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邢台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邢台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原为邢台县地。

1945年9月,邢台解放,析邢台县城厢设立邢台市。

198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桥东区。

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桥东区更名为襄都区。

原为邢台县地。

1945年9月,邢台解放,析邢台县城厢设立邢台市。

198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桥西区。

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桥西区更名为信都区。

春秋时期为晋国任邑。

秦代属巨鹿郡。

西汉初为任侯国,后国除改置任县(治今东固城),属巨鹿郡。

三国魏晋时期属广平郡。

北魏孝昌三年(527),属北广平郡。

北齐省任县入南和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邢州。

大业三年(607),又省入南和县。

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旋徙今治,属邢州。

北宋熙宁五年(1072),又省入南和县。

元祐元年(1086),复置,属邢州。

宣和元年(1119),升邢州为信都府,仍辖任县。

金天会七年(1129),复降信都府为邢州,任县仍属之。

元中统三年(1262),升邢州为顺德府,仍辖任县。

元至元二年(1265),任县省入邢台县,旋复置,同年,顺德府改为顺德路,任县仍属之。

明代属京师顺德府。

清代属直隶省顺德府。

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

1914年,改属大名道。

1928年,直属河北省。

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

1949年,属邢台专区。

1958年,并入巨鹿县。

1961年,复置,属邢台专区。

1967年,属邢台地区。

1993年,划归邢台市。

西周时期属邢国。

春秋时期归晋国。

战国时期属赵国。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始置南和县,治所即今县城。

同时还置有朝平县。

两县均属巨鹿郡。

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更隶广平郡。

武帝政和二年(前91),改属平干国。

五凤二年(前56),国除,为广平郡。

两县仍属之。

哀帝建平三年(前4),广平郡改为广平国,仍辖南和、朝平两县。

后汉朝平并入南和县,仍属广平国。

建武十三年(37),更隶巨鹿郡。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改属魏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南和更隶广平郡。

晋初仍隶广平郡,此后南和并入任县。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析任县复置南和县,仍属广平郡。

孝昌三年(527),析广平郡北部地区增置北广平郡,治辖南和县。

北齐时期北广平郡复省入广平郡,南和县遂还隶广平郡,同时废任县并入南和县。

此时南和城亦名嘉禾城、安澧城。

北周置南和郡,治辖南和县。

隋开皇三年(583),置南和郡,南和县改属洺州,十六年,更隶邢州,并析南和县复置任县。

大业三年(607),改邢州为襄国郡,仍辖南和县,同年任县复省入南和县。

唐武德元年(618),置和州,治辖南和县。

天宝元年(742),罢邢州为巨鹿郡,辖南和县。

至德二年(757),罢郡复置邢州,南和县任属之。

五代南和县仍属邢州。

宋熙宁五年(1072),省任县为镇,复并入南和县。

元祐元年(1086),析南和县置任县。

宣和元年(1119),邢州升为信德府,辖南和县。

金天会七年(1129),信德府改为邢州,仍辖南和县。

元中统三年(1262),升邢州为顺德府,南和仍属之。

元至元二年(1265),省南和并入沙河县,不久复置,南和县改名和阳县。

明洪武元年(1368),改顺德路为顺德府,和阳县复名南和县。

清沿明制。

1913年,南和县改隶冀南道。

1914年,又更大名道。

1928年,废道,南和县直属河北省。

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区。

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

1945年7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冀南四专区。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南和县遂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四专区。

1948年8月,河北人民政府成立,南和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南和县划归邯郸专区,12月20日,撤销南和县,并入巨鹿县。

1961年7月9日,析巨鹿县置任县,将原南和县划归任县。

1962年3月27日,复设南和县。

1967年,属邢台地区。

202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和县设立南和区。

西汉建房子县,属恒山郡;唐天宝元年(742),房子县更名为临城县,属赵郡;唐至德二年(757),复名房子县,属赵郡;五代后唐时,房子县又更名为临城县,属赵州,名称沿用至今。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置中丘县,治所在今内丘西5千米,先后属恒山、常山、赵郡。

北魏(436)中丘县省入柏仁县,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复置,迁治今内丘,属赵郡。

隋开皇元年(581),改中丘为内丘,属赵州;清雍正四年(1726),为避孔丘名讳,改“丘”为“邱”,内丘县遂称内邱县,1958年推广简化字,将“内邱”改为“内丘”,内丘县名称沿用至今。

西汉于鄗邑置鄗县,属恒山郡。

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置柏乡侯国,属钜鹿郡。

东汉初,鄗改名为高邑县,柏乡侯国并入高邑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析高邑,柏仁县置柏乡县,名称沿用至今。

汉初(前206),分置广阿(今旧城)、象氏(今固城)、柏人(今亦城)三县,广阿、象氏属钜鹿郡,东汉初废,并于他县;柏人县属冀州赵国,至魏晋不改。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复置广阿县。

东魏改柏人县为柏仁县。

隋仁寿初(601),废广阿置象城县;大业初(605),改象城为大陆县,属赵郡。

唐武德元年(618),于柏仁县置东龙州。

唐武德四年,复改大陆县为象城县;撤东龙州。

唐天宝元年(724),废象城置昭庆县,县治复迁今旧城,属赵州。

柏仁县县治遇水,东迁于现尧城镇,更名尧山县。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改昭庆为隆平县;宋熙宁六年(1073),省隆平为镇,入临城;尧山入内丘县。

元祐元年(1086)复置隆平县、尧山县。

金大定中(1174),改尧山为唐山县。

明洪武元年(1368),隆平并入柏乡县。

洪武十四年(1328),复置隆平县,属真定府赵州。

1928年,因与京东唐山市重名,唐山县复更名为尧山县,属大名道。

1947年8月1日,隆平、尧山两县合并,定名为隆尧县,名称沿用至今。

古称杨地,春秋建杨氏邑始。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置杨氏县。

晋代太康年间(280-290)废除杨氏县并入廮陶县。

北齐(550-557)废除廮陶县并入廮遥县。

隋开皇三年(583)复改名廮陶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廮陶县为宁晋县,沿用至今。

宋代属庆源府。

金代属沃州。

元代属赵州。

明代、清代均属赵州。

1913年废州设道,属直隶省冀南道;1914年属大名道。

1928年属河北省。

1937年划归河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1940年析出宁南县,宁晋县改属冀中六专署。

1949年宁南县并入宁晋县,属邢台专区。

1958年新河县、赵县并入宁晋县,属石家庄专区,1960年改属石家庄市。

1961年新河县、赵县析出,宁晋县复属邢台专区。

1970年属邢台地区。

1993年邢台地、市合并,属邢台市。

汉初置南䜌县,属巨鹿郡。

北魏(389)道武帝拓跋珪改南䜌县为巨鹿县。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并入柏人县,考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复置南䜌县。

属南赵郡。

北齐废南䜌县并入任县。

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南䜌县。

大业初废南䜌县复置巨鹿县,属襄国郡,名称沿用至今。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置堂阳县,属钜鹿郡。

后晋堂阳县改名蒲泽县,属真定府。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蒲泽县复名堂阳县,属镇州。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降堂阳县为镇省入南宫县。

宋任宗皇祐四年(1052)升南宫县之新河镇为新河县,属冀州。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新河县省入南宫县。

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复设堂阳县,属河间府。

元太宗四年(1232)改堂阳县为新河县。

1946年为纪念董振堂烈士改名振堂县。

1950年3月复名新河县;1958年并入宁晋县,属石家庄专区。

1961年省入南宫县,属邯郸专区;1962年复设新河县,名称沿用至今。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取“推广宗子”之意置广宗国。

约废于四年。

和帝永元五年(93),封皇弟万岁为广宗王,复置广宗国,不及一年又废国置广宗县。

灵帝中平元年(184),皇甫嵩与黄巾军战于广宗,即此。

后赵石虎时为建兴郡治。

北魏时为广宗郡治。

隋仁寿元年(601),避太子杨广名讳,改宗城县。

唐天祐三年(906),避朱温之父诚名讳,复改广宗县。

五代后唐复曰宗城。

故城在今威县东南古城。

北宋宣宗贞祐二年(1214),复名广宗县,不久又改名宗城县。

元至元二年(1265),并入平乡县,后又复置。

明清时期属顺德府。

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

1914年,属大名道。

1928年,直属河北省。

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

1949年,属邢台专区。

1958年,属邯郸专区,同年并入巨鹿县。

1961年,复置,属邢台专区。

1967年,属邢台地区。

1993年,划归邢台市。

三国魏景初二年(238)置平乡县。

晋永嘉六年(312)省平乡县。

北魏景明二年(501年)复置平乡县,属广平郡。

隋改属洺州,后又属邢州、襄国郡。

宋熙宁六年(1073)降为镇并入钜鹿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平乡县,属邢州。

1958年12月,平乡县并入巨鹿县。

1961年5月,原平乡县区域从巨鹿县析出,划归广宗县。

1962年3月,从广宗县析出,复置平乡县,名称沿用至今。

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建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威州降为县,威县县名首次出现。

1958年11月威县并入南宫,县降为镇。

1961年恢复威县建制,至今。

周初始定名称甘泉市。

秦置郡县,境域称厝县,属钜鹿郡;东汉安帝永宁二年(121)厝县改名甘陵县。

晋武帝咸宁三年(277)置清河县,甘陵县入清河县。

北齐天宝七年(556)清河县改称武城县,属清河郡。

隋开皇六年武城县改称清河县。

1958年清河县并入南宫县,属邯郸专区;1961年复置清河县,属邢台专区,名称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