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杨庙乡 | 隶属:太康县 |
行政代码:411627201 | 代码前6位:4116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97.7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32万人 |
人口密度:6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批居民在此处修建了一座佛爷庙。有一只羊半夜常在庙顶大叫便传此庙为羊叫庙”。清咸丰四年(1854)修寨,将周围几个村庄筑入寨内合为一大村,取名杨家庙,后演变为杨庙。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杨庙乡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0年9月,杨庙乡被确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基本介绍:
杨庙乡位于太康县境东北部,辖区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1.5公里,总面积7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9万亩,1.2万户,4.9万人,人均纯收入1990元。民太公路纵贯贯境内,西临106国道。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历史悠久。乡人民政府驻地杨庙集,明朝称“杨家庙”,是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粮》的发源地。境内有孔子弟子陈子勤的墓葬,八岁孔半桥遗址。子勤墓属省级保护文物。
近年来,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总-“-”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本乡实际,本着“求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原则,充分发扬""团结奋进.
文化旅游:
子禽墓位于太康县城北杨庙乡子禽墓村内。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子禽墓高2米,周长40米,墓冢为圆锥形。座落在一个土岗上。土岗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清乾隆9年(17
历史沿革:
1948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
1958年成立杨庙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杨庙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批居民在此处修建了一座佛爷庙。有一只羊半夜常在庙顶大叫便传此庙为羊叫庙”。清咸丰四年(1854)修寨,将周围…[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白沙岗。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孔姓从太康芝麻洼孔寨搬迁此地。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悬富,建楼数间,修筑寨墙,故名孔楼寨,1947年更名为孔…[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三年(1877)从吕寨移至此地,名新吕庄,因年久而演变为吕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吕庄生产大队,属杨庙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葛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于太邑县南马鞍寺北二里东葛堂定居,当时兄弟四人,朝延不容同居,于1487年分一支迁往太…[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杨庙西北2.5公里处,且距铁佛寺、杨庙都是五里地,村民多姓张,该地并列有三个张姓村,该地…[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批居民在此处修建了一座佛爷庙。有一只羊半夜常在庙顶大叫便传此庙为羊叫庙”。清咸丰四年(1854)修寨,将周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候叫“自来村”,有祁,辛,葛,王四姓,这祁姓人多,村名改成祁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祁楼生产大队,属杨庙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元年(1573)来祖韩宏由县西毛堂逃荒于此安家落户,因距杨庙4里地,故名称“四里桥”。清末更名为韩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当时有肖、曹两家,取名为肖曹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属杨庙公社。1983年成…[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四年(1647)王姓家族由杨庙南街移居此地,因人多,村子大,故取名大王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大王庄大队,属杨庙…[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马、李、席三姓居住此地,马姓来的最早,且人多,故取名马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庞氏家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移此地,并且建有楼房,故取名为庞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成立后店大队,属杨庙…[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庞氏家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移此地,并且建有楼房,故取名为庞楼。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成立后店大队,属杨庙…[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陈氏族谱》记载,孔子的学生陈子禽之墓在西北1公里处,故取名陈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陈庄生产大队,属杨庙公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初有卧龙岗之称,刘秀走南阳经过此地,得名为转龙店,据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的庙碑载为“砖笼店”。后来人多,部分村民迁北边建新村,称后店,改称前店。…[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批居民在此处修建了一座佛爷庙。有一只羊半夜常在庙顶大叫便传此庙为羊叫庙”。清咸丰四年(1854)修寨,将周围…[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留张村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杨庙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来祖原居山东省济南府,因遭劫难迁居此地,取名为梦臣村。后因李自成在东西两村安营扎寨,借此更名为军营。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耿姓迁此建村居住,取名为耿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成立耿庄生产大队,属杨庙公社。1983年更名为耿庄村民委员会,属杨庙乡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村庄规模较小,故取名小祁。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小祁生产大队,属杨…[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批居民在此处修建了一座佛爷庙。有一只羊半夜常在庙顶大叫便传此庙为羊叫庙”。清咸丰四年(1854)修寨,将周围…[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兴隆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王姓迁此定居,人口逐渐增多,且位于铁底河拐弯处,故取名为王湾。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杨庙西北2.5公里处,且距铁佛寺、杨庙都是五里地,村民多姓张,并列有东张,中张,西张。该…[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候建有一座庙,红砖红瓦全是红色,初一十五烧香者很多,时间长久村名演变成洪庙。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洪庙生产大队,属杨…[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牛庄: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移此地,以姓定村名叫牛庄。王庄:元代末年一姓宋的大户,在此建村,取名宋庄。后来姓王的一户也来到此地安…[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杨庙西北2.5公里处,且距铁佛寺、杨庙都是五里地,村民多姓张,并列有东张,中张,西张。该…[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该地建有一寺院,内有三尊铁佛,因此而得名铁佛寺。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铁佛寺生产大队,属杨庙…[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当时一位老人很爱种花,并在花园的周围全都栽上格针树,以保护园中花草,故取名为格针园。1949年属太康县…[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七年(1668)原是东刘庄和西黄庄两个庄组成,李姓家族移入后,李姓逐年增多,刘黄两姓逐年减少,邻村又都小于此村,故取名李大庄。1949年属太康县…[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碑文记载,原住三里孔1公里处,原名孔寨因遭劫,村庄被烧,人口死亡多半,余户柳姓较多,后搬到此处,取名柳庄。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该地挖一条小河,很多居民迁居此地,故取名小河。1949年属太康县第三区(王集)。1958年8月成立小河生产大队,属杨庙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