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桃红坡镇 | 隶属:交口县 |
行政代码:141130103 | 代码前6位:141130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8 | 邮政编码:033000 |
车牌代码:晋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29.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8000人 |
人口密度:35人/平方公里 | |
行政驻地:大麦郊村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该村村内在上世纪有合抱老槐五株,故有“桃槐坡”之称。后改为桃红坡。
基本介绍:
交口县辖镇。1958年建桃红坡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229.7平方公里,人口0.8万。孝午公路过境。辖大麦郊、高庙山、西交子、阳冶、桑后峪、客驼、北村、下家庄、西宋庄、和左、赵圪垛、东岭、横罗、栾子头、石圪塔、吉子沟、子巷、王家庄、岭南、桃红坡、张村、侯家坪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有原煤、焦炭、耐火材料等。农业主产谷子、玉米、薯类,盛产核桃。
历史沿革:
镇区在明清时期为隰州辖区。
1949年隰县人民政府在大麦郊村设第四区。
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
1956年4月,撤区改乡,改为客陀乡、桃红坡乡和大麦郊乡。
1958年11月,以上三个乡并入介休县孝义协作区西泉人民公社。
1959年分设为大麦郊人民公社。
1961年建立坛索人民公社(驻坛索村)。
1971年交口县建立,大麦郊公社和坛索公社划归交口县。
1984年,大麦郊公社因桃红坡为新兴的集镇改名为桃红坡镇,坛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唐曾为高唐县治所。因处两沟交会处,盛产麦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和古里”管辖,建国前归属隰县苇沟四区管辖。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6年设桃红坡乡。1958年11月大跃进时期三县合一,并入介…[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大麦郊地区管辖。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期,分属孝义县大麦郊公社。1971年5月交口县成立,属交口县大麦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孝义县。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期,分属孝义县大麦郊公社。1971年5月交口县成立,属交口县大麦郊公社。198…[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大麦郊地区管辖。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期,分属孝义县大麦郊公社。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期,分属大麦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大麦郊地区管辖。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9月,分属孝义县大麦郊公社,同年11月并入西泉人民公社,并随孝义县并入介休县。19…[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大麦郊地区管辖。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期,分属坛索人民公社,设齐家庄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大麦郊地区管辖。1950年后为隰县四工区苇沟编村。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隰县大麦郊公社赵家沿管理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大麦郊地区管辖。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期,分属孝义县大麦郊公社。1958年11月并入西泉人民公社,并随孝…[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大麦郊地区管辖。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9月,分属孝义县大麦郊公社,同年11月并入西泉人民公社,并随孝义县并入介休县。19…[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大麦郊地区管辖。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期,属西泉人民公社,设立栾子头大队。1959年3月恢复属孝义县大麦…[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以前属于隰县大麦郊地区管辖。1953年4月划归孝义县。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期,分属孝义县大麦郊公社。1958年9月,分属孝义县大麦郊公社,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