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宁洱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宁洱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镇,县府驻地。1953年设镇至今。位于县境中部平坝,面积159.3平方公里,人口4万。镇政府驻凤新街。国道213线和省道弥宁公路过境,与通往各乡的公路相连。辖新塘、太达、新平、化良、细石头、曼连、裕和、新民、街道9个行政村。乡镇企业以轻工、手工业为主,有服装、五金、纺织、建筑和饮食服务等行业。镇办有攀枝花水泥厂。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发展较快。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镇。清代为磨黑井,民国时设宝兴镇。1949年属磨黑区,1950年曾为县政府驻地,1952年设镇,1955年县府迁驻宁洱镇,1958年划归灯塔公社,1961年析设镇。1970年再次划归磨黑公社。1979年由磨公社分出设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08.3平方公里,人口1.1万。地处国道213线公路边。镇政府驻镇新路。辖星光、庆明、曼见、街道4个行政村。乡内有商贸、运输、建筑、安装和饮食服务等行业。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磨黑盐矿是滇南的主要盐矿之一。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乡。民国时先为圆通西乡,1933年改为德化乡。1949年改为区,1958年改红旗公社,1961年复为德化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复为区,1987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360.75平方公里,人口1.35万。乡政府驻勐泗。通公路。辖勐泗、顺安、那迁、星火、干田、荒田、窝拖、龙树8个行政村。乡内有木材加工、运输、采锌矿等行业。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森林是乡内优势自然资源。乡办企业有松香厂等。该乡是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杨正元烈士的故乡。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乡。民国时分别为宁洱县灵源镇和礼良乡辖。1949年改设同心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区,1987年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345.5平方公里,人口1.65万。213国道公路纵穿乡境。乡政府驻锥栗河。辖同心、锅底塘、石膏井、曼海、那勐勐、大凹子、那柯里、马鞍山、富强、会连10个行政村。农业以水稻、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乡内有商贸、运输、木材加工、建筑、饮食服务等行业。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乡。民国时为乡,1949年改为区,1958年改为和平公社,1961年复为勐先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乡政府驻田心。面积483平方公里,人口2.25万。交通便利。辖和平、先胜、上寺、谦乐、边区、安宁、黑尼箐、宣德、黄寨、雅鹿、竹山11个行政村。乡内有建筑、商贸、运输、茶叶加工等行业。农业以水稻、玉米、小麦种植为主,是县内粮食主产区。是普洱名茶“板山毫峰”产地。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乡。1987年前属德安区辖,1988年析设梅子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52公里。面积306.93平方公里,人口1.22万。乡政府驻梅子街。公路北通镇沅、南接国道213线。辖永胜、建设、宽裕、阿枧河、民乐、民胜6个行政村。乡内有运输、商贸、咖啡种植业,有乡办小煤矿和国营胜利煤矿。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乡。民国初为区,1945年改为乡。1949年复为区,属镇沅县辖,1958年并入景谷县,改为公社;1959年划归普洱,1961年改为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设区,1987年改为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307平方公里,人口1.8万。乡政府驻文化街。交通便利。辖文化、兰庆、恩永、永顺、曼达、石中6个行政村。乡内有运输、商贸、木材加工等行业。农业以水稻、小麦、玉米种植为主。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乡。民国初为宁洱县第四区,1941年改为普义乡。1949年改为普义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区,1987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402.5平方公里,人口1.26万。辖普义、曼芽、普治、田头寨、普胜、端金、干塘、三丘田8个行政村。乡内有商贸、运输、加工等行业。乡办企业有端金咖啡厂。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乡。民国时属普义乡,1949年析置黎明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为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设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3公里。面积481.9平方公里,人口1.22万。乡政府驻汪街。宝(藏)黎(明)公路东南通江城,西北接国道213线。辖汪街、仙人、岔河、团山、窑房、兴乐6个行政村。乡内有商贸、建筑、木材加工等行业。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该乡窑房村是世界上小粒咖啡种植最理想的地方,现正垦建万亩咖啡基地。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