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山村 | 隶属:口镇街道 |
行政代码:371202005233 | 代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三山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17公里处。北邻山口村,东邻枣园,南接官水河,西临汇河。地处丘陵,耕地1300多亩,265户人家,817口人。
据村碑记载,三山村始建于元朝,因村北面有北山子、西山子、三山子3座小山,故名三山。三山村始族户姓张,后有多姓迁于本村。现在有朱、李、赵、牛、张、彭、魏、裴、郝、梁、杨、田12个姓。
该村民国初期,属山口保,1948年属口镇区。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后,村级改称生产大队,从此三山村改称三山大队。属口镇至今。
三山村中央有泉,名叫“母猪泉””。过去泉水整年不断,清澈甘甜。周围奇石峰立,绿树成阴,风景优美。有一棵老槐树。现在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村西边有一条沟,沟里有一个自然形成的石瓮,从石瓮上能清楚地看到月亮、星辰,据说沟底下有金矿,由此人们叫它石瓮沟。
据说,三山村曾在清道光丙午年间出过进士,名李修。清末,又出了一名秀才,叫朱鸿仪,民国期间,曾任莱芜七区(雪野)区区长。
村虽小,但有着革命的老传统。1943年村人魏林培参加八路军。1946年,村民怀着抗战救国的决心,用花轿送朱应珂、朱司慎、李广明、李乐干、李广恒、李广青、赵灿寅,李乐田8名青年参军。1947年有朱尔高、朱茂超、魏乐培参军。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生活。穷人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张庆祥考上了大学,是三山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恢复高考制度后,又有朱应海、朱从文、李妹妹、李昭利、李广银进了大学校门。至今,三山村共培养大、中专学生近30人。
三山村非常重视教育。1951年改建新学堂,1952年搬进学堂开学上课,村里少年儿童全部入学读书。1975年校改时,村里又投资十几万元建新校一处,入学率达到了100%。1998年,因教育体制改革,合班并校,与官水小学合为一处,统称官水河小学,入学率仍保持100%。并且全村的学龄前儿童都能受到学前教育。
在党的领导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三山村努力治山治水,不断改造良田。1960年至1964年,与官水河合成一个大队,两村合建水库一座。1975年,搞汇河改造,建立汇河堤岸,同时一起造田百余亩,使旱田变成了水田。同年又通了电。1974年,在村北的岭上建扬水站一座,全长300多米,能浇地1200多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富民政策深人民心,三山村广开门路,兴办了汽车、拖拉机配件加工业、毛类收购业、姜蒜收购业、酱油加工业,各类商店先后建起,村子经济不断繁荣。
“要想富,先修路”。在朱司孔书记的领导下,村里投资33万元修筑了一条全长1500米贯通村东西的高质量的水泥路,1996年动工,1999年竣工通车。在筑路中,村人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远捐资18万元,口镇建筑公司书记朱尔春贡献水泥60吨。
李广远的汇金公司是三山村人的骄傲,在他的带动下,口镇铸造加工业“铁”字号企业168家,全镇年产铸件10万吨,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如今的三山村人,既当农民又当工人,经济和生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山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