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街乡 | 隶属:景东县 |
行政代码:530823205 | 代码前6位:530823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9 | 邮政编码:676200 |
车牌代码:云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7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龙街乡因逢辰、戌日赶街(俗称龙街)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龙街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基本介绍: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东区者干乡,1940年为太平乡。1950年隶太忠区,1961年析设龙街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272.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860人(2017年)。有公路通县城,各村公所均通公路。辖南岸、东山、和哨、竹者、新平、邦庆、多依树、戈瓦、石垭口、小村、垭口、扎果、小龙街13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小麦、稻谷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烤烟。畜牧业以猪、黑山羊、黄牛为主。盛产核桃、木耳、花椒。境内有矿藏大理石、铅、锌、石棉等。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太平乡。
1950年1月,改太平区;同年5月,太平区撤销。
1958年6月,设立龙街区;同年11月,改龙街公社。
1984年4月,龙街公社改龙街区。
1988年初,龙街区撤区建龙街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在此设街,逢辰、戌日赶集得名。解放前为太平乡第三保;1950年为太忠区龙街村;1954年改为龙街乡;1958年与邦庆合并为小龙街大乡;1959年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年间在此地驻扎过兵,在垭口曾设哨所,办伙食,而得名伙食哨,后演变为和哨。解放前为文龙区第六保;1950年为文龙区第六村;1953年改为和哨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原文龙镇东部的大山上。解放前为文龙区第六保;1950年为文龙区第六村;1953年为文龙区东山乡;1958年归南岸乡;1959年改为东山管理区(归龙…[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南岸意为好吃的水。解放前为文龙区第五保;1950年为文龙区第五村;1953年改为南岸小乡;1958年改为南岸大乡;1959年改为南岸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最早居住的是竹姓和者姓两姓人,后用两姓的姓氏作为该地的地名,驻地大领岗,故名。解放前为太平乡第一保;1950年为太忠区第一村;1953年改为竹者…[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系1961年新建的行政单位,地势较平。解放前属太平乡第二保;1950年为太忠区邦庆乡一村;1958年归龙街大乡,同年底,为龙街公社邦庆管理区;196…[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邦庆意为石头地。解放前为太平乡第二保;1950年为太忠区第一村;1954年改为邦庆乡;1958年与小龙街合并为小龙街大乡;1959年改为邦庆…[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多依树较多。1950年为太忠区第二分社二分会;1953年属龙街乡;1958年改为多依树管理区;1961年合并为小龙街公社;1968年改为多依树大…[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戈瓦意为白藤花蓬,驻地丁家村,故名。1950年为太忠区第二村;1953年改为戈瓦乡政府;1958年划归龙街乡政府,为戈瓦管理区;1961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4年体改时,从垭口划出7个生产队新增设小村彝族乡;1985年改为小村乡;1988年改为小村行政村;2000年改为小村村委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3月,成立太平区政府,垭口为区政府驻地;同年4月,太平区政府从垭口街搬迁到大水井;同年5月,景东县工委把崇明区的忠义乡划归太平区,太平区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基诺语地名,扎果意为黄牛果树棍之地,驻地周家村,故名。1950年属戈瓦、垭口乡;1959年从戈瓦、垭口分设成立扎果管理区;1961年改为扎果小公社;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