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东部。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3.37万,其中侗、苗、壮、水等民族占51%。辖7居委会、25村委会。1932年置富贵、八万、永乐、梨园、龙泉5镇及高兴、盘羊、高文、八吉、丰乐等乡。1943年置古州、五榕2镇及八吉乡。1949年古州镇并入五榕镇。1954年改五榕镇为城关镇并置文武、高兴、八吉、腊岑等乡。1959年撤镇乡建古州公社。1964年改置古州镇和料里、八吉2公社。1984年2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古州镇。有中小学3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古州,在寨蒿河、平永河与都柳江汇合口。人口1.2万,有汉、侗、苗、水、布依、壮等民族。海拔250米。唐为应江县地。宋为羁縻古州。明初置古州蛮夷长官司,俗称里古州。此后历为长官司、卫、厅、县治所。主街沿寨蒿河西岸展布。五榕路由北至南贯穿全镇,城北榕江大桥连接城区与车寨。有发电、机械、木材加工、化工、食品、纺织、造纸等厂。盛产西瓜、甘蔗。321国道和炉榕、锦榕公路在此相交。都柳江可通航机动船。 |
在榕江县东部,寨蒿河下游。面积183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其中侗、苗等民族占72.6%。辖1居委会、20村委会。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设忠诚堡。八年隶属古州厅。乾隆年间改隶古州左卫王岭汛。1932年置忠诚、王岭、锡庆等乡。1943年置乐群乡和锡利乡。1954年析设安乐、平寨、高牙等乡。1959年撤乡并入古州公社。1961~1963年析建忠诚、平寨、干烈3公社。1984年改置忠诚镇及锡利、干烈2乡。1992年合并置忠诚镇。处榕江盆地,大部地势较平缓。盛产柑橘、西瓜、甘蔗。有中小学4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忠诚堡,在古州北10公里,寨蒿河畔。人口 2 600,有侗、汉等民族。海拔270米。设农贸集市。口寨—寨蒿公路经此。寨蒿河可通航木船。 |
寨蒿镇位于贵州省榕江县东北部,是全县九大乡镇之一,幅员面积为190.6平方公里。镇境内属于山区和半山区,群山逶迤,溪河纵横,森林覆盖率达89%。全镇21个村,1个居委会,5227户,23460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1951人,占93.5%。去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647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1元。寨蒿是榕江的商贸古镇,是“寨蒿腌鱼”之乡,是四十八寨侗族琵琶歌之乡,中国“太极图镇”,也是目前全县初中入学率最高、劳务输出最多的乡镇。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引下,我们进一步认清镇情,把我镇的发展与全县的“123”总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提出了“完善商贸重镇、夯实两大基础、打造四大品牌”的发展战略。
完善商贸古镇。靠寨蒿河流和寨蒿的区位,早在清代初期,寨蒿就已开成了一完备的市场,是贵州南部的一个商贸重镇。目前仍是“黎榕剑”交界的一个物流中心。个体商户达200余户,赶集人数达2万多人。这一市场已成为寨蒿发展的平台和纽带。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寨蒿市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投入,得到一定改善,但仍未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把寨蒿城镇和市场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保护文化、突出特色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条件,逐步扩大和完善,增加城镇容量,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逐步把寨蒿建设成为榕江东北部一个繁荣的商贸重镇。 夯实两大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全镇境内通车里程达55公里,有14个村通车。全镇村村通国电,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但交通仍然是我镇发展的“瓶颈”。近几年,我们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争取干烈至五里桥公路建设,今年重点对平松至三洲、扒王至票寨、平定至乌公、平定至建卫、乃畚至八瑞、便裳到归裳等通村公路建设,改善快打通出镇大通道。确保每年全镇完成5公里以上,力争在4年内实现村村公路。同时加强森林建设与管护,搞好水利建设和通信网络建设,使全镇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二是基础教育。目前我镇小学和中学入学率走在全县前列,但发展不平衡,有的村还相当薄弱。基础教育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抓好“双基”验收、全州“教育十强乡镇”申报、中学义教工程申报和启动以及教师培训等工作,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普九”进程。同时,大力开展扫盲和农技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打造两大精品。(旅游精品——晚寨侗族琵琶歌、百瀑群、太极镇;农业精品——寨蒿腌鱼、优质肉.。 |
平永镇位于县城西北约24公里。东界仁里水族乡,南界平江乡,西界塔石瑶族水族乡,北界平阳乡,东南靠忠诚镇,东北与乐里镇接壤,西南与三江水族乡毗邻,总面积157多平方公里,镇府驻地平永为县境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有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2个村民小组,65个自然寨。是苗、侗、水、瑶、汉等多民族聚居的乡镇,共1.86万人。
平永镇自199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双百”小城镇试点镇以来,利用平永地处炉榕公路的区位优势,采取以路促房、以房促商的措施,鼓励个体商人到平永购地建房,采取优惠政策使电力、电信、移动、石油等到平房建房开发,加强了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完美服务功能,使平永所在地面貌得到逐步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在榕江县北部。面积183平方公里。人口2.11万,其中侗、苗等民族占91.9%。辖1居委会、19村委会。1932年置洛里镇及逐里、保里、高平、往里、本里、乔勒等乡。1943年并置乐里、瑞里2乡。1953年增设平往乡。1958年撤乡建超美、飞跃2公社。1959年改建乐里公社。1961~1963年析建乐里、瑞里、往里等公社。1984年改置乐里镇及瑞里、往里2乡。1992年合并置乐里镇。境内多林木。产香菇、木耳、西瓜。有中小学30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乐里,在古州西北35公里,岑俄岭北麓,八妹河两岸。人口 1 300,有侗、苗、汉等民族。海拔600米。原名洛里,系苗语译音,意为寨脚田。侗语意为溪水汇合之处。设农贸集市。平永—朗洞公路经此。 |
在榕江县北部。面积236平方公里。人口1.85万,其中苗、侗等民族占71.9%。辖1居委会、20村委会。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设朗洞营,为朗洞县丞驻地,属开泰县。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划入古州厅。1914年置朗洞分县。1932年置朗洞镇及八书、高便、宰牙、忠信、盘贾、高略、宰林等乡。1936年裁分县。1943年置忠信乡。1953年析设朗洞、八定、宰牙等乡。1954年增置色边乡。1959年撤乡并入寨蒿公社,1963年析建朗洞、色边宰牙公社。1984年改置朗洞镇及宰牙、色边2乡。1992年合并置朗洞镇。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0%。产香菇、木耳等。有中小学3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朗洞,在古州北48公里,猴子山东麓,朗洞河畔。人口 1 600,有汉、侗、苗等民族。海拔590米。“朗洞”系侗语译音,意为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集市贸易多为木器和农副产品。有公路接炉榕公路。 |
在榕江县东部。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1.36万,其中侗、苗等民族占90.4%。辖12村委会。1932年置宰麻、利洞、高洞等乡。1943年改设宰麻乡。1953年析设栽麻、加利2乡。1958年撤乡建卫星公社。1959年并入古州公社。1961年析建栽麻公社。1963年增建加利公社。1984年改置栽麻、加利2乡。1992年合并置栽麻乡。多松、杉林。产油桐籽、西瓜。有小学22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宰麻,在古州东北22公里,四寨河上游,高必梁子北麓。人口 1 500,有侗、汉、苗等民族。海拔580米。“宰麻”系侗语译音,意为大寨。锦榕公路经此。 |
在榕江县中部,平永河下游。面积171平方公里。人口1.08万,其中苗、侗、瑶、水等民族占75.9%。辖1居委会、12村委会。清设滚仲汛。1932年置平江乡。1954年改设巴鲁乡。1958年撤乡建团结公社。1959年并入平永公社。1961年析建平江公社。1984年改置平江乡。1992年划原锡利、料里2乡部分地入辖。境内多林木,是县木材产地之一。有小学24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平江,在古州西北13公里,平永河与永乐河汇合口西南,滚马坡西麓。人口 1 100,有汉、侗等民族。海拔280米。“平江”系侗语译音,意为江水冲积的平地。分上、下两寨。设农贸集市。炉榕公路经此。 |
在榕江县南部,都柳江中游。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1.62万,其中苗、侗、水等民族占90.7%。辖1居委会、17村委会。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八开长官司,并设八开汛。清末废。1932年置八开镇及腊酉、高谁、都江等乡。1943年改设八开、大有2乡。1958年撤乡建飞跃公社。1961年析建八开、大有2公社。1984年改置八开、腊西乡。1992年合并置八开乡。有中小学28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八开,在古州西南16公里,滚坡北麓,都柳江畔。人口600,有苗、侗、汉等民族。海拔270米。“八开”系苗语译音,意为-山。另说为侗语译音,意为开阔的河口。附近多森林、南竹林,产油桐籽、茶叶、木姜子。321国道经此。都柳江可通航机动船。 |
在榕江县中部偏东。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1.05万,其中侗、苗等民族占24.8%。辖11村委会。清设崇义、普安、纯厚、敦仁、富有、上咸、下咸等堡,隶古州右卫。1932年置崇义、普安等乡。1943年改设崇义乡。1954年析设崇义、富有等乡。1958年撤乡建跃进公社。1959年并入寨蒿公社。1961年析建崇义、太元2公社。1984年改置崇义乡。1992年划太元乡部分地入辖。产油桐籽、西瓜。有小学22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兰花岭,在古州北22公里,寨蒿河西岸山岭上。人口近100。海拔650米。榕江—寨蒿公路经此。 |
在榕江县西部。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1.04万,其中水、苗、侗、瑶等民族占74%。辖13村委会。1932年置乐安、双溪、乔勒等乡。1943年并入平江乡。1953年析设三江、乔来2乡。1959年撤乡并入平永公社。1961年析建三江公社。1963年又置乔来公社。1984年改置三江乡和乔来水族乡。1992年合并置三江水族乡。森林覆盖率42%,富杉木、南竹。产香菇、木耳。有小学27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怎冷,在古州西北28公里,怎冷河(永乐河支流)畔。人口310,有汉、苗等民族。海拔360米。“怎冷”系苗语译音,意为杨梅多的地方。因大毛坡河、巫不河、巫下江汇合于此,又名三江。聚落依山沿河分布。集市贸易多为木器、农产品。怎冷河可放木排。 |
在榕江县中部。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 9 300,其中水、苗、侗等民族占77.4%。辖8村委会。清设太元堡、寿昌堡。1932年置寿昌、勒里2乡。1943年划归崇义、瑞里2乡。1951年置太元、仁里2乡。1959年并入寨蒿、平永2公社。1963年析建太元、仁里2公社。1984年改置仁里水族乡和太元乡。1992年合并置仁里水族乡。有小学17所。乡人民政府驻地仁里,在古州西北26公里,平永坡南麓。人口 1 900,均为侗族。海拔700米。原名勒拢,系侗语译音,意为深山老林。清改今名。含大湾、小湾、大寨、田坝、坳寨、岩良等寨,分布于小溪两岸。附近多松、杉林及油茶林。有简易公路接平永—朗洞公路。 |
在榕江县西部。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 8 700,其中瑶、水、苗等民族占90.8%。辖9村委会。1941年置宰勇乡,属三都县。1947年更名盘石乡。1953年划入榕江县。同年由平阳乡析置平由乡。1959年撤乡并入平永公社。1961年析建宰勇公社。1963年增置平由公社。1984年改置塔石瑶族水族乡和平由乡。1992年合并置塔石瑶族水族乡。多松、杉林。产油桐籽。有中小学16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塔石,在古州西北39公里,青岭南麓,永乐河畔。人口近100,有汉、水、瑶等民族。海拔570米。桥桑—达地、炉榕公路在此交会。 |
在榕江县南部,都柳江中游。面积152平方公里。人口 4 700,其中水、苗、侗等民族占85.1%。辖7村委会。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设定旦汛。1932年置定旦镇。1943年并入八开乡。1946年置定威乡。1956年改设定威水族乡。1958年撤乡建先锋公社。1959年并入八开公社。1961年析建定威公社。1984年置定威水族乡。有小学13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定旦,在古州西26公里,定旦坡西北麓,都柳江南岸。人口600,均为水族。海拔280米。“定旦”系侗语译音,意为岩脚地。附近多森林。321国道经此。 |
在榕江县西南部,都柳江中游。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 7 200,其中水、苗、侗等民族占93%。辖9村委会。1932年置八蒙、高排2乡。1943年改设兴华乡。1954年析设新华、高排2乡。1956年划入三都水族自治县,置兴华乡。1963年划回榕江县,置兴华公社。1984年置兴华水族乡。境内多森林。有锑矿。有小学14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兴华场,在古州西南37公里,都柳江畔。人口500,有水、汉等民族。海拔310米。昔为都柳江水路码头。商贾云集,改名兴华。聚落依山展布。设农贸集市。产木耳、香菇。321国道经此。都柳江可通航木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