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郝家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郝家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相传,现在的王童村,因大旱无雨,该村十二个属龙的老婆虔诚求雨感动雨王,雨王无雨可赐,就将研墨余水泼之,黑雨降此,故更名为“黑老庄”,历代沿袭,有文人嫌“黑老庄”称名不雅,才改名为“郝家庄”,“郝”当地方言读“he”与黑谐音,故称村名为“郝家庄”。因村委会驻地郝家庄,故名。
一种说法,因村里姓郭的较多,将北国改为北郭。另一种说法,郭姓兄弟二人逃难落居现南郭村,后因兄弟不和,坡上称“南郭”,该村居北,住坡下,称“北郭”。因村委会驻地北郭,故名。
传说有三:一说,因远古时期,该村十岁玩童,父母双亡,寄嫂门下,倍受虐待,后出家拜师学艺,专种高粱,年收溢场,被民民间尊为“高粱王”,该孩童逐成王,故名。
安城,原属黎侯子城,又名“破城”。成名有二说:一说,因欲此安城,按风水缺红土壤,无杀囚地,城破而废;二说,该村盛产烟花爆竹,试炮震破城墙,得名“破城”。因嫌破字不祥,改村名“安城”。因村委会驻地安城,故名。
任家庄村名世代相传至今。相传为一任姓庄户落居此地称名,据说有几家牛姓流落此庄,相遇成族,势大欺任,任家背井离乡,但乡里乡亲,仍称“任家庄”,虽说没了任姓家族,但名却留用至今。因村委会驻地任家庄,故名。
村名起源有二:一说,战国时,著名的长平大战发生前,上党史正等八人拦路赵括劝谏被戮,战后上党郡县为纪念八义士,曾修八义楼,出楼修一官道直通高平,沿途以“义”字命名几个村庄,“信义”为其中之一。二说,唐代该地有一老牛生下怪胎,被农夫打死,后误传是牛生“麒麟”,皇上要敕令查看,因无此物,欲斩全村。有一贤士出主意曰:“可改村名避难”,大家海誓山盟共守信用,避过灾难,为纪念此一义举,便改村名“信义”。因村委会驻地信义,故名。
相传,南宋时,北部金国进攻中原,金国大将金兀术统兵数万攻潞安,曾于此安营扎寨。战后一些散兵落居此,卸甲为民,将此沼泽辟为良田,以寨起名,称村“寨子”。此地后裔原大都原为女真族人,后与汉人通婚繁衍,改变习俗,演变为汉民。因村委会驻地寨子,故名。
唐开元年间,宋家小庄人口发展迅速,居屋与郭家小庄连接后,统称“宋家小庄”。至北宋时,去掉“小”字,称村“宋家庄”。因村委会驻地宋家庄,故名。
高河,因地势低凹,原名“古家凹(wa)”。因淘清河之水来自街南,《蠡海集·天文类》曰“南”为绛,故更名“古绛河”。清朝置高河镇,设太平方,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设区于此,皆辖四十至百村不等,是上党古镇之一。因村委会驻地高河,故名。
高村,因该村地势较低,常遇水灾,当地人们为了以地名压灾,故取名“高村”。因村委会驻地高村,故名。
漳西,因居高村村南沟中,故原名“南沟”,又因当时村势坐落在一三岔口上,更名“岔口”。1981年长治县人民政府为改重复村名,取漳河西岸之意,改村名“漳西”。因村委会驻地漳西,故名。
吴村因村中有梧桐树,原名“梧桐村”。大唐贞观二十二年,为选太子,唐太宗李世民命画家吴道子为潞王李隆基画像,乘船过浊漳至梧桐,问百姓是何村名,民曰:“梧桐村”,吴道子说:“我幸上党一游,把“梧”改“吴”吧,”,于是改村名“吴村”。还有一说法,此村原名魏家坡,后魏家后继无人,因该村姓吴的较多,据此人们将村名改为吴村。因村委会驻地吴村,故名。
因居天台山下,漳河之东,称过“东下河”。东下郝与西下郝原为一村,因漳河古道将村冲开,至今当地人还称两村为“东头”、“西头”。现留之两村之间的水地叫“泊”就是明证。相传,女娲在天台山用火炼石补天,火为“赤”色,又捏泥人,分男女,指婚配,传后世将初生婴儿为“赤子”。春秋《论语·雍也》述“女得人焉耳乎”即指远孙,因当地人谓娲皇之后孙,便将“赤”与“耳”合并称作“郝”,方言读“he”,因该村居天台山下,上有上郝,便称下郝,以方位称村“东下郝”。因村委会驻地东下郝,故名。
西下郝,因居天台山下,漳河东岸,清代称“西下河”。西下郝与东下郝原为一村,当地人还称本村为“西头”,即指对“东下郝”而言。相传,女娲在天台山用火炼石补天,火为“赤”色,又捏泥人,分男女,指婚配,传后世将初生婴儿为“赤子”。春秋《论语·雍也》述“女得人焉耳乎”即指远孙,因当地人谓娲皇之后孙,便将“赤”与“耳”合并称作“郝”,方言读“he”,因该村居天台山下,便称下郝,取方位称村“西下郝”。因村委会驻地西下郝,故名。
相传,女娲至天台山用火炼石补天,“赤”为火的颜色,娲皇又捏泥人,分男女,指婚配,传后世,因子生赤色,初生婴儿称“赤子”。简称为“赤”,所以后世皆为娲皇远孙。春秋《论语·雍也》述“女得人焉耳乎”即指远孙,也叫仍孙。后人以此将“赤”与“耳”合并称作“郝”,方言读“he”,取上打头,称村“上郝”。因村委会驻地上郝,故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