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安溪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安溪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宋、元时期,属归善乡永安里;明、清时期,在坊里;民国时期,为县城区、城苑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为龙城区、第一区、城关区;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5年,成立城关镇;1969年,并入城厢公社;1981年成立凤城镇。

2008年辖16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村委会和同美农场,2009年又增加4个社区居委会(即湖滨、文昌、登科、城东),2012年辖20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村及同美农场,2021年辖25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村及同美农场。

宋朝时期分属修仁乡崇善里和金田乡龙兴里;明朝时期,龙兴里拆为兴一里和兴二里;联盟、美滨、彭格、福山等18个村隶属于崇善里,龙居、温泉等7个村属兴一里,新林、新坂等5个村属兴二里,清朝时期沿明制;民国初期属兴善区(后改为第二区);1940年设立蓬莱乡;1945年设11个保,其中彭格保属城苑镇,上智保、龙居保、温泉保属尚卿乡,登山保、鸿福保、岭南保、彭西保、蓬中保、美滨保、新林保属蓬莱示范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属清溪区、第三区、蓬莱区;1958年10月成立蓬莱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设蓬莱区,下辖11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成立蓬莱人民公社;1984年8月改为蓬莱镇;2020年辖1个社区居委会和30个村委会。

宋朝时期分属修仁乡感化里、来苏里;明清时期分属感化里、来苏里;民国时期先后为来感区、第二区、第一区、清溪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为清溪区、第四区、湖头区;1958年10月成立湖头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设湖头区,下辖9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成立湖头公社;1980年8月,拆湖头公社辖的湖头街6个居委会及邻近4个生产大队建立湖头镇;1984年4月湖头公社改为湖头乡;1987年6月撤销湖头乡,大埔、后溪、登贤等25个村合成湖头镇;1992年湖头镇政府从中山街183号迁至湖美路46号;2020年辖5个社区居委会和29个村委会。

宋、元时期,安溪置县,官桥分属金龙乡龙兴里、修仁乡崇善里、归善乡依仁里、积德乡新溪里;明、清时期,分属于兴一里、崇善里、新溪里、依仁里;民国时期,先后分属第二区、兴善区、第六区、依新区、第一区、新溪镇、官榜镇、尚卿乡和蓬莱乡。

民国34年(1945年)1月,官榜镇的莲美、仁峰、官郁等保和新溪镇划为官溪镇,自此,官桥镇基本定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分属龙城区、第二区、第五区、官桥区、官桥乡、官桥人民公社。

1984年8月改为官桥镇。

剑斗在宋、元、明、清时期为常乐里;民国时期先后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乐德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清溪区、第四区、第五区;1952年7月建十二区;1955年9月改为剑斗区;1956年6月分属湖头区、长坑区;1958年11月成立剑斗人民公社;1960年并入感德公社;1961年8月改设区建制,属感德区;1965年4月撤区成立剑斗公社,1984年8月改为剑斗镇。

据考古发现,3000年多前城厢就有人类居住。

宋、元、明、清期时期,分属长泰里、永安里和光德里;民国时期,分属县城区、第一区、城苑镇、泰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属龙城区、第一区、第二区、城关区、城关公社、城厢公社;1984年4月,成立城厢乡;1991年,改为城厢镇,设雅兴、码头、上营、勤内、同美、光德、仙苑、中标、团结、霞保、古山、南坪、土楼、路英、石古、砖文、员宅、过溪、涝港、墩坂、玉田、经兜、经岭、南英24个建制村和冬青茶果场,共12988户,人口60685人。

2001年,勤内村安置第一批三峡移民(重庆)41人;2003年,中标村安置第二批三峡移民(重庆)30人;2003年4月,成立茶都居委会;2004年6月,改为茶都社区居委会;2006年,龙凤都城一期潘田移民安置区交付使用,新入住居民528户、人口2264人(行政权仍属感德镇);至2021年底,全镇有25个建制村和7个社区居委会。

宋朝时期属修仁乡来苏里和崇善里;明清时期分属崇善里和来苏里;民国时期分属兴善区、来感区、第二区、第一区;1945年10月为溪东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清溪区、第三区、蓬莱区;1958年属蓬莱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属蓬莱区;1965年4月撤区,成立金谷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乡建制,称金谷乡;1991年11月改镇建制,称金谷镇。

安溪置县之初,龙门属归善乡依仁里;宋、元、明、清时期仍属依仁里;民国时期先后属依新区、龙榜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龙城区、第二区、第六区、官桥区;1958年2月撤区改设龙门乡;1958年9月并入官桥人民公社;1961年8月划为龙门、湖山、仙地、桂瑶、榜头、寮山6个小公社,隶属官桥区;1965年撤区,6个小公社并为龙门公社;1984年改为龙门乡;1991年11月改为龙门镇至今。

自宋朝时期至清朝时期为新康里;民国时期属新崇龙区、第四区、第三区、崇新区、新康乡和宝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分属崇新区、第七区、第八区、西坪区、珠洋区、官桥区、西坪区。

1958年10月属西坪公社,1961年8月属西坪区,1965年成立虎邱公社,1984年4月改为虎邱乡,1991年11月改为虎邱镇。

芦田,元、明、清各个历史朝代,均隶属于安溪县积德乡崇信里民国时期,隶属于本县新崇龙区、第四区、第三区、崇新区、西洋镇福岭保。

1949年后,隶属崇新区、第七区;1952年7月,隶属于第八区、第九区;1955年9月,隶属于珠洋区,后属西坪区;1958年10月,隶属于西坪公社;1961年8月,隶属于西坪区;其中区辖芦田公社,辖芦田、玉山(后改石盘)云山、内地大队。

(后芦田公社撤销,各大队仍属西坪公社所辖),1959年10月,在芦田大队东山自然村建置芦田畜牧场。

1961年9月,改称芦田农场。

辖芦田、福潭、西坪、石门、芹草洋管理区(属全民所有制)。

芦田大队(集体所有制)仍辖于西坪公社。

即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并存。

1965年12月,龙涓招坑社办场、西坪社办场与芦田农场合并,称安溪县芦田茶场。

同年,西坪公社的芦田大队,龙涓公社的鸿都、招坑两个大队,由县划归芦田茶场所辖。

(至此,安溪县芦田茶场拥有全民所有制五个管区,集体所有制3个大队。

)称“以场带队”。

1973年4月,县又从西坪公社划出三洋、云山、石盘、内地、福岭大队,归芦田茶场所辖。

1973年11月,从本辖区三洋大队再拆出朝阳、红村大队。

安溪县芦田茶场仍拥有全民、集体两种所有制,相当于公社一级建制。

1984年8月,由场辖区建立安溪县芦田乡人民政府(乡与场并存)辖一个茶场,十个村委会。

1991年11月,升格为镇建制。

(镇与场并存),称安溪县芦田镇人民政府(芦田茶场)[辖芦田茶场,芦田、鸿都、招坑、三洋、朝阳、红村、内地、云山、石盘、福岭十个村委会。

沿续至今。

宋元朝时期为金田乡感德里;明清朝时期为感德里;民国时期,先后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潘桃乡、乐德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长康区、第五区、十三区;1955年9月成立感德区;1956年6月改属长坑区;1958年10月成立感德公社,后又改为感德区;1965年4月为感德公社;1984年4月改为感德乡;1991年11月改为感德镇至今。

宋、元时期,魁斗分属归善乡长泰里和修仁乡崇善里;明、清时期,分属长泰里和崇善里;民国初期,分属县城区、兴善区、第一区;民国34年(1945年)后,分属城苑镇、溪东乡、泰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分属龙城区、清溪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城关区;1958年11月,属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属城关区;1965年4月,撤区成立魁斗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魁斗乡;1992年8月,改为魁斗镇。

五代置县之初,西坪隶属积德乡崇信里第八都。

元袭宋制。

明、清时期为下六里之崇信里。

民国初期,沿用清制。

1932年10月,全县划分为六区,西坪为第五区,即新崇龙区,驻地西坪。

1936年7月,西坪为第四区,驻地西坪。

1940年6月,区再次调整,西坪仍属第四区,驻地举溪,下辖6个乡镇,西坪首次成为镇建制。

1941年1月,第四区更名为第三区,西坪归属第三区。

1942年4月,第三区改为崇新区,驻地西坪。

1945年3月,西坪属崇新区(辖西洋镇和宝溪乡),同年10月,撤区调整为西坪镇和宝溪乡(今龙涓乡举溪及西坪宝山点)。

1949年,西坪先为崇新区(辖西洋镇、宝溪乡);1950年4月,分为第七区(驻西坪村)和第八区(驻珠洋村);1955年9月,易名为西坪区(辖13个乡)和珠洋区(辖14个乡);1956年5月,撤销珠洋区并为西坪区,1958年2月,设西坪乡、宝山乡;1958年10月1日,成立西坪人民公社,辖区面积扩大,包括现西坪、虎邱、大坪、芦田、尚卿等地;1961年8月,再次调整为西坪区,下辖14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为西坪人民公社,虎邱、尚卿从西坪析出设立公社;1984年4月改为西坪乡;1992年8月改制为西坪镇至今。

宋、元时期,参内分属归善乡长泰里;明、清时期,分属长泰里;民国初期,属县城第一区泰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龙城区、第一区、城关区;1958年11月属城关公社;1961年8月属城关区;1965年4月属城厢公社;1984年4月建制参内乡;2020年6月撤参内乡设参内镇。

长坑乡在隋唐时期属南安县地,在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安溪始置小溪场时,则属小溪场辖地,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置县时隶属清溪县,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改安溪时,长坑一直属安溪县地,区划为金田乡还集里(11、12都),沿用到明嘉靖元年(1522年),还集里析为还一、还二里,今长坑乡属还二里。

一直沿用到1932年10月,全县划为6个区,开始设有长坑区,辖还一、还二、感德、常乐4个里。

1936年7月,长坑区改为第三区署,领西南镇、剑义乡、感桃乡、福珊乡和蓝进乡;1941年1月,第三区更名为第二区;1942年4月,第二区改为长康区;1945年1月,长康区撤销,属崇新区所辖,同年10月崇新区撤销,长坑设长卿镇,而今的福春、水缸、珊屏、田中、三村等村属福珊乡,祥泉村属蓝进乡。

1949年9月20日安溪县城解放,正式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沿用中共地下游击活动划分区域,长坑设长康区,辖长卿镇及蓝进、福珊、多卿、潘桃等5个乡镇,同年12月长康区改为第五区,辖长卿镇及尚卿、蓝进、乐德乡。

1950年4月,全县区域调整,仍为第五区不变,辖长坑、剑斗、感德、翰卿、龙居、温泉等6个乡镇,29个小乡。

1952年7月全县区域划为14个区,长坑为十一区,辖13个乡镇。

1955年9月,十一区改为长坑区,辖17个乡,十四区改为珊屏区。

1956年6月,全县12个区并为7个区,长坑区辖今长坑、蓝田、祥华、感德、桃舟等25个乡镇。

1958年2月,撤销7个区公所,划为28个乡镇,长坑设长坑乡,辖6个小乡。

1958年11月,取消乡建制,全县重新调整成立9个人民公社,长坑设长坑人民公社,辖今蓝田、祥华、长坑40个大队。

1961年8月,全县区域再次调整,设8个区,长坑设长坑区,辖14个小公社。

1965年4月,撤销区建制,长坑区划分为长坑、祥华2个公社,长坑公社辖30个大队。

1981年11月,长坑公社析为长坑、蓝田2个公社,长坑公社辖22个大队。

1984年7月实行政社分开,长坑公社改为长坑乡,今辖区有26个村、1个居民组、1个茶场;2020年6月撤销长坑乡设长卿镇。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