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昂仁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昂仁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昂仁县辖乡,县府驻地。1960年8月建卡嘎乡,1968年改红旗公社,1982年复改卡嘎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7公里,乡府驻长嘎村。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0.59万。辖波热、布嘎、沙律、通门、帕热、塘嘎、聂木晶、帕嘎、布玛、多典、长琼、欧、德吉林、日布、当嘎、措松、龙珍、热龙、列、如多、南玛、取充、昂仁、卡嘎、江嘎、卓日26个村委会。以农为主,种植青稞、豌豆、油菜等。境内有昂仁寺。
桑桑镇是昂仁县辖镇,地处昂仁县西部,距日喀则277公里,距昂仁县67公里,平均海拔4560米,镇域北部有多雄藏布流过。总面积为2830平方公里,属农牧交换地段。1961年正式成立了桑桑区委会,1970年3月成立了人民公社,1987年撤掉区改为桑桑乡,1997年改为桑桑镇。219国道贯穿该镇,交通便利,过往人员频繁。

  “桑桑”藏语意为水质好、草质好的地方。桑桑酥油是用牦牛奶提炼的酥油。草鲜水美的地方产出的酥油味道更纯正,桑桑酥油极负盛名,是进贡历代班禅的极品酥油,闻桑桑酥油盛名购买者甚多,除了在该镇其它地方很难买到,现已供不应求。为了充分发挥桑桑酥油的名牌效益,昂仁县委、县政府已把开发桑桑酥油作为提高畜产品商品率、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

此地冬季寒冷得连马都要被冻僵。“达若”意为“马饥饿”,故名。1960年设立达若乡,属措麦区。

1970年改人民公社,1984年复乡,1989、1999年区划调整中保留达若乡。

昂仁县辖乡。1961年建达若乡,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北,乡政府驻其日村,距县城160公里。面积1792平方公里,人口0.04万。辖其日、查清、夏拉、强玛4个村委会。为纯牧业乡,牧养牦牛、绵羊、山羊等。。

此地群山包围,冬季温暖而舒适,故名。“贡久布”意为“冬季幸福的山谷”。1960年设立贡布久乡,属谢通门县。

1962年3月区划调整划归昂仁县措麦区。

1970年改称人民公社,1984年复贡久布乡。

1989年4月在全区撤区并乡中将原贡久布乡、梅通乡2个乡合并设置贡久布乡。

昂仁县辖乡。1961年建贡久布乡,1962年3月从谢通门县划归昂仁县,1970年改为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北,乡政府贡久布,距县城277公里。面积1700平方公里,人口0.09万。辖孜热、色尔夏、孜果、松多、次如、早内6个村委会。纯牧业乡,牧养牦牛、绵羊、山羊等。。

昂仁县辖乡。1961年建措迈乡,1962年3月从谢通门县划归昂仁县,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北,乡政府驻昂布多,距县城223公里。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0.12万。交通条件较差。辖底热、加叶、热欧、贡琼、地沙布、丁仁、勇那、林久、欧荣9个村委会。为纯牧业乡,牧养牦牛、绵牛、山羊等。。
因此地为被包围的大草坝,故名。“雄巴”意为“中间地”。1960年设立雄巴乡,属桑桑区。

1970年改人民公社,1984年复雄巴乡。

1989年4月在全区撤区并乡中撤销桑桑区,保留雄巴乡,直属昂仁县。

昂仁县辖乡。1961年建雄巴乡,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北,乡政府驻扎日村,距县城208公里。面积1300平方公里,人口0.06万。辖普扎、多隆、扎日、居仓4个村委会。属纯牧业乡,牧养牦牛、山、绵羊、马等。矿藏资源有硼砂、硫。。

“查孜”意为“盐山”,故名。1960年设立查孜乡,属查孜区。

1970年改人民公社,1984年复乡。

1989年撤区并乡中,将查孜乡和切金乡的夏龙村合并,设置查孜乡。

昂仁县辖乡。1962年3月从谢通门县划归昂仁县。1961年建查孜乡,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乡政府驻查孜村,距县城180公里。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0.06万。辖查孜、加布钦、那地、唐琼、夏龙5个村委会。为纯牧业乡,牧养牦牛、山羊、绵羊、马等。矿藏有黄金、铅、锌等。。

“阿木雄”意为“环形平滩”。地形看似像耳朵形状而得名。1960年设立阿木雄乡,属谢通门县。

1962年,阿木雄乡划归昂仁县,隶属查孜区。

1970年改称人民公社,1984年复称阿木雄乡。

1989年4月在全区撤区并乡中保留查孜区,将原阿木雄乡和切金乡的古纳村合并,设置阿木雄乡。

1999年5月撤销查孜区,保留阿木雄乡,直属昂仁县。

昂仁县辖乡。1961年建阿木雄乡,1962年3月从谢通门划归昂仁县,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距县城140公里。面积1500平方公里,人口0.06万。辖甭那、欧木、山仓、加布、热果、过纳6个村委会。属纯牧业乡,牧养牦牛、绵羊、山羊等。。

“如萨”意为“新部落”,故名。1960年设立如萨乡,属查孜区。

1970年改称人民公社。

1977年划分为如萨、岩布(央布)2个人民公社。

1984年复称为如萨、央布乡。

1989年,撤区并乡中,保留查孜区;将原如萨乡、央布乡2个乡合并设置如萨乡。

1999年5月撤销查孜区,保留如萨乡至今,直属昂仁县。

昂仁县辖乡。1961年建如萨乡,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乡政府驻龙布村,距县城360公里。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0.06万。辖路唐、纳那、龙布、查琼、松多5个村委会。纯牧业乡,牧养牦牛、绵羊、山羊、马等。。

乡所在地较为隐蔽故叫“孔隆”。“孔隆”意为“隐蔽的山谷”,故名。1960年设立孔隆乡,属查孜区。

1970年改称人民公社。

1984年复孔隆乡。

1989年4月将原孔隆乡与帕拉乡的南纳村合并设置孔隆乡。

1999年5月撤销查孜区,保留孔隆乡,直属昂仁县。

昂仁县辖乡。1960年建孔隆乡,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北,乡政府热东,距县城290公里。面积1990平方公里,人口0.06万。辖仲都、果芒、纳那、分孜4个村委会。为纯牧业乡,牧养牦牛、绵羊、山羊、马、黄牛等。。

昂仁县辖乡。1961年建尼果乡,1962年3月从谢通门县划归昂仁县,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北,乡府驻沙内村,距县城290公里。面积1780平方公里,人口0.11万。交通条件较差,海拔4500米以上,地势较平坦开阔。辖坚地、沙内、夏卡、宁果、门钦、谢嘎6个村委会。为纯牧业乡,牧养牦牛、绵羊、山羊等。。
昂仁县辖乡。1962年建日吾其乡,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南,乡政府驻日吾其村,距县城85公里。面积1300平方公里,人口0.42万。辖日吾其、曲嘎、央确、达下、西喀、南木琼、普下、热、聂锐、波热、果纳、古如、雅隆、色米14个村委会。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乡,种植青稞、豌豆、油菜,牧养牦牛、山、绵羊等。建筑师及窘巴戏创始人唐东布(1385—1646年)出生于此。。
昂仁县辖乡。1960年建多白乡,1970年8月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城西南,乡政府驻地多白村,距县城65公里。面积1300平方公里,人口0.52万。雅鲁藏布江过境。辖拉过、查、日热过、玛措、仁青顶、荣复、仁青林、荣奴、宁嘎、列顶、谢、玛多、亚多、楚龙、多白、德夏、叶、赤克、措布龙19个村委会。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乡,种植青稞、豌豆、油菜,牧养牦牛、山羊、绵羊。。
1989年将原切多乡、热嘎乡合并,设置切热乡,因各取一字得名。“切热”意为“裂开的水坝”。1960年设立切多乡,属桑桑区。

1970年改称人民公社。

1984年复乡。

1989年4月在全区撤区并乡中撤销桑桑区,将原切多乡、热嘎乡合并,设置切热乡,直属昂仁县。

昂仁县辖乡。1961年建切热乡,1969年改公社,1987年撤区并乡时建立新的切热乡。位于县城西南,乡政府驻番灯村,距县城150公里。面积1220平方公里,人口0.1万。辖番灯、曲尔木、帕瓦、切多、隆马、次如6个村委会。属纯牧业乡,牧养牦牛、山羊、绵羊、马等。。

秋窝乡位于昂仁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大骨节重病区主要分布在这个乡的当龙、通门、康萨等8个行政村,共有患病群众49户,274人。长期患病,使这里的群众生活在痛苦和贫困中。

昂仁县秋窝乡大骨节病搬迁项目从2004年底开始实施。在昂仁县工作的第四批淄博市援藏干部拿出援藏资金作为配套资金,确保了群众搬迁后各项生产生活能够顺利进行。

搬迁工作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秋窝乡巴那塘、其措、行塘等村和县城的4个迁入点,分两期进行。搬迁规模49户,总投资314.5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0.3万元,援藏投资84.25万元。这49户274人来自8个不同的村庄,较集中的搬迁点被群众命名为淄博新村。第一期工程于2005年10月完成,房屋结构为藏式石木结构,按藏式传统进行布置建设,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配套开垦土地400亩,修建草棚圈25个、牛羊圈25个,解决了人畜饮水、供电、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并对所有搬迁户实行基本生活补贴三年。对县城迁入户进行无土地安置,纳入城市低保范围,让其在临街较好地方经商。援藏干部还为每户配备一台彩色电视机和一套太阳能电池板、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第二期工程22户139人的搬迁工作将于2007年初开始。。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