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薛吴村乡 | 隶属:南宫市 |
行政代码:130581204 | 代码前6位:130581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9 | 邮政编码:054000 |
车牌代码:冀E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4万人 |
人口密度:50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镇、3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据传,此处原为吴村地,明永乐二年(1404),薛英由山西平阳府普文村椿树胡同迁此落户,遂名薛家吴村。明末,董、张两姓相继迁来落户,改名董薛张家吴村。清末,董氏独立成村,分为董、薛两吴村。民国末年,董、薛两吴村合并,简称薛吴村,沿用至今。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薛吴村乡上榜。
2021年11月,薛吴村乡被认定为2021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机械制造产业名镇)。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薛吴村乡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薛吴村乡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薛吴村乡为2018年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名镇河北省毛毡产业名乡。
基本介绍:
薛吴村乡位于南宫市东南方25公里处,全乡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达3.4万,耕地面积8.3万亩,全部实现水利化,属农来型乡,70%的耕地用于棉种植,棉花面积及产量均占南宫市的十分之一,其余土地用于小麦及其他农作物生产。同时近年来以邢吴、彭吴两村为主的大棚菜生产具一定规模,棚数已达到114个,生产的错季蔬菜远销石家庄及周边地区。
该张人杰地灵,人文环境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东业,同时该乡交通便利,308国道,青银高速公路从乡域通过,乡辖区内村村道路硬化,是经商办厂上企业的沃土,03年全乡招商引资580万元。凡来该乡上项目办企业的外商都提供零地价场地,并与工商税务部门协商前三年减
历史沿革:
1953年始建薛吴村乡,辖薛吴村、关吴村、鞠吴村、李吴村、王吴村、孙吴村、邢吴村、张吴村、国吴村、祁吴村;1956年9月阎吴村、东双庙、西双庙、郝家屯、马家屯、城庄、大侯并入;1958年9月并入垂杨人民公社;1959年建立薛吴村管理区;1961年4月改建薛吴村人民公社;1984年3月复建薛吴村乡;1996年郝家屯乡、红庙狼冢乡并入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据传,此处原为吴村地,明永乐二年(1404),薛英由山西平阳府普文村椿树胡同迁此落户,遂名薛家吴村。明末,董、张两姓相继迁来落户,改名董薛张家吴村。清…[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1403~1424),祁氏自山西洪洞县迁至国家吴村落户,清初改村名国祁谢吴村。后祁氏繁衍人多,于清末独立成村,取名祁家吴村。不久又迁来刘氏…[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张青、张宏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因此处原为吴村地,故取名张家吴村。民国时期简称张吴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此村原名吴村,为吴氏世居之地。明永乐二年(1404),国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落户,取名国家吴村。后祁、谢二氏相继迁来落户,遂称国祁谢家吴村。清末,…[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原为吴村地,明永乐三年(1405),关从礼由山西乐平县享堂村迁来落户,遂称关家吴村。民国年间简称关吴村,1948年谢吴村并入该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彭祥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落居,因此处原为吴氏世居之地,故名彭家吴村。清初,邢、樊二姓相继迁来落户,遂称彭邢樊家吴村。清末,邢、樊二…[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邢氏家谱记载:清顺治元年(1644)二月,邢上起自灵寿县朱石村迁至彭吴村落居,后邢氏人口繁衍,于清末独立成村,取名邢家吴村。民国时期简称邢吴村。19…[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孙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十六年(1418),孙武永自山东维县高庄迁入南宫县张马村,又到鞠家吴村居住。后孙氏人口渐多,于清朝末独立成村,取名孙家吴村。民国…[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元年(1368),王福礼自山西洪洞县迁来,于吴村附近落户,取名王家吴村,后王氏人口渐多,于清朝初期分为前、后王家吴村两个村。民国年间两村合并,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李氏自山西洪洞县迁至冀县,六世李延臣与其妻沙氏从冀县迁于王家吴村附近定居。后李氏人丁兴旺,独立成村,取名李家吴村。民国时期,简…[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初,鞠彦青自山东庆州府迁此定居。不久,郑、吴二姓从王吴村迁来落户,遂取村名鞠郑吴村。明永乐年间(1403~1424),孙、冯二姓从山西洪洞迁来,…[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田氏家谱记载:田苗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鼓儿圆村迁至永年县,后到威县,五世孙田保兄弟3人,又从威县迁于此处定居,以姓氏命名田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末明初,此村北是一个繁华的集镇,人称镇店。明成化年间(1465~1487),镇店被洪水淹没,幸存者迁至镇店南侧建村,取名镇南村。民国时期改名镇南。1…[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末明初,此村北是一个繁华的集镇,人称镇店。明成化年间(1465~1487),镇店被洪水淹没,幸存者迁至镇店南侧建村,取名镇南村。民国时期改名镇南。1…[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原名姚李屯,为姚、李两姓世居。明初,郝春从山西榆次县郝家堡迁来。明末逐渐发展成大户,改名郝家屯。…[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碑文和庙钟记载:明代村名为陈杨周,因陈、杨、周三姓世居而得名。后曾计划在村四周建土城墙。虽未实现,但村名改为城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唐代有一“大侯官”率兵南征,曾宿营该村,故名大侯。…[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庙钟记载;此村原名郭孙屯,因郭、孙两姓世居得名。燕王扫北后,人亡烟消。马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马姓渐旺,改名马家屯。…[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原有关公、菩萨二庙,故名“双庙”(道光《南宫县志》作双庙吴村)。民国时分为东、西两个村,此村居东,名东双庙。…[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此村原有两个庙宇:关公庙和菩萨庙,故名双庙(道光《南宫县志》作双庙吴村)。民国时期村域渐广,从中街分开,为东西两个村,此村居西,名西双庙。…[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范德自山东泗水县迁此建村,取名范庄。后范氏蕃息人多,村以溹泸河为界划为大、小范庄两个,此村较大,名大范庄。…[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甘仁义、甘仁礼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红庙狼冢北建村,以姓氏取名甘家狼冢,后简称甘狼冢。…[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1403~1424),侯氏移民在红庙狼冢村北建村,以姓氏取名侯家狼冢,后简称侯狼冢。…[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原为张樊村,因世居张、樊二姓而得名。明初李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至张樊村西头落居,渐成村落,取名李家张樊。民国时期简称李张樊。后演变为李张凡。…[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庙磬记载:明初于化龙、于化振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先居马河涯,后又迁到张樊村南立庄,取名于家张樊。后孙姓迁来。人丁兴旺,至清末改村名为孙张樊。后又…[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原为张樊村,因世居张、樊二姓而得名。明初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至张樊村西头落居,渐成村落,取名张家张樊。民国时期简称张张樊。后演变为张张凡。…[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明初村民祁案修,喜爱武艺,拳术高超,外号飞毛腿,曾在村中摆演武场,后以此取名演武村。…[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徐先吾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徐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杨姓,在红庙狼冢村东定居,称杨家东头。清代该村独立,取名杨家头。…[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自古以来为交通要道。据传,此处原有烽火台,群众称为狼烟墩、狼冢。烽火台前建有关帝庙,因墙为红色,又称红庙。明永乐二年(1404),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名朱家庄,因居朱姓而得名。明初马成携子从北京石槽村迁来,其中一子在此定居,因种菠菜,取名“菠菜马家庄”,后简称马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王勤从山西洪洞县大桑树村迁到此地定居,取名王家庄。民国时期改为王家村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落居,后人丁兴旺,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郁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孟严元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孟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重名村,改为小孟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红庙狼冢村的朱、王两姓在此开店,人称“狼冢店”。后有马家村马成的5个儿子在此落户,渐成村落,即以狼冢店为村名,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