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红窑镇 | 隶属:涟水县 |
行政代码:320826114 | 代码前6位:320826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7 | 邮政编码:223001 |
车牌代码:苏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4万人 |
下辖地区:3个社区、34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驻地红窑街,清末兴集,以旧有红砖窑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红窑镇位列第968位。
2021年10月,红窑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927位。
2021年4月,红窑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红窑镇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芦笋)。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红窑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红窑镇位列第976名。
2018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红窑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红窑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4年7月,红窑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红窑镇位于涟水县腹部,东依盐河与时码办事处、 五港镇相望,西至宁连一级公路与岔庙镇为邻,南与浅集办事处接壤,北与灰墩办事处、义兴镇交界,涟灰公路纵穿南北,黄红路横跨东西。方圆6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人口3.4万。全镇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6个村民小组,7250个农户。
历史沿革: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1958年9月成立红窑公社。
1983年6月改称红窑乡。
2000年10月撤乡建镇。
2018年区划调整,将义兴镇并入红窑镇。
驻地红窑街,清末兴集,以旧有红砖窑而得名。1958年成立幸福大队,1980年更名为红窑大队,1983年为红窑村,2001年由红窑村、汪袁村合并而成红窑…[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庄前西南有座庵堂,两个道士专门为殇葬做道场,人称施庵。1962年,成立施庵大队。1983年,改为施庵村。2012年,撤村建居为施庵社区,成立施庵社区居…[详细]
古时为中涟河,由河床淤积,船只经此易搁浅而得名。1958年成立浅集大队,1983年,改为浅集村,2001年浅集村和五支村合并,成立浅集社区,成立浅集社…[详细]
龙兴村面积约2.2平方公里,全村分7个自然组,户籍人口2310人,外来人口620人,耕地面积2300亩。 龙兴村党总支部在创建精神文明建设中,围…[详细]
因位于钦工渡口北岸而得名。1958年成立钦北大队,1983年改为钦北村,成立钦北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三村村,因有三个庄姓李,合并后改为三村村。1958年成立三村大队,1983年改为三村村,成立三村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淮阴一和尚前来,起名为浦庵,后因笔画简写,改名普安,而得名。1958年为普安大队,1983年改为普安村,成立普安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朱姓村民居多,又因村子仅靠着的河西边有个大土圩,而得名。1958年成立朱圩大队,1983年改为朱圩村,成立朱圩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朱圩村和梁锅甑…[详细]
因过去有一个金沙庵而得名。1958年成立红窑公社金沙大队,1983年改为金沙村,成立金沙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金沙村和十支村合并为金沙村,一直沿用至…[详细]
因蔡姓居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蔡庄大队,1983改为蔡庄村,成立蔡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蔡庄村和潘小园村合并为蔡庄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村中居民多以潘姓为主。1958年成立红窑公社潘老庄大队,1983年改为潘老庄村,成立潘老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潘老庄和八支村合并为潘老庄村,一直沿…[详细]
宋朝时韩世忠、梁红玉抗金时期得名。1958年成立大金圩大队,1983年改为大金圩村,成立大金圩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大金圩相同,是金兵小部队扎营的地方,故称小金圩。1958年成立小金圩大队,1983年改为小金圩村,成立小金圩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所谓“锅甄”就是酿酒作坊,传说有个人黄姓人酿酒而得名。1958年成立黄锅甑大队,1983年改为黄锅甑村,成立黄锅甑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该村为南边颜老庄分衍出的新庄,故称颜下庄。1958年成立颜下庄大队,1983年改为颜下庄,成立颜下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颜下庄和官何村合并为颜下庄…[详细]
朱集街有姓朱“集主”姓朱大户,解放后成为朱集村。1958年成立朱集大队,1983年改为朱集村,成立朱集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朱集村和丁锅甑村合并为朱…[详细]
因有一个徐圩里而得名。1958年成立西徐圩大队,1983年改为西徐圩村,成立西徐圩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姓苗、戴的居民较多而得名。1983年,上级部门批准成立苗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村民张姓、郑姓居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张郑大队。1983年,改为张郑村,成立张郑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白大庄地势低洼,故名。1983年,批准成立白洼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民国年间,因大埝坝,盐河往来船只在此停靠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大埝大队。1983年改为大埝村,成立大埝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殷渡村与大埝村…[详细]
因从前该庄东头有姓孙的有兄弟五人,庄西头姓张的也有兄弟五人,都是五房而得名。1958年成立五房大队,1983年改为五房村,成立五房村村民委员会。200…[详细]
以前这里由一座小闸叫万民闸,因为万民闸而得名万民村。1958年成立万民大队。1983年改为万民村,成立万民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万洼村和万民村合并设…[详细]
因地方有桃园远近闻名。2002年东园村与西园村合并为老桃园村,成立老桃园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以前义兴“孙”姓到外地赶集市,被人欺负,回家后联合几户孙姓,在此地兴集市,故取名义兴村。1983年,上级部门批准成立义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刘姓村民居多,又因村里有座古桥,而得名。1958年成立刘桥大队,1983年改为刘桥村,成立刘桥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居住在此李姓较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李庄大队,1983年改为李庄村,成立李庄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此地有三十亩梨园被朱姓的大地主承包了而得名。朱梨园村村民委员会自1983年得名后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从前此庄有座延寿庵而得名。1958年成立延寿大队,1983年改为延寿村,成立延寿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姓孔和姓王的较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孔王大队,1983年改为孔王村,成立孔王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据光绪本《安东县志·古迹》记载,该地为世传金轮王所筑而得名。1958年成立金城大队,1983年改为金城村,成立金城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境内花庄而得名。1958年成立花庄大队。1983年成为花庄村,成立花庄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居住在此王姓较多、刘姓较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王刘大队,1983年改为王刘村,成立王刘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盐河水道有灯塔而得名。2001年刘老村和大冲村合并为新灯塔村,成立新灯塔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因位于盐河湾左岸,有黄氏庄,故名。1958年成立河湾大队,1983年改为河湾村,成立河湾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河湾村和浅东村合并为河湾村,一直沿用至…[详细]
因地处盐河左岸,从前有一姓潘的人在此摆渡,故称潘码。1958年成立潘码大队,1983年为潘码村,成立潘码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潘码村和后兴村合并为潘…[详细]
因曾经此地有个古迹望海楼,且此地夏姓村民居多,而得名。1958年成立夏楼大队,1983年改为夏楼村,成立夏楼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夏楼村和徐老村合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