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豆村镇 | 隶属:五台县 |
行政代码:140922103 | 代码前6位:14092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0 | 邮政编码:034000 |
车牌代码:晋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7万人 |
下辖地区:26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相传五代十国时送刘智远之子咬脐去汾州之窦老所居,因此得名。
刘知远(895年-948年),别名刘暠,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早年追随石敬瑭,曾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公元947年,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后晋灭亡。同年,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公元948年大赦天下…… 刘知远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豆村镇位于五台县北部峨盂山之东南,泗阳河河西岸,豆村盆地的中心。下辖68个行政村,人口24720人。地控五台县北关山要冲,乡下各村,以此处为交通要道,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该镇于农历七月进行牲畜交易约一月,俗称“七月骡马会”。有公路通往五台山、繁峙、代县、原平等地,交通方便。境内有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光寺,为唐建寺庙。境内有丰富的铁、铜、金矿资源。农业以玉米、土豆、小杂粮为主,玉米蛋白含量高于其它地区。;.
文化旅游: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南。据《清凉山志》记载,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寺院除几座墓塔外,全部被毁。唐大中十一年(857)由京都女弟子宁
寺沟塔,位于五台县豆村镇寺沟村北100米。据第三层塔碣记载,建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通高约15米,占地面积7.8平方米。 塔基平面六边形,高1.34米,径3.08米
高公功德塔,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北1000米的竹林沟内。坐北向南,平面六边形,束腰须弥座,占地面积9平方米。 塔身高1.7米。正面砖雕佛龛,内砖雕释加牟尼、阿难、迦叶像。佛龛之上嵌石碣1
古竹林寺遗址,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北1500米的山坳中。创始年代不详,据《五台县志》载:“唐代僧人法照曾入寺修行”,现毁不存,遗址分布面积1089平方米。1998年复建寺庙时,出土一批唐
历史沿革:
1958年属前进公社,1961年设置豆村公社,1984年置镇。
2001年原豆村镇、大石乡、原柳院乡、原李家寨乡四个乡镇合并为新的豆村镇。
豆村位于豆村镇中心地带,五台县东北方向,距县城25公里,距五台山风景名胜区42公里,地处五台山脚下,居泗阳河源头柳院、李家寨、大石三大沟系之中,北与繁…[详细]
小豆村位于豆村镇东南方向一公里处,北接西沟沟河,南邻西峡、汉岭,东邻泗阳、南坡,西交龙池,总面积6110.8亩,其中耕地面积2025亩,总户数450户…[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年间,此村居民田姓较多,因名田家村,民国初田姓迁走多户,便用村前一块曾住过人的地段名,称圪瘩村,后又称田家村至今。1958年8月,设立田家村生产大…[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该村先由侯氏、智氏定居建村,名侯智庄,明万历年间,逐步迁居村民多户,扩建村庄,逐演变为新庄,自更名后启用至今。1958年8月,设立新庄生产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峨盂山脚下,东营之西,俗传明朝朱元璋部将玉春梦洗五台时,在此扎营,故名,自建村时启用至今。1958年8月,设立西营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我国…[详细]
村庄座落于东山脚下,俗称朱元璋部将常玉春,梦洗五台时,在此扎营,故名,自建村时启用至今。1958年8月,设立东营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详细]
闫家寨村距豆村4公里,五繁公路从村东经过,向东2公里是亚洲古刹——唐建佛光寺,全村355户,1235人,耕地2025亩,近年来在支部、村委的领导下,全…[详细]
佛光村位于豆村镇以北,距豆村镇一公里,全村48户,总人口172人,党员9名,土地面积6000亩。世界文化遗产佛光寺坐落在佛光村,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详细]
此地早年属于五台寺范围最南面的一个村子,叫南道头,后嫌难听,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更名为上阳,含义为豆村上部的向阳处,自更名启用至今。1958…[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位于长梁脚下,名下庄子,又因村背东坡,称东坡村,明时,嫌村名不雅,据一地段名,改名东长畛,自更名启用至今。1958年8月,设立东长畛生产大队;19…[详细]
本村位于豆村镇东北方向10公里处,全村250户,共730口人,其中党员27人。土地总面积12087亩,耕地面积1545亩,这里民心淳朴,人心向上,有丰…[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五台寺铸钟上记载,从前称西道头,是五台寺范围内西面的一个边缘村庄,后因村靠西山坡,遂称西坡,自更名启用至今。1958年8月,设立西坡生产大队;198…[详细]
东会村坐落于五台山脚下,位于豆村镇东北方向,路经忻台线,距豆村镇15公里,西北与寺沟相邻,全村130户,483人,党员25名,总面积7766.7亩,其…[详细]
西会村位于忻台线路西,豆村镇以东10公里处,北与东会村相毗邻,全村110户,410人,党员19名,总面积3159.4亩,其中耕地面积1050亩,这里属…[详细]
相传此地原有一水渠,两旁绿树成荫,由此故名柳院,此村位于西面,故名西柳院。1958年8月,设立西柳院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19…[详细]
建村时原有一池,池旁的小南山上有一棵大梧桐树,倒影映入水池,池中像长着一棵树,景致宜人,由此得名福池;后又相传宋代年间,杨继业在此伏兵与北国交战,大获…[详细]
大石村地处五台县豆村镇西沟豆东公路5公里处南部,距县城21公里,北与大池村接壤,南与茹村乡苏子坡毗邻,东接兴坪村,西连井湾村,全村650户、1900人…[详细]
因该村居住在大石村西山岭上,故名;自建村时启用大石岭村名至今。1958年8月,设立大石岭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1984年9月,…[详细]
此地原为范家的庄子,故称范家庄;自建村时启用此名至今。1958年8月,设立范家庄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1984年9月,撤销范家…[详细]
传说在宋代时,此地为代县潘家的庄子,且地处山谷之间,故名潘家峪;自建村时启用此名至今。1958年8月,设立潘家峪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详细]
因村北的水峪村后有一座寺庙,年内寺庙赶三会,附近村民到水峪庙会路经此村,下会后投宿于此,故名下会;后嫌名不雅;1981年更名为兴坪至今。1958年8月…[详细]
歇马口位于豆村镇以北7.5公里处,全村125户,520人,党员20名,总面积11839.2亩,其中耕地面积1275亩,全村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刘智远之妻李三娘路居此地,而得名李家庄;1981年因地名相重而更名李家寨沿用至今。1958年8月,设立李家寨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社…[详细]
铺上村位于豆村镇以北15公里,境内沟凹相连,山恋绵亘,西邻代县,北接繁峙,东与台山毗连,全村115户,312人,其中党员38人,耕地面积925亩。铺上…[详细]
大柏村位于繁五公路最北端,与繁寺县、代县两县相邻,距豆村镇20公里,全村118户,345人,党员23名,总面积9778亩,其中耕地面积904亩,全村经…[详细]
因老祖先早年在此地生存,因村座落于南山坡故名大南坡村。1958年8月,设立大南坡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1984年9月,撤销大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