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坝镇 | 隶属:仁怀市 |
行政代码:520382108 | 代码前6位:520382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51 | 邮政编码:563000 |
车牌代码:贵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2.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76万人 |
人口密度:约45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大坝镇,大坝镇因境内有涂家坝、五岔坝、簸箕坝、朱土坝,四坝合称大坝得名。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大坝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基本介绍:
大坝镇位于仁怀以北,距市区35公里,388县道贯穿全境,交通方便。全镇面积82.7平方公里,辖7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37620人,8240户,耕地面积26500亩,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88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0元,镇中心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经济、文化中心。大坝镇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大镇,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高梁、小麦,是仁怀有机农业基地镇。大坝镇水果业较为发达,盛产李子、柑橘、梨、杏子、枇杷等水果,2003年果产量达4046吨,成为大坝镇农民收的又一主要支柱。大坝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旅游是大坝镇的旅游资源项目。大坝镇抓好西部大开发契机历届党委、政府班子始终坚持全面、协调,
历史沿革:
明、清朝时期,大坝镇境域分属仁怀县安罗里、遵义县大溪里。
民国四年(1915年),属仁怀县东区。
1950年8月,属第七区。
1955年,改称大坝区。
1958年10月,大坝区改公社。
1984年5月,改大坝乡。
1992年,改大坝镇。
--人口总数:7436人农业人口:1435人非农业人口:6001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40.0亩 --主要民族成…[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簸箕坝自然村而得名。1952年民主建政属大坝乡七村,1953年为文化乡的五个居民组,1958年为簸箕坝大队,1961年当坝大队并入,1981年分建当…[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红阳自然村命名,蕴含“阳光普照大地”之意。1952年民主建政属大坝乡五村,1953年属青龙乡的四个居民组,1958属大坝公社天桥大队,1964年属银…[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五岔自然村而得名。1952年民主建政属大坝乡第二行政村,1953年为五岔乡的五个居民组,1958年为五岔公社五岔大队,1984年为五岔乡五岔村,19…[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小耳沟自然村而得名。1952年民主建政属水塘乡六村,1953年为隆盛乡第六村民组,1958年公社化时命名为联丰大队,1998年更名为小耳沟大队,20…[详细]
岩坪村901户,人口4281人,村民小组7个,耕地面积2600亩,其中田1200亩,土1400亩,岩坪村面积5平方公里,四界,东抵高大坪乡,南抵苍龙办…[详细]
新田村位于大坝镇西北角,东与高大坪乡比邻,南抵大坝镇红阳村,西接火石岗乡,北与桐梓河接壤,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0余亩,总人口8200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