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城关镇 | 隶属:文县 |
行政代码:621222100 | 代码前6位:6212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唐建中三年(前782),以旧城在平地,窄小难守,遂移治于故城东四里高原上,即今城关镇所在。因为是州县治地所在,故名。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城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城关镇,位于文县中部、白水江中游。东接尚德乡,南靠上丹乡,西邻铁楼、石坊乡,北连桥头乡。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15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镇政府驻双桥街,县城海拔940米。
全镇辖辖1个居民委员会,17个行政村(城关、滴水崖、关家沟、申家坡、园茨头、贾昌、刘二坝、凡昌、干沟坪、刘家咀、金条山前山、金条山后山、大渡坝、高崖、西元、白衣坝、鹄一坝),64个合作社,49个自然村,3602户农户,14694人,劳动力9091个。有11个行政村(城关、白衣坝、鹄一坝、大渡坝、西元、申家坡、高崖、贾昌、园茨头、凡昌、刘儿坝)坐落在白水江两岸,2个行政村(刘家咀、干沟坪)位于白马
文化旅游:
火烧关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文县城关镇滴水崖村。遗址分布在关口东西两面绝壁,其中东面呈四层分布。现存栈道孔63个,摩崖石刻1处。每孔长约35厘米,高约30厘米,深约20厘米。关口以西有1摩崖石刻
历史沿革:
西汉、东汉期间设置阴平道。
三国、两晋为阴平郡。
南北朝时期设置国。
此后(前581-1371)七百九十余年间,割据纷争,道、郡、国、州时设时废、时撤时立。
明代降州为县,所城设置千户所(驻军)。
明成化六年(1470)建县城(驻文官),后清代,民国至今一直为县治。
城关地区的政区设置随着县政府的建立而确立,城关镇在明代时期县以下政权机构名称为“里”;清代设置“坊”,所县二城共设八坊(文明坊、承流坊、迎恩坊、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2002年析城关村东部白水江北岸部分区域及高崖村白水江南岸部分区域设立东坝社区。因社区居委会管辖区域位于文县城区东部白水江两岸,故名。2002年进城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2002年从城关村析设县城社区,因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主要位于文县县城中部、县城中街南北两侧,故名。2002年进城人口增加,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经…[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2002年从城关村析设,因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主要位于所城北街周围,故名。2002年进城人口增加,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经县政府批准,民政局考察,设…[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2002年从城关村析设,因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主要位于所城南街周围,故名。2002年进城人口增加,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经县政府批准,民政局考察,设…[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近年来,金条后山村简写为了后山村。以相对方位得名。北为前山村,南为后山村。聚落位于前山村南部的山坡上,呈散状分布。1949年解放后属兴文区辖。1955…[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朝时有刘姓定居于此,清雍正年间,居民点自然分成了两处,故称刘二坝。1949年文县解放后属兴文区辖。1953年6月,全县划为9区70乡,属兴文区园茨头…[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朝中期因开发礬山之礬(矾)矿,熬制皂礬,用于染布定色而闻名。当时生产的皂礬、因质量优良,经营诚信,远销邻近州、县。因而礬(矾)厂成为村名。清朝早期皂…[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元茨头,曾名园地头,口口相因为读音相似,后来叫为元茨头。民国29年(1940)全县划分为2镇11乡103保,今元茨头村属尚德乡第七保。1953年6月,…[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贾昌原名金昌,因村内有一长沟,相传蕴藏丰富金矿,可是许多人前去开采却一无所获,便唤做“假昌”,后来慢慢演变为“贾昌”。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县城城区而得名。1955年10月废城关街设城关镇后属兴文区城关镇。1958年12月成立城关公社,为城关公社城关大队。1961年公社划小,仍为城关…[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高崖,也叫高崖头。传说古时个外地人在县城游玩,看见县城对面山坡上住着几乎人家,便说那些人住在高崖上怎么生活,旁边人解释说靠种地生活,后来慢慢就叫做高崖…[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滴水崖,因其村口有一山崖,溪水经此崖一泻而下,形成文县八景之一的晴霓瀑布,故名。滴水崖历史悠久,早期由白马氐人居住,三国时期从武都道文县的阴平古栈道即…[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关家沟,在元蒙以前,由白马羌氐族居住,是武都通往文县的必经之路,古阴平栈道,途经尖山沟、风水岭、火烧关、关家沟而抵阴平古城。此处三面环山,中间有一狭沟…[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石家坡,因居住在山坡地带,坡陡路窄,多是石头,所以人们称为石家坡。解放后,改石为申,更名为申家坡。1949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解放以前名为代头坝,由于交通便利,在小溪坝以下靠渡船,故更名大渡坝。1949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今大渡坝村属兴文区。1954年4…[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说有一种鸟,形状硕大,白色羽毛,飞的高而快,常常出没本村,将美丽的羽毛遗落在此,故名。1949年属兴文区鹄飞乡。1955年10月鹄飞乡并入西园乡,属…[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白衣坝因村子对面山岩有一处山洞,洞中供奉有白衣菩萨,故名。1949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今白衣坝村属兴文区。1955年10月改建城…[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西园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内居民多数为刘姓,故称刘家咀。聚落位于刘家咀村北部白马峪河西岸,呈带状分布。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兴文区。1955…[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唐时为白马氐人居住地,宋朝以后白马氐人逐渐迁入铁楼,汉姓遂居在此。因村旁有一条狭沟,沟中无水,故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前山曾名耕田山,后叫金条山,分前山和后山,村名因地理位置而区分。近年来,金条前山村简写为了前山村。以相对方位得名。北为前山村,南为后山村。聚落位于前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