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青海省 > 海东市 > 互助县 > 塘川镇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塘川镇

地名:塘川镇隶属互助县
行政代码:632126105代码前6位:632126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72 邮政编码:810000
车牌代码:青行政级别:镇
下辖地区:1个社区、28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沙塘川是沙陀国的音译得名。2006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塘川镇。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塘川镇(叶菜)榜上有名。

2020年5月,塘川镇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2年11月,农业部认定塘川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金塘川蔬菜)。

基本介绍:

塘川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西部、海东地区北部,北与互助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相接,东北与东山乡毗邻,东南与平安县接壤,西靠西山乡,蔡家堡,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

塘川镇是2006年8月互助土族自治县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的乡镇。

塘川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西部、海东地区北部,北与互助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相接,东北与东山乡毗邻,东南与平安县接壤,西靠西山乡,蔡家堡,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全区东西越3千米,南北长35千米。总面积208.6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土族,藏族,回族等。

-乡镇划分新设立的塘川镇辖28个村(牧)委会,既雷家堡、甘一、甘二、总

+查看详细塘川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9年,沿旧制设五其乡。

1954年,设沙塘川区。

1958年,与甘雷、双树魏家沟等乡合并成立沙塘川公社。

1983年,改设沙塘川乡。

2006年8月,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塘川镇。

洪水泉清真寺
塘川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互助县志》记载“沙塘川”是沙陀国的音译得名。…[详细]

雷家堡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庄内因雷姓人居多,且雷姓最早迁至并有叫完整的古城堡,故明清时期即有本村庄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改为雷家堡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时又改名为雷家…[详细]

甘一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调查了解,元末明初甘鞑子部(蒙古族)充军发配西北至甘肃境内,随以“甘”为姓,后至现址定居称甘家堡。因人口众多,1956年甘家堡分为甘一、甘二大队,1…[详细]

甘二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调查了解,元末明初甘鞑子(蒙古族)部充军发配西北行至甘肃境内,以甘为姓,后定居现址,定名甘家堡,因人口众多,1956年甘家堡分为甘一、甘二大队。19…[详细]

后山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于1955年建村,因地处塘川镇东南的后山得名。1983年设立后山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刘家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因雷姓人居多,曾称雷家庄,后因雷姓人丁不旺,刘氏居多,故改为刘家庄,故名。1955年与汪家合并,称汪刘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名汪刘大…[详细]

三其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1368年),当地驻军为防守元朝末年残兵的袭击将第三旗分到此地驻扎,故称三旗村,“三旗”习惯称“三其”,始成今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称三其…[详细]

上山城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当地驻军为防守元末残兵袭扰,东西面山下修筑防守城堡一座,本村坐落在城堡附近,故得名山城。1983年设立上山城村村民委员会并…[详细]

水湾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光绪年间五其村王姓族人因不堪渡河耕作之难,将族内十八户迁至沙塘川河对岸居住,当时,沙塘川河在此绕弯而流,故取名水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五其村分出…[详细]

陶家寨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地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明朝初年(约公元1368年),有陶姓人在此修建村寨并居住,称陶家寨;一说,本村北部有一块地名叫塘家坟,故村民取谐音为陶家寨。…[详细]

汪家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汪姓较多,故称汪家村,故名。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名为汪家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五上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本村大户任氏家谱记载,明成祖时期(公元1413年-1415年)任氏从陕西凤翔府岐山随西征军到西宁地区驻防,将第五旗分驻到此地,后称五旗。中华人民共和…[详细]

五下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本村大户任氏家谱记载,明成祖时期(公元1413年-1415年)任氏从陕西凤翔府岐山随西征军到西宁地区驻防,将第五旗分驻到此地,后称五旗,故名。中华人…[详细]

下山城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当地驻军为防守元朝残兵侵袭,在西面山下修筑防守城堡一座,本村庄坐落在城堡附近,故得名山城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称山城村,…[详细]

总寨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初年(1368年),当地驻军为防守元朝末年残兵的侵袭,在此寨设立驻军总部,后一直称为总寨,故名。1958年公社化改为总寨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时…[详细]

双树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有两棵大榆树得名双树乡。公元1875年因两棵大榆树而定名为双树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仍设双树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名为双树大队,1983…[详细]

大沟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坐落在一条宽阔山沟内,故为大沟村,故名。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周氏从南京珠玑巷迁来定居,又取名大沟周家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名为大沟…[详细]

大通苑村

互助县塘川镇大通苑村地处塘川镇北部,与威远镇相连,全村343户,全村有1447人(男780人,女667人),耕地面积1974亩,人均1.36亩,全村以…[详细]

大庄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为住户多的村,故名。1983年设立并沿用至今。…[详细]

董家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调查了解,明朝年间建村,当时有几户董姓人家居住,故命名为董家村。1949年为董家村。1958年为双树公社董家大队,1983年5月改为董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高羌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一说,汉神爵元年(公元61年),羌人在此予以放牧,为抵御外敌入侵,修建一城堡。因城堡高耸,故称高羌堡;一说,明清时期本村有高、乾、卜三姓,故名高乾卜。…[详细]

黄家湾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原居民黄氏信奉佛教,修建小寺院一座,称黄家寺。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黄氏举家迁出,寺院损毁。后在此居住的村民,根据…[详细]

吉家沟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村时村中大部分村民为吉姓,故定村名吉家庄,因地处山沟地带改名为吉家沟村。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名为吉家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坪地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79年从包家口村分出,称坪地村,故名。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称坪地村并沿用至今。…[详细]

什字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公元1820年-1886年,先后有10户马姓人从外地迁入,因从小,与邻村黄家湾村同一名称,叫黄家湾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什字村。1950…[详细]

包家口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当地以包姓人口居多,故称之为包家口,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包家口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名为包家口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新元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元原名破寨地,明朝时期此地有大片杏园,后因土匪叛乱,将杏园破毁,后重修庄园,习惯称新元。1952年土改时称新元村。1958年公社化时改名新元大队,1…[详细]

周家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75年),居民从外乡迁入,因多为姓周,故取名周家庄,后该为周家村。1983年政社分设时改名为周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朱家口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大清年间朱姓人从红哈川哈拉直沟迁至现址,随住地起名朱家口村。1949年属双树二区,1957为双树人民公社红新大队,1960年改为双树公社朱家口大…[详细]

到塘川镇必去著名景点

塘川镇相关名人

塘川镇特产与美食
塘川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互助县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