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思南县兴隆土家族苗族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思南县兴隆土家族苗族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兴隆大队,属大坝场区兴隆公社管辖。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兴隆大队属兴隆公社管辖。

1984年社改乡,建立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3个乡,属大坝场区管辖,兴隆村属兴隆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兴隆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兴隆村由跃进村、马中岭村、兴隆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兴隆村更名为兴隆社区,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跃进大队,属大坝场区兴隆公社管辖。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跃进大队属兴隆公社管辖。

1984年撤队设跃进村属兴隆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跃进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兴隆村由跃进村、马中岭村、兴隆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跃进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马鬃岭大队,属大坝场区兴隆公社管辖,后更名为马中岭大队。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马中岭大队属兴隆公社管辖。

1984年撤队设马中岭村属兴隆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马中岭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兴隆村由跃进村、马中岭村、兴隆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马中岭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民国四年(1915年)属东南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涟江大队,属大坝场区天平公社管辖。

1971年撤销天平公社分别并入兴隆、德浩两个公社。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涟江大队属兴隆公社管辖。

1984年社改乡,建立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3个乡,属大坝场区管辖,涟江村属兴隆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涟江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涟江村由涟江村、天山村、合心村、红岩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涟江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民国四年(1915年)属东南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三角庄大队,属青园公社。

1971年以革命口号更名为红岩大队。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红岩大队属德浩公社管辖。

1984年社改乡,建立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3个乡,属大坝场区管辖,红岩村属德浩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红岩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涟江村由涟江村、天山村、合心村、红岩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红岩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民国四年(1915年)属东南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建立和平、瓮兴两个大队,属大坝场区的天平公社管辖。

1971年撤销天平公社分别并入兴隆、德浩两个公社,并将和平、瓮兴两个大队合并为合兴大队,属大坝场区的德浩公社管辖。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合兴大队属德浩公社管辖。

1984年社改乡,建立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3个乡,属大坝场区管辖,合心村属德浩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合心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涟江村由涟江村、天山村、合心村、红岩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合心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跃进大队,属大坝场区兴隆公社管辖。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跃进大队属兴隆公社管辖。

1984年撤队设跃进村属兴隆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跃进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兴隆村由跃进村、马中岭村、兴隆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跃进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群英大队,属大坝场区兴隆公社管辖,后更名为木根坡大队。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木根坡大队属兴隆公社管辖。

1984年撤队设木根坡村属兴隆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木根坡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群英村由长岗村、关坪村、木根坡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木根坡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由关田、青树坪两自然村组成关平大队,属大坝场区兴隆公社管辖,后更名为关坪大队。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关坪大队属兴隆公社管辖。

1984年社改乡,建立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3个乡,属大坝场区管辖,撤队设关坪村属兴隆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关坪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群英村由长岗村、关坪村、木根坡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关坪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长岗大队,属大坝场区兴隆公社管辖。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长岗大队属兴隆公社管辖。

1984年撤队设长岗村属兴隆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长岗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群英村由长岗村、关坪村、木根坡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长岗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飞跃大队。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飞跃大队属大岩公社管辖。

1984年撤队设飞跃村属大岩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飞跃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清江村由飞跃村、马家桥村、陈家坪村、山羊岩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飞跃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63年7月,全县分为11个区、一个镇,94个公社,557个大队,清江大队属许家坝区的大岩公社管辖。

1981年清江大队更名为马家桥大队,属大坝场区的大岩公社管辖。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马家桥大队属大岩公社管辖。

1984年撤队设马家桥村属大岩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山羊岩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清江村由飞跃村、马家桥村、陈家坪村、山羊岩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马家桥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1915年属东南区。

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钟山大队。

1976年中山大队更名为山羊岩大队,属大坝场区的大岩公社管辖。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山羊岩大队属大岩公社管辖。

1984年撤大队设山羊岩村,属大岩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山羊岩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清江村由飞跃村、马家桥村、陈家坪村、山羊岩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山羊岩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民国四年(1915年)属东南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七区大市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五区。

1942年7月属四维乡第七保。

1949年12月属第三军事督导区。

1953年属七区。

1956年属大坝场区。

1958年公社时代,取名高丰大队。

1981年高丰大队更名为陈家坪大队,属大坝场区的大岩公社管辖。

1982年10月31日,全县调整为11个区、86个公社、2个镇、8个居委会、556个大队、4747个生产队,大坝场区辖兴隆、大岩、德浩等7个公社,陈家坪大队属大岩公社管辖。

1984年社改乡,建立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3个乡,属大坝场区管辖,陈家坪村属大岩乡管辖。

199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思南县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同年10月,撤销兴隆乡、大岩乡、德浩乡,合并建立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原三个乡的共14个行政村,陈家坪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2007年4月,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撤小村并大村整合的批复》,全县开展撤小村并大村工作,把全县561个村合并成168个村,兴隆土家族苗族乡辖涟江、兴隆、群英、清江4个行政村,其中,清江村由飞跃村、马家桥村、陈家坪村、山羊岩村合并而成。

2010年11月16日,思南县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同意思唐镇等2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调整设置为行政村489个,社区37个。

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由原14个行政村调整设置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陈家坪村属兴隆土家族苗族乡管辖。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