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正源镇 | 隶属:蓬安县 |
行政代码:511323103 | 代码前6位:5113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17 | 邮政编码:637800 |
车牌代码:川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37万人 |
人口密度:57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正源镇因场址在江滨垭口上,原名望水垭,后因该场主街正对江水,更名为正源。
荣誉排行:
2019年12月,正源镇入选2019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基本介绍:
正源镇位于蓬安县西南边,距县城19公里,距南充市42公里,辖13个村,一个居委会,3896户,13700人,9930亩耕地。全镇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森林植被好,昼夜温差大,适合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和生长。
正源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每天有正源往返蓬安、南充两地的客运班车十多次,为了方便群众,逢场天还有集镇至各村的客运班车数趟,货运车辆更是如此。水上交通尤为繁忙,日有从南充、高坪等地开往正源的大、中、小型客、货运输汽船数艘。日客运量达1000余人,货物吞吐量8.6万吨,是南充市中部地区一个难得的“水码头”。
正源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邮电、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公用设施齐全。程控电话
文化旅游:
红豆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蓬安县正源镇西侧,距南充城区26公里、蓬安县城30公里。该村历史悠久,有古寺、元代石刻、明代墓室、王家大院、清代筑路碑、贞节牌坊、红豆古树等。景区内建有红豆山、
历史沿革: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时,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西乡正源场团。
民国二年(1913年),设正源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分为南充正源乡及蓬安正源乡。
1950年3月,设正源乡。
1952年,划归蓬安县。
1953年,分为正源乡和望江镇。
1956年,望江镇并入正源乡。
1958年10月,正源乡与中坝乡合并为冲锋公社。
1959年,冲锋公社更名正源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民国曾建正源乡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乡名为名。从1951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村地处嘉陵江岸之垭口上,站在这里可以望见嘉陵江而得名望江村,故名。解放前为正源乡八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正源乡八村,1958年为正源公社一…[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境内一山包上有巨石如牛,谓石牛山,故名。解放前为正源乡十六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正源乡石牛村,1958年为冲锋公社六管理区,1961年为正源…[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其生产发展,不断前进之意,故名。解放前为正源乡九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正源乡九村,1958年为冲锋公社七管理区,1961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村内有一山名为黄瓜梁,故名。解放前为正源乡太和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正源乡三墩村,1958年为冲锋公社八管理区,1961年为正源公社六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驻地檬子垭曾种植有红豆树,故名。解放前为正源乡十二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正源乡十村,1958年为冲锋公社十管理区,1961年为正源公社十…[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山梁一头大一头小,又比较平直,似天平秤一样,故名。解放前为正源乡七保。解放后,1952年民主建政为正源乡十二村,1958年为冲锋公社12管理区,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