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斑竹垱镇 | 隶属:公安县 |
行政代码:421022112 | 代码前6位:42102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6 | 邮政编码:434000 |
车牌代码:鄂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67万人 |
人口密度:41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相传舜帝南巡,娥皇、女英二妃追寻于洞庭,后二妃溺水湘江,魂游洞庭,翠竹为之伤悲,一夜间,竹茎上血泪斑斑。于是,人们称茎上有血色泪痕的竹子为“斑竹”。这里生长斑竹的水垱称“斑竹垱”,遂成地名。
娥皇,又称娥肓、倪皇、后育、娥盲、娥娙,姓伊祁氏,上古汉族神话传说中帝舜的妻子,部落酋长唐尧伊祁放勋的长女,和妹妹女英同时嫁给了虞舜姚重华,娥皇无子。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因娥皇、女英的帮助而脱险。后舜帝南巡苍梧而死。二妃…… 娥皇详细信息++
女英:中国上古人物,华夏族,帝喾的孙女、帝尧的次女、帝舜的妻子。因出生于伊祁山(今河北保定顺平),而姓伊祁氏,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孙女、唐尧伊祁放勋的女儿,与姐姐娥皇同时嫁给了虞舜姚重华。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因娥皇、女英…… 女英详细信息++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 虞舜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斑竹垱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基本介绍:
斑竹当镇建于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因其境内有一斑竹园,园内斑竹四季长青而得名。
斑竹当镇地处公安县西北角,四面环水,东临松东河、西傍松西河、南有苏支河,曾是虎西地区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重要商埠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现有""斑竹台""、""洗砚池""等名胜遗迹。该镇国土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约7.5万人,农业计税面积96498亩,辖29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
斑竹当镇农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是远近闻名的优质猪之乡、优质油之乡、优质棉之乡。该镇是牲猪""1321""工程发源地,荆州市优质猪生产基地,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组专题调研采访,平均每年出栏牲猪12万头。""双低""油菜
历史沿革:
明朝至清朝前期西北部为长乐乡牛头村,东南部为永安乡东村;清后期西北部为永安乡牛头里(村),东南部为长安乡东村。
解放前夕,镇中部属复泰、大同乡,西北部属松滋莲花、胡颈乡,东南部属南平镇。
1949年属申津渡区(东南部属城关区)。
1952年分属一、三区,1955年为东港区(松滋胡颈、莲乡划入),设东班镇,1956年分设为镇河、大学、太平、复兴、双河5乡,1958年为东港人民公社(东南部双河乡划入),19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舜帝南巡,娥皇、女英二妃追寻于洞庭,后二妃溺水湘江,魂游洞庭,翠竹为之伤悲,一夜间,竹茎上血泪斑斑。于是,人们称茎上有血色泪痕的竹子为“斑竹”。这…[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胡姓人家在此地做生意,后来形成一个小集市,称为胡家场。社区名称缘于此。民国时期-1954年属松滋县胡颈乡。1955年为大学乡机关驻地。195…[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曾有两座古代石桥,故名双石桥,遂成地名,村名缘于此。民国时期至1954年属松滋县莲花乡。1955年属东港区为三合、高农、东河农业社。1958年为东…[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陈姓地主六十大寿时用礼金做了两件事,在此建一座石桥和修陈家祠堂,桥建成后称寿祠桥,后成为地名,村名缘于此。明、清属牛头村(里)。民国末属大同…[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此地湖泊莲花遍布,湖岸边土堤一带故称“莲花垱”,后成为地名,村民缘于此。民国时期至1954年为松滋县莲花乡。1955年为东港区镇和乡莲花农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松西河中间有一沙滩,逐年积沙,河流不畅。后洪水猛涨,一夜之间将沙泥冲散,故称为沙口子,后为地名,村名缘于此。民国时期至1954年属松滋县莲花…[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此地有一庙名黄雀寺,明建文帝朱允炆路过此庙夜宿并留有诗文,遂改为天子庙,村名沿用之。明国时期至1954年属松滋县莲花乡。1955年属公安县东港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世纪50年代,此地北耳湖与南耳湖之间有一条长约10里得土堤,人们称土堤为“埂”,故名长埂堤,以此为村名。民国时期至1954年属松滋县莲花乡。195…[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此地有几家杂货铺、一家榨房,形成街道,因街道上有学堂,故名学堂街。村民委员会名称由此而来。清末属牛头里(村)。1946年属大同乡。1949年…[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合并生产大队时,以原民全和大美两个生产大队名称中各取一字组成大队名称“全美”,后续为村名。明、清时属牛头里(村)。民国末时属大同乡。1950年,为东港…[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距今200多年前,有伍氏兄弟在此建房定居,发展工商业,后形成集市,称伍家场,毁于清道光年间大水,村名源于此。明、清时属牛头村(里)。民国末期属复泰乡。…[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鹅支河堤旁住车姓人家,因而得名车家垱,村名缘于此。明、清时属牛头里(村)。民国末期属复泰乡。1949-1954年先后属申津渡区、七区、三区。…[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02年,东剅村、东兴村合并,原村名第一字都为“东”,故新村名为双东。民国末期属复泰乡。1949-1954年先后属申津渡区、七区、三区。1955年为…[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桥位于复兴垸中部,故称中复桥,后写成“中伏桥”,村名缘于此。明、清属牛头村(里)。民国末属复泰乡。1949-1954年先后属申津渡区、七区、三区。1…[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松西河流经此处,激流冲刷护岸岩石,如公鸡啼鸣,方圆数里得闻,因而这段堤得名鸡公堤,村名缘于此。明、清属牛头里(村)。民国末属复泰乡。1949-195…[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基本信息鹅支河南岸一咀尖上,人们于此观看水流和往来商贾船只,故此地称观流咀,后将“观”写为“关”,因此称为关流咀,村民委员会名称缘于此。明、清属刀环村…[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洈水(孙黄河)东流港关,此处有苏姓人家设渡,故名苏家渡,遂成地名,村名缘于此。民国末属南平镇。1949年属城关区维新乡。1955年属金狮区双…[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此处修筑一挡水堤,称大堰,堤边湖泊中莲花盛开,故称“花大堰”,后演化为“花园”,村名缘于此。明、清属东村,民国末属南平镇。1949年属一区(南平…[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杨家沟村和鹅颈湖村合并而成,杨家沟取“杨家”两字,鹅颈湖取“湖”字,故名。2018年合村并组,杨家沟村村民委员会和鹅颈湖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杨家湖村村…[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汴河村与长生观村合并而成,长生观村取“长生”两字,汴河村取“河”字,故名。2018年合村并组,撤销长生观村村民委员会,汴河村村民委员会和长生观村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老地名跃进闸命名。2018年合村并组,南池口村村委员会和碾子沟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跃进闸村村民委员会,隶属斑竹垱镇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同和村有老地名双河场,此村由杨家码头村与同和村合并而成,故名。2018年合村并组,撤销同和村村民委员会,杨家码头村村民委员会和同和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