抗日政府。 1940年5月,临清县改属冀南四专署。 1942年10月,临清县五、六、八区划归宏毅县;增设八个区(今馆陶县西北部)。 1946年3月,先后撤销宏毅县和卫东县,辖区并入临清县,辖9个区,其中二、三、四区在今山东省临清市,属冀南行政区一专署。 1950年6月,临清县改建为一区(大辛庄)、二区(朱庄)、三区(老官寨)、四区(下堡寺)、五区(尖冢)。 1953年,增设第六区(吕寨),辖13乡。 1955年10月,取消原数字排名序号,改用区驻地命名,境内三、四、五、六区依次改称老官寨区、下堡寺区、尖冢区、吕寨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将112个小乡合并为25个乡;同年9月6日,撤乡,建公社,辖14个公社。 1962年,恢复区制,建下堡寺、吕寨、老官寨、童村、尖冢、城关、朱庄、大辛庄、金郝庄、戴湾、魏湾、康庄、松林、古楼14个区。 1964年4月9日,将临清县卫运河以西的5个区(29个公社)和城关区的南、北大队,米市、临卫两街,由山东省划归河北省。 1965年建临西县至今。 |
西汉高祖始置南宫县;汉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改南宫国;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废南宫国;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复置南宫国;汉武帝时废国置县,隶冀州刺史信都国;王莽时(公元9-23年)改称序中;东汉初恢复南宫县,境域扩大至大约现今市域;西晋初废南宫县;太康五年(284年)复置,属冀州长乐国;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南宫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南宫县,隶冀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宗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复属冀州;宋皇佑四年(1052年)南宫县并入新河县;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新河县置南宫县,属河北东路冀州;元代属中书省真定路冀州管辖;明代属京师真定府冀州,成化十四年年(公元1478年)浊漳河泛滥,县城成为废墟,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县城动迁三里于飞凤岗;清代属直隶省冀州;1913年南宫县属冀南观察使辖;1928年直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南宫县抗日政府,属冀南行署领导;1945年改称南宫县人民政府,属冀南四专区;1948年9月隶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四专区;1949年8月1日,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58年4月属邯郸专区;1960年5月属邯郸市;1961年5月复属邢台专区;1986年3月,改建为南宫市,隶属不变至今。 |
商代在沙河的西北建有部落国苏;周属邢侯国;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信都更名襄国;高祖三年(前204年),襄国改为县;汉代,襄国县先后属邯郸郡、赵国、广平国;建安年间,改属魏郡、曹魏与晋代属广平郡;东晋太兴二年(319年),石勒据襄国为邻;前燕元玺五年(356年),襄国县并入任县;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分任县置襄国县,襄国先后属北广平郡和易阳郡;北齐时属襄国郡;北周时属南和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襄国为龙岗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沙河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升沙河为温州;武德四年(621年),废州复县,改名温阳县;元属邢州;明、清均属顺德府;1914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6年属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区;1938年1月建立沙河县抗日政府,属冀西专署;1945年9月沙河县城解放;1946年属太行区一专署;1948年1月属六专署;1949年,划为5个区,一区驻县城,二区驻褡裢,三区驻新城,四区驻册井,五区驻渡口,同年8月1日,成立河北省,沙河县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沙河县,并入邢台县;1961年5月,复置沙河县;1987年3月,改沙河县为沙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