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朱口镇 | 隶属:太康县 |
行政代码:411627104 | 代码前6位:4116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2.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2万人 |
人口密度:约72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该村原名葛岗。北宋建隆年间运粮河经过此地设渡口,有名叫朱华者在此摆渡为生,称朱华村,后成集称朱家口集,简称朱口。
荣誉排行: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朱口镇为2020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基本介绍:
朱口镇位于太康县东,距县城23公里.许(昌)商(丘)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该镇南北宽14公里,东西长8公里,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78公顷.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涡河等16条干支渠交叉遍布全镇,灌溉条件十分优势,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水平历来较高。
朱口镇现辖52个行政村,168个自然村,365个自然村,365个村民组,现有人口8.2万人,2.1万户.该镇是农业大镇,生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红薯、花生、小辣椒等,素有""粉条之乡""的赞誉.2001年全镇粮食总产量66135吨,棉花总产量2972吨.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2亿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
1958年成立朱口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朱口乡。
1987年改置朱口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朱口原名葛岗。北宋建隆四年(963)运粮河经此设渡口,明嘉靖三年(1524)有叫朱华者在此摆渡,于是葛岗变成了朱口,由朱口分出,因位置靠东,故取名朱口…[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十四年(1417)有一顾姓携家人迁此建村,因顾姓发展较快,人口较多,取名大顾。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大顾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同治四年(1865)有石姓人在此建村修寨,取名石寨。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石寨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11月更…[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四年(1406)郭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取村名郭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郭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11月…[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李姓村民迁此落户建村,在此开园种菜为生,取名李菜园。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李菜园生产大队,属朱…[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六年(1408)有几户秦姓人在此建村居住,因村庄较大,故取名大秦。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大秦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正德元年(1506)有一李姓从外地迁此居住,后渐成村落,取名李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李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正德四年(1509)牛姓村民迁此并落户建村,后人口增多,取村名牛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牛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元年(1644)汪姓村民迁此落户建村居住,取村名汪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汪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1…[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十年(1412)查姓村民迁此居住建村,取村名查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查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11月…[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成化四年(1468)宗姓村民迁此落户建村,为防匪患,修有寨墙。因村较大,取村名大宗寨。后演化为大宗。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十年(1531)甄姓村民迁此建村,后人丁兴旺并发了户,在村内建有楼房,取名甄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甄楼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元年(1522)乔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后人口增多,取村名乔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乔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乾隆四年(1740)有一刘姓人迁此居住后形成村落,取名刘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刘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冯异岗村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崇祯十年(1637)有一周姓人迁此建村,取村名周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周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11月更…[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二十年(1541)张姓人迁此建村,故名张庄,又因此村有一个人身居高官,后改名老官张。1949年后因王庄与双黄楼村落连接,在老官张附近,改名为新张…[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元年(1573)有位名叫朱大千的人从外迁此居住,渐成村落,取村名朱大千。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朱大千生产大队,属朱…[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嘉靖九年(1531)崔姓迁此建村居住,村中有许多小巷子,故取村名崔胡同,后演化为崔古同。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崔古同生…[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年间张姓从外地迁此建村定居,在村内盖有一座小庙,取名张小庙。后因人丁兴旺村落较大,更名为大张。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弘治二年(1489)有李姓迁此定居,并修建一座庙堂,名二郎庙。因与马头镇的后庙接邻,故取名为前庙。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三年(1646)曹姓村民从曹店迁此建村居住,取村名曹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曹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马庄。后曹姓人山西洪洞在此开店营生,并逐年增多,马姓人外迁,故改村名为曹店。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曹店生产大队,属朱…[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老仁村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六年(1649)陈氏迁此建村,故称陈庄。后因重名且村靠铁底河,地势低洼,故更名为洼陈。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洼陈生…[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弘治元年(1448)石姓从外地迁此建村居住,后因人丁兴旺村落较大,取村名大石。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大石生产大队,属朱…[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十九年(1599)有一户赵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因在周围村庄人缘较好备受尊重,称此村为赵斋公村。后更名为赵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弘元年(1488)韩姓村民在此建村,盖了许多楼房,取名韩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韩楼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顺治元年(1644)有一个叫王成的人,逃荒到此地并烧窑卖砖为生,后村民呼此村为王成窑,后演化为王窑。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年(1387)李姓迁此居住,此地原是一片芦苇荡,取村名芦李。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芦李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正德四年(1509)有朱姓在此建村居住,后来村子逐年扩大,取名大朱。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大朱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三十年(1691)陈、李两姓迁此建村居住,取村名陈和李。后李姓人丁兴旺,更名为二李。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二李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十年(1671)焦姓从外地迁此居住,后形成村落。取名焦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焦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周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元年(1572)原是一片枣树园,后因躲避战乱周姓迁此居住,修寨筑墙,取名周寨。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杜姓村民在此建村,因村内有座祠堂,故名杜堂。后杜姓绝,廖姓迁入,村名仍为杜堂。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五年(1666)有一刘姓富户携家人迁此建村居住,后人丁兴旺,楼房林立,取名刘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刘楼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十年(1422)李姓村民迁此建村,因村庄面积较小,取村名小李。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小李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元年(1644)有代姓人在此建村,因村庄临河,村头修了一座火神庙,故名代火神庙。文革时破四旧更名代河。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宿弥寺村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六年(1716)邓姓迁此建村居住,取村名邓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邓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3年11月更名…[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元年(1644)谢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荒坡较多,取村名为坡谢。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坡谢生产大队,属朱口…[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小王庄。清乾隆六年(1741)孙姓到此地烧窑,后王姓人丁衰落,孙姓人兴,村名便改为孙窑。后演变为孙尧。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二十年(1543)蔡姓迁此建村居住,后因人丁兴旺,取名大蔡。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大蔡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8…[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咸姓村民迁此择地定居,后人口增多,取村名咸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咸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十一年(1831)有几户王姓从大王庄外迁此地定居,取名小王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小王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元年(1522)杨姓人迁此建村,后来修关帝庙一座,取名关庙杨。后关帝杨更名为大杨。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关庙杨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二十年(1802)有几户连姓人家落户此地,后人丁兴旺,取村名连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连庄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六十年(1795)邱姓村民迁此落户建村,取村名邱庄。后因人丁兴旺村落较大,一分为二居北,取名后邱。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详细]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元年(1403)有一卢姓迁此建村居住,因人财两旺,村庄越来越大,故取名大卢。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大卢生产大队,属…[详细]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朱口原名葛岗。北宋建隆四年(963)运粮河经此设渡口,明嘉靖三年(1524)有叫朱华者在此摆渡,于是葛岗变成了朱口此名,在镇西,取名朱口西。1949年…[详细]
区划代码:~25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元年(1522)王姓村民迁此建村,因村内每逢单日有集市,取村名为王集。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王集生产大队,属朱口公…[详细]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六年(1408)有窦姓人在此建村居住,取村名窦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九区(朱口)。1958年8月成立朱口西生产大队,属朱口公社。1979年分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