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泉镇是马龙县县城所在地,东接麒麟区,西邻旧县镇,南连月望乡,北通王家庄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镇政府距昆明113公里,距曲靖22公里,昆曲高速公路、贵昆铁路穿境而过,全镇基本实现通村油路,交通和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总面积225.63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0个村委会、76个村民小组,有12946户、45317人,有耕地33499.5亩,境内居住着苗、回、彝、傣、瑶、白、拉祜、纳西等10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泉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工业重镇、建设经济强镇”的总体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使全镇经济建设逐年跃上新的台阶,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非公经济引龙头在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面前,通泉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不等不靠,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的号召,牢固树立“无工不富、无工不稳”的思想,以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胆识,为全镇非公经济发展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近三年的努力,规划兴建了占地7.9平方公里的县民营经济规划区、占地13.8平方公里的县工业经济规划区,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先后引进企业57家,初步形成了以冶炼、机焦、建筑建材等为主的优势产业群,其产品远销日本、越南等国内外许多地方。通泉成了众多省内外客商投资办厂的一方热土。为此,镇党委、政府先后被评为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先进单位,非公经济营业收入跃居全市乡镇前30名。2005年,全镇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7.1亿元,比上年增22 %;完成工业增加值9326万元,比上年增20.5%;实交税金685万元,比上年增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比上年增53%。2006年上半年,全镇新增乡镇企业23个,达1298个,同比增2%;完成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45.2%;完成工业增加值5365万元,同比增15.1%;上交税金431万元,同比增26%。全镇预计2006年年底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10亿元,3?5年后达15?20亿元。二、绿色产业强经济为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在继续“稳粮强烟,发展林果”的同时,通泉镇从2003年开始种植食用菌,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全镇富农增收的新兴产业。。 |
530304002001 111 鸡头村社区
530304002002 111 廖家田社区 530304002003 220 吴官田社区 530304002004 220 盛家田社区 530304002005 220 高枧槽社区 530304002006 220 瓦仓社区 530304002007 220 桃园社区 530304002008 220 上坝社区。 |
马龙县王家庄镇的基本概况及名特产品建设一、 王家庄镇的基本概况王家庄镇位于马龙县西北部,东接麒麟区,南连旧县、通泉二镇;西邻马过河镇;北交寻甸县、沾益县。镇政府驻地距马龙13公里,辖格里、庄郎、扯度、高枧槽、王家庄、新屯、吴官田、上坝、小龙井、张安屯、中屯、小屯12个村民委员会,91个村民小组,贵昆铁路和101省道横贯全境,贵昆铁路在境内有吴官田车站,交通十分便利,具有相对的区位优势。全镇国土面积235.38公里,90%以上为山区或半山区,森林覆盖率40%。全镇耕地面积30382亩,其中水田1906亩,旱地11321亩,农民人均占有1.01亩耕地面积,有着极好的自然条件。二、 王家庄镇的名特产品建设为着力推进王家庄镇的经济发展,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根据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本镇的优势,合理引进外资,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 大棚西瓜已获丰收从去年12月份在镇党委、镇政府及各部门的精心策划下,曾今只有在新疆才能生长的大西瓜,今年终于在王家庄镇王家庄村委会落下了228亩的基地。三四月份,“火焰山”搬到了王家庄,西瓜却早早的为这里的人们准备好了“芭蕉扇”,业主在路边摆起了摊位,买起了西瓜。没多久王家庄西瓜的美名便传开了:“王家庄的西瓜甜”“王家庄的西瓜沙”“王家庄的西瓜水”……这样一来王家庄西瓜很快的占领了马龙乃至曲靖和周边县份市场,平均价格都买到4元左右一千克,市场上最高的时候买到5.50元一千克。西瓜的市场开了,王家庄人民也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直到现在快十一月份了,王家庄的西瓜仍然买得红火。(二) 巩固食用菌产业成果王家庄镇政府2003年10月开始引进裕龙公司,先后投入资金23万元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主要用于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租田75亩建成发菌棚35个,扶持农户51户,累计协调信用贷款110万元(其中裕龙公司10万元)。2004年初见成效,农户不仅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每户纯收入在6000?7000元。2005年政府继续加大各方面的投入,确保食用菌的稳产。关于2006年王家庄食用菌种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已就绪,只等种植。(三) 万寿菊开遍王家庄万寿菊种植是我镇近几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今年我镇在巩固去年万寿菊种植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规模,搞好技术服务,增加投入。。 |
张安屯乃古代片村名;明代屯军之时;以姓氏命名。地处地壳海底运动形成的冲击沟地带;地貌破碎,境内只有一条季节河—一西河,流域面积6785公顷,属珠江水系。
全乡幅员62.5平方公里,辖张安屯、中屯和小屯3个村委会,24个村民小组。2002年全乡总人口 2440户9670人,其中农业人口2342户9326人,非农人口98户344人,有苗族21户75人。人口密度155人每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 17427亩,其中水田 11513亩,旱地 5914亩,人均占有耕地1.91亩,旱地为坡地;可谓六分田三分地加一分坡。土壤类型为壤土(水稻上),水稻产量高,米质好。有不同等级的公路7条,总里程46.1公里,其中县乡公路1条11公里;均为土路。全乡有水利工程32件,总库容556立方米,有效蓄水量 490万立方米,其中有小型水库一件。 全乡总耕地面积10698.26亩,其中水田6967.64亩,旱地3730.62亩。烤烟和水稻为该乡的两大支柱产业。张安屯乡因其特殊的土质、水源和小区气候,其生产的水稻具有米粒色泽雪白微青、粒大质软、味香口感好、隔夜不硬、富粘性,蒸煮时间短的特点,深受欢迎。 |
旧县镇位于马龙西南部,东与大-庄乡、通泉镇接壤,西与昆明市嵩明、寻甸两县相连,毗邻马鸣乡,北与马过河相接。距马龙县城20公里,曲靖市区42公里,省城昆明93公里,昆曲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宜马公路横穿全镇而过,是昆明进入曲靖市的第一镇。地处长江、珠江两江之分水岭,地貌异常复杂而多变,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地势,起伏比较明显,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1800米,属南温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冬干夏雨气候区,干湿分明;年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年平均气温14.6℃;年降水量102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366.5毫米,最小降水量620毫米。全镇总面积266.419平方公里,辖旧县、小房子、袜度、白塔、红桥、照和、梁家田、龙海、高堡9个村民委员会和旧县居民委员会,76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7个(回族村2个,彝族村1个,苗族村4个)。年末,全镇总户数7281户,总人口28977人,其中:农业人口27609人,占95.28%;居住着彝、回、苗等8个少数民族2374人,占总人数的8.19%;人口自然增长率5.63‰,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8人。全镇总耕地面积34415亩(其中水田15660亩,旱地18640亩),人均现有耕地1.19亩。全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包谷、马铃薯种植为主。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2347亩,粮食总产量1179.3万公斤,人均有粮406.98公斤。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731亩。其中:烤烟种植19000亩,总产量266.7万公斤,总产值达3073.68万元;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80亩,总产量12.6万公斤,产值达35.08万元。全年共种植蔬菜2329亩,总产量356.6万公斤,产值达166.05万元。年末全镇共有水果面积4780亩,产量30.8万公斤,产值44.07万元(含零星)。其中:苹果2909亩,产量19万公斤,产值22.80万元;梨782亩,产量达5.2万公斤,产值4.74万元;桃745亩,产量4.6万公斤,产值12.95万元;其它344亩,产量2万公斤,产值4.21万元。全镇养鱼水面854亩,其中:池坝塘养鱼574亩,水库养鱼280亩,年末鱼产量25.4万公斤,实现渔业收入95万元。全年完成人工造林500亩;封山育林1000亩;森林管护15.5万亩;四旁义务植树13.9万株,平均成活率达95%.。 |
马过河镇距马龙县城27公里,位于马龙县城西部,东接王家庄镇,南连旧县镇,西邻寻甸县和旧县镇,北毗寻甸县,属低中山丘陵河谷地貌。境内最高海拔钟灵山2330m,最低海拔河边村1844m,镇政府驻地马过河海拔1864m,贵昆铁路、320国道横贯全境,马寻、马澄2条省道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素有“小码头”之称。年降雨量在10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4.1℃,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5℃。全镇总面积131.109平方公里,境内有马过河、尹堡两个火车站,辖马过河、麻衣、车章、何家村、鲁石5个村民委会员49个自然村、5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苗、彝、回、白、傣等民族,。2005年末,全镇有3966户15572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798万元,实现经济总收入4617万元,人均纯收入1806万元,现粮食总产502.5万公斤;人口自然增长率8‰,人口密度119人/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5.8%。全镇有耕地面积12900亩(其中水田6738亩、旱地6162亩),人均占有耕地0.83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大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油菜、芋头、林果为辅;畜牧业以仔猪、生猪、黑山羊及苗族鸡养殖为重点;乡镇企业则逐渐形成以“餐饮服务业为主、建材采石业为辅”的格局。一是栽种品牌“烟”。在确保100%轮作、100%漂浮育苗、100%集约式收购的基础上,并重点推广栽种“红大”优质品种,全面实施测土施肥,推广使用配方烟草专用肥、肥料条施及应用揭膜提沟培土等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及预测报告工作,规范安全使用农药,并严格执行成熟采摘标准,大力推广科学烘烤技术,完善烤烟工序,实现烟叶提质增效,做优、做强烤烟产业。2005年末,全镇种植红花大金元烟15000亩,产量150万公斤,产值2218万元。二是种植增收啤酒大麦。由于我镇气候环境比较适宜麦类小春作物种植,且由于农民多年种植普通大小麦的经验,使得马过河镇啤酒大麦的推广种植条件得天独厚,相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较为成熟。近年来,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先后在全镇各村委会推广种植啤酒大麦5000余亩,效益明显。今后,将逐渐把啤酒大麦种植培育成为我镇小春作物的主导产业。三是推广致富“猪”。 |
马龙县纳章镇位于“彩云之南”东北部,地处乌蒙山系余脉的群山怀抱中,地势东南高峻,中部隆起向西南倾斜,镇政府驻地距马龙县城22公里,东北与月望乡毗邻,南与陆良县接壤,西与大-庄乡相连,总面积156.7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15米。全镇辖纳章、竹园、方郎、曲宗、龙洞5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21302亩,人均占有耕地1.56亩。2005年末,全镇总户数3572户,总人口14246人,其中:农业人口13671人,非农业人口5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09‰,人口密度为每平公里90.86人。纳章历史上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纳章”一词即为彝语地名,意为长山脚下的黑彝族村,全镇31个村民小组的村名中有15个村是用彝语命名的,但今天的纳章已成为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兼有少量彝族和其他民族的地方,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68%,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3.32%。纳章镇属滇东冰川侵蚀的低中丘陵地带的高原地形,其发育形成于第四纪冰川,全镇均属丘陵地貌,无典型的湖盆堆积,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有3个,其中较大的有1个,坡度小于8度。全镇气候属南温带高原季风型,冬干夏湿,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春暖干旱,秋凉湿润, 多年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31.7℃,极端最低气温-12.6℃;多年平均日照2148小时,最多年日照2465.8小时,最少年日照1608.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2.6%;多年平均降水量1035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356.5毫米,年最小降水量619.05毫米,雨季始于5月中下旬,止于10月底,多年平均汛期降水88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7%,干季始于11月至次年4月,多年平均产水量128.8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2.67%;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最大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4%;一般霜期从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120天左右,全年无霜期250天左右,多年平均风速3.8米/每秒,为5.23级,最大风速7.5级。土壤以红壤、黄棕壤为主,兼有紫色土、石灰土、沼泽土等;植被以云南松为主,森林覆盖率为50.06%;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以褐铁矿为主,赤铁矿次之,探明储量2201.8万吨,品位在37.44-53.7%之间,同时还分布有重晶石、硫铁矿、铜矿、水晶石、磷矿等;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 |
基本概况 马鸣乡位于马龙县西南,东至大-庄乡、南接宜良县,西靠嵩明、北邻旧县镇。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5公里,距昆曲高速公路旧县立交桥15公里,辖马鸣、新楼房、密郎、瓦窑、咨卡、挪地、永胜7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苗等9个民族。全乡国土总面积238.55平方公里,天然草场 13.8万亩,人工草场 1.2万亩,属高原丘陵地带,最高海拔2038米,最低海拔1773米,年平均气温13.7,年降雨量1104.2毫米。2004年末,全乡总户数3528户,总人口 13497人,其中农业人口12751人,非农业人口746入,人口自然增长率5.7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6.6人。年末少数民族人口1948人,占总人口的14.4%。
农业经济 2004年,全乡耕地面积19570.1亩,人均占有耕地1.45亩,粮食总产 591.6万公斤,人均有粮438.3公斤。全乡以烤烟为经济支柱产业,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350亩,其中:烤烟12000亩。全乡经济总收入2961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66元。地方财政总收入423.31万元。人均住房27平方米,农户通电率达100%;自来水供给率达73%;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6%;交通机动车辆每百人拥有2.4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较上年明显提高。 |
大-庄乡位于马龙、陆良、宜良三县交界处,乡政府驻地距马龙县城31公里。全乡辖大-庄、窝郎、乱头、新发、石河、民村6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着汉、彝等民族。年末总户数3625户,总人口139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6人,占3.7%,少数民族549人,占4%,人口自然增长率3.3‰。全乡总面积142.2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5人。境内山峦起伏,属半山区丘陵地带,最高海拔2303米,最低海拔1900米,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1001.8毫升,森林以灌木疏林为主,全乡森林覆盖率为59.9%。大-庄乡经济结构单一,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农业乡。全乡总耕地面积17546亩(其中水田7247亩,旱地10299亩),人均占有耕地1.33亩。年内,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090亩,其中,粮食作物4152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570亩(其中种植烤烟11000亩)。实现粮食总产量6823吨,人均占有粮食494公斤,烤烟总产149.7万公斤,总产值1758万元,畜牧业总收入1530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284万元,林果业收入10万余元,全年经济总收入3599万元,人均纯收入1778元。实现财政收入357.83万元,财政支出197.37万元。全年完成封山育林500亩,义务植树10万余株,在民村实施退耕还林500亩,建沼气池200口,全乡已建成沼气村6个;全乡经济林果面积稳定在3940亩,实现林果业收入10万余元,与上年持平。大-庄境内蕴藏着多种矿藏,现已探明储量的有铁矿、铅锌矿、重晶石、铜矿、高岭土,都具有开发价值,尤其高岭土储量丰富、品味较高,据初步探测,储量达5000万吨左右。大-庄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争取项目和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交通、水利、农田改造等设施建设。2003年投资165万元完成“北水南调”主管道建设,解决了18个村民小组5000多人2800多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沿途5100多亩旱地水浇问题。2006年1月,投资1332万元的“马大”柏油公路竣工通车,极大加快了大-庄与外界的联系,为今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马龙县月望乡位于马龙县城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5公里。全乡地处金沙江与南盘江分水岭地带,东经103°24’至103°44’、北纬25°13’30″至25°25’之间,东与曲靖市、陆良县交界,南与纳章镇相连,西与大-庄乡接壤,北与通泉镇毗连。乡内公路纵横,柏油路横贯境内,晴雨畅通,交通优越。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最高海拔2454米,最低海拔2069米,平均海拔2100米,属云贵高原丘陵地区。乡内雨季集中、气候温和、干雨分明、春暖少雨、夏无酷暑、秋凉湿润、冬无严寒;全年5-10月份降雨丰富,11月份至翌年4月干旱少雨,常年降雨量在624至1363毫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境内最高气温31.7℃,最低气温-11.6℃,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霜期241天。因秋季降温快,春季升温快且气温不稳定,月望素有“八月低温,三月倒春寒”的反常气候出现。全乡辖月望、沙坡笼、下营、小海子、深沟、越州屯、西海子、奎冲、松溪坡、猫猫洞1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民族村民委会1个),56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乡内杂居着的汉、苗、彝民族,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共同推动全乡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年末,全乡总户数7282户,总人口29684人,其中:彝族2106人,占总人口的 7.1%,苗族1056人,占总人口的 3.56 %,农业人口28843人,占总人口的 97.2 %,非农业人口841人,占总人口的 2.8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