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为明代末年所建村庄,因村南有一石桥而得名。 |
明朝建村时,因村北有一土堰,枣树很多,果实累累,并有一株枣树,不仅树大,而且枣个大味甜,故名枣圪塔。 |
明初该村名“绥化乡”,到明成祖时,在该村驻扎军队,修筑城墙,在城墙上修建了许多垛埒,清初即把驻扎之明军撤去,不少军士就地安家成为一个村落,故名城子埒。 |
明朝末年,该村由牌首村迁移而来,因朱姓为主,故起名朱家庄。 |
据村中观音庙石碑记载,原名“含水村”,含即咸,因该村水质多碱之故,当地方言“咸”发“含”音,“水”发“暑”音,久而久之,名为寒暑村。 |
1959年三门峡修建水库时,由韩阳、辛店、中王三村部分居民搬迁而来,合建一村,故名三义。 |
据传由5个村组成,地势均选择在高处,清光绪三年(1877)遭灾,5个村民死逃较多,剩余人在灾后组成村落,故为高淮。 |
该村居民系明朝时从洪洞搬迁而来,因村南有座土桥,故名土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