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鸣龙镇 | 隶属:西充县 |
行政代码:511325110 | 代码前6位:511325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17 | 邮政编码:637200 |
车牌代码:川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7万人 |
人口密度:65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鸣龙镇因境内的之文庙、集市皆为清初乡绅苏鸣龙捐建,乡人感其义举以其名为场名,故名。
基本介绍:
西充县辖镇。1940年置鸣青乡,1992年改鸣龙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尖山子、河脉桥、丝公山、宫斗山、白鹤庵、响水滩、佛尔河、宫子山、回龙观、回龙场、龙井沟、象岩寺、凉快垭、三合寨、猫儿山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兼产棉花、辣椒,养殖蚕、生猪。境内有县氮肥厂,升钟水利工程最大的宝马河渡槽坐落境内。
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属北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鸣龙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四指导区鸣青乡。
1950年,属义中区(三区);同年7月,析鸣青乡置青龙、鸣龙2乡,属青狮区(四区)。
1952年,属第八区。
1958年,改为鸣龙公社。
1967年,鸣龙公社更名红缨公社。
1981年,红缨公社更名鸣龙公社。
1984年,鸣龙公社改为鸣龙乡,属槐树区。
1992年9月,由鸣龙乡改为鸣龙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处有呈尖形的山,社区以山名。民国时期,为鸣青乡第1保。1950年,为鸣龙乡第1村。1958年,为鸣龙人民公社第1大队。1981年,为尖山子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处有外形似猫的山,社区以山名。民国时期,为鸣青乡第8保。1950年,为鸣龙乡第15村。1958年,为鸣龙人民公社第15大队。1981年,为鸣龙公社猫…[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丝公山:百姓在山上饲养蚕子。丝公山村。民国时期,为鸣青乡第2保。1950年,为鸣龙乡第3村。1958年,为鸣龙人民公社第3大队。1981年,为鸣龙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官斗山:山顶似官斗的山,故名。民国时期,为鸣青乡第3保。1950年,为鸣龙乡第4村。1958年,为鸣龙人民公社第4大队。1981年,为鸣龙公社官斗山大…[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曾系一小集市,场后山形曲折盘、盘旋,似龙回头。民国时期,为鸣青乡第6保。1958年,为鸣龙人民公社第10大队。1981年,为鸣龙公社回龙场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井沟即沟边雕刻一龙头,泉水从龙口流入井内,故名。民国时期,为鸣青乡第3保。1950年,为鸣龙乡第11村。1958年,为鸣龙人民公社第11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夏季风大,行人过此十分凉快。民国时期,为鸣青乡第13保。1950年,为鸣龙乡第13村。1958年,为鸣龙公社第13大队。1981年,为鸣龙乡凉快垭大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