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玉皇庙镇 | 隶属:留坝县 |
行政代码:610729105 | 代码前6位:610729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6 | 邮政编码:723000 |
车牌代码:陕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93.6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300人 |
人口密度:约1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镇政府驻地的街后山上古代建有玉皇庙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17年7月,农业部认定玉皇庙镇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留坝黑木耳)。
基本介绍:
玉皇庙镇位于留坝县北部。全乡总面积293.6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1467户,总人口5304人。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处2278.3米,资源丰富。森林面积39.69万亩。主要土特产有猪苓、核桃、板栗、黄花、香菇、木耳、西洋参等。
玉皇庙乡有耕地7799亩,其中水田825亩、旱地6974亩,灌溉条件较好。2002年农业总产值9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6元。
乡政府驻地玉皇庙街,居于全乡的中心位置,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县香菇、木耳等农产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之一。东约1公里的梁家庄,留有红军墨迹,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5
历史沿革:
夏属梁州。
周属雍州。
秦属陇西郡故道县。
汉至元代在故道县、沮县、梁泉县之间互划。
明属汉中府辖。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属留坝县辖。
1949年12月,属留坝县玉皇庙乡。
1958年12月,属凤县玉皇庙公社(后更名东方红公社)。
1961年9月,属留坝县。
1973年3月,恢复玉皇庙公社。
1984年4月,改为玉皇庙乡,辖4个行政村。
1996年12月,撤销狮子坝乡并入玉皇庙乡,辖10个行政村。
2001年3月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庙内一碑文载:明正德5年(公元1510年),此地始建玉皇大帝庙一座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与公社机关同驻一地。以驻地玉皇庙取名。1983年4…[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因大队设在官房子,取名为关房子。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关房子生产大队改为关房子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因此地建有一座庙,墙壁全为白色,故名。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白庙子生产大队改为白庙子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宣统二年(1910),因此沟有一石姓在此居住而得名石西河。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因地处西河下游,取名下西河生产大队。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群众以象征不忘毛主席的恩情而取名东方红大队。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东方红生产大队改为石窑坝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此处建有王母娘娘庙一座而得名。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以驻地在娘娘庙取名。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娘…[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以驻地在黄泥堡取名。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黄泥堡生产大队改为黄泥堡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以驻地设在两河口得名。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两河口生产大队改为两河口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因大树坝的住户较多,故以此取名。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大树坝生产大队改为大树坝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因此处石峰对峙,河水穿流,形状如门,故名。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以本村有一天然形成的石门子取名。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石门子…[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建队时,该对是在1955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的,故名五五大队。1983年4月,在政社分设试点中,将五五生产大队改为晏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