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苏村镇 | 隶属:南宫市 |
行政代码:130581100 | 代码前6位:130581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19 | 邮政编码:054000 |
车牌代码:冀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8.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45万人 |
人口密度:50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苏廷魁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取名苏村。后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阎百川、阎百万兄弟及马、贾、孟、张等姓。后阎姓人丁渐旺,改村名为阎苏村。清代复名苏村,沿用至今。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河北省爱卫办命名苏村镇为2022年度河北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苏村镇位于南宫市西部,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816亩,有5990户,24517人。200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2281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初步形成了苗木种植、辣椒种植、棉瓜间作、良种繁殖和食用菌栽培等特色产业。
在乡镇企业发展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动员苏村、大村、南便三乡镇在石经商大户回乡投资办厂,取得了明显成效。苏村音像电子城就是实施“引凤还巢”工程中绽放的一朵鲜艳的奇葩。
苏村音像电子城座落于南宫市区西部,设计入城企业、门店100家。该电子城主要依托南方技术优势,
历史沿革:
1953年7月始建苏村乡,辖苏村、大家村;1956年9月南贾城、北贾城、徐达、铁佛头、车坊、贾侍郎、尹昌村、小村、德演宫、冯村并入;1958年9月南便村、北便村、丰家庄、杨家庄、小马村、横挡照并入;1961年改建苏村人民公社;1984年改建苏村乡;1985年4月建为苏村镇;1996年陈村乡并入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永乐二年(1404),苏廷魁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取名苏村。后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阎百川、阎百万兄弟及马、贾、孟、张等姓。后阎姓人丁渐旺,改村名为阎苏…[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苏一村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苏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二年(1404),苏廷魁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取名苏村。后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阎百川、阎百万兄弟及马、贾、孟、张等姓。后阎姓人丁渐旺,改村名为阎苏…[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苏三村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苏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此村约建于元代,当时此处西有庄家井村,东北有青龙背村。一场瘟疫流行之后,两村幸存’7户,迁于今址,后渐成村落。传说当时村中有人在京城看到一古钟,上写“…[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元代此处有李家庄、蒋家庄、陈家庄3个小村,因盗贼猖獗,小村常遭洗劫。明洪武初3村合并,取名大家村,以示乡邻和睦,力量强大。永乐三年(l405),贾亮、…[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该村建于元代,为宁、梁二姓世居之地。明洪武元年(1368)夏,明将徐达率军北进,曾在此扎寨整军,后人以此取名徐达寨。建国后简称徐达。…[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南北朝时期,此处有一座用以防御的小城堡。蒋、王、刘、李四姓世居于城堡南、北两侧,崇之为“佳城”。世经历代,城堡渐为废墟,“佳”演变为“贾”。明永…[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明代以前此处有白佛堂和拳家庄两个小村。明初,洪水泛滥,冲来一个铁铸佛像头,两村合并后,取村名铁佛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贾城来历见南贾城。明永乐三年(1405),尹能、尹全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同刘、李二姓居于城堡北侧,取村名为北贾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名原为抬头庄,世居贾氏和赵氏。明末村民耕作时,发现唐代贾侍郎墓,以此改村名贾侍郎。…[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庙钟记载:此村始建于元代,为尹代祖居之地,原名尹家村。明初,一僧人避难至此,被尹氏留宿数日,后人称之为尹藏村。明永乐三年(1405),范广自山西洪洞…[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末,冯氏先祖冯义建村于今村东北2.5公里处,取名冯义寨。元至正三年(1343),村庄遭洪水洗劫,迁于今址。明初,葛、刘、庞三姓相继迁来落户,遂称葛刘…[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元时期,陈氏世居此地,以姓氏取名陈村。陈氏历代人口不旺。明永乐三年(1405)菅珍与妻高氏携其四子,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遂改村名为菅陈村。据传,菅…[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代村西有一条南宫至真定府的大道。清道光十六年(1836),王氏兄弟从横党照迁于此处为乞家财主种地。不久又有杨、冯、张姓从邓庄、陈村迁来,在道北…[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此村附近即无旧城遗址,亦无寨墙痕迹。相传村南原有一条河,因水湍浪涌,取名浪头城。后“浪”字演变为近音“拦”,即名拦头城。…[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王、周两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取名王周屯。民国时期,村域延伸,与刘家屯融为一体,称王刘周屯。后王氏人丁兴旺,改名王家屯。19…[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栗聪、栗明兄弟二人,在此定居,取名栗家屯。后从山西洪洞县相继迁来梁、董二姓,遂称栗梁董。民国时期称栗梁屯。19…[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名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明初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来时,村南有条北去的河流,正好被村横挡着,只得绕村北上,村即名横挡着;二是黄巾起义军路过此地,正值关羽…[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此处原有一条河,河西岸有一码头,明永乐二年(1404),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高可德、高可义兄弟及张、赵等姓,居于码头对岸。因村域较小取村名小码头。后…[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此处原有一条河,河西岸有一码头,明永乐二年(1404),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高可德、高可义兄弟及张、赵等姓,居于码头对岸。因村域较小取村名小码头。后…[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丰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后渐成村落,以姓氏取名丰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杨氏兄弟三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来,老二在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取名杨家庄,因位于县城西,俗称城西杨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定名西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