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灵源镇 | 隶属:乾县 |
行政代码:610424110 | 代码前6位:610424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2000 |
车牌代码:陕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7.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万人 |
人口密度:约86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唐时此地建有灵源寺,故名。
基本介绍:
灵源镇位于乾县县城以东10公里处,东临礼泉县城,西接阳洪镇,312国道穿境而过。全镇辖7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71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2.4万人,总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
全镇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已建成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大棚菜、香菜生产基地,花菇生产基地,鑫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今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05亿元,乡镇企业产值8000万元,粮食生产1.4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
镇区有卫生院、初级中学各1所,完小10所,初小3所,5个教学点,在校学生4600名,教师193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
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秦地。
明、清两代属车乡七里,后被分为阳苏里、教义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阳庄联保。
1949年6月,属杨庄区。
1956年3月,乡成立灵源乡。
1958年9月,阳洪、灵源、大杨3乡合并建成东风公社。
1958年,撤大县,东风公社更名阳洪公社,灵源属其管辖。
1961年,阳洪公社分成阳洪、大杨2个公社,灵源属阳洪公社。
“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东风公社。
1971年5月,成立灵源公社。
1984年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66年该村有5个生产队,后而得名五星村。因村委会位于在灵源镇五兴村,故命名五兴村村民委员会。1961年组建时以驻地西营寨村而得名灵源公社西营寨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约在宋时,这一带群众家寒亲老者,每遇丧葬大事,相互资助。清时曾成立“孝义会”。一家有事,全会各员,出资助之,不使累债,经若干年,互助之资,恒相抵消,结…[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区域内有唐时所建之灵源寺,故名灵源村。因该会委会驻地位于灵源村,故命名为灵源村村民委员会。灵源村村民委员会系灵源镇下辖的村级村民自治组织。195…[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建村时,村名含义说法有二,一是酆、张两姓始居而得名。后来酆姓在此迁徙,酆字简化为“丰”字,得名丰张;二是张姓首居,以祝愿丰富之意起名丰张。丰兴村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原为牛市村,又名陈文家村,“市”字和“兴”字旨在人民对牛市村兴旺的渴望,故取名市兴村。1958年组建时取大队部位于牛市村(即陈文家),名为阳洪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今本县薛禄镇薛宅村部分王姓分居此地得名王家堡。此村发展较快,至明万历年间村大人多,部分群众迁居村东北,新村人丁兴旺,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人数…[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佛留村,又名傅留村。据史书记载殷商宰相之后傅留曾做官秦国好畤和隐居于龙潭沟,在此修建傅相祠,时称傅留亭。因傅佛同音,傅留即为佛留。汉哀帝刘欣御笔“佛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