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郇封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郇封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传唐末蓝采和(八仙之一)的坟墓在此,(聚土为封),后来在此形成了村庄,叫蓝封,简写为兰封。后来逐渐发展成俩村,较小,故名小兰封。
传清顺治年间,武陟县前牛文庄有姓古的雇农给蒯村一家种地,因离家远,时间长了,盖房迁此住下,子孙繁衍,渐成村落,故名古庄。
传明初山西有个人在本县做官,把从老家山西迁来的几家姓常的分别安置在东、中、西三个位置上,住在最西边的人家叫西常村。
传明初,山西有个人在本县做官,把从山西老家迁来的几家姓常的分别安置在三个地点落户,位于东常村和西常村的中间,故名中常村。
传春秋战国时期,百里为王,此处有一个诸侯的京城叫吴城,当时这个村就在城里,名京城村,后改名京里村。
传宋朝姓千的地主在这里扎过仓库,到清初王姓由城内迁此定居,给千姓种地。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庄,故取名千仓。
据民国二十年县志记载,明洪武三年,庞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居住,后来逐渐形成村庄,故名庞屯。
传明初有姓李的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当时因村北还有一李村,就起村名为小李庄。清初张姓从本县北门里迁此,住在家仓房内,给秦家种地,后人丁兴旺,房屋俱增,新建立村庄。又因此村位于县城东部,故名东新庄。
此村古名奉政村,明代宣德年间李姓由长垣迁此地居住,逐渐繁衍成村中大姓。清代咸丰年间,在豫北的“抗差抗粮”运动中,奉政村李氏趁机将村名改为大李庄,后被叫成李庄。
明朝初期,有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当时村名为三义村。到明朝末期村庄姓常的居多,改名常庄。
因官司村民在村西古运河上建桥一座,至清代由两户官司村民迁至此地居住,时间长了,户数逐渐增多,逐步形成村庄,故名官司桥村。另有传说,此地居民常因大沙河排涝与相邻的获嘉县马厂村居民引起纠纷官司,而故名。
明末,姓常的从山西洪洞迁至此处,在原运河北定居,后来为了出入方便,在运河上架了一座桥,故名常桥。
明初姓王的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周围的人们常到此村姓赵的人家去解决邻里纠纷问题,时间久了,即起村名为官司。
传清初大纸坊有姓王的在这里扎过仓房,有姓崔的在这里给他种地,后渐成村落,只因当时地权原属姓王的,故名王庄。后因所在位置在修武县东部,故改名东王庄。
明代,以修武县县府城池为中心,每十里设一个驿站,称之为铺,供传递公文的驿差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马。因此地西距修武县城二十里(华里),为县城向东的第二个驿站,故称之为二十里铺。后逐渐形成村落,遂得此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